孔子说的一句话,是说眼睛看到的不一定都是真的,何况是耳朵听的,这句话是什么?
原句是: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
原文: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孔子佯为不见之。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乎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
故知非难也,所以知人难也
翻译:
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白天睡在那,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
颜回回答道:“不能这样,刚刚炭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并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所以要了解真相很难,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
扩展资料:
”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所在文章选自《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孔子穷乎陈蔡之间
原话为,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道理:"眼见者可能并不为实",你或许见到了现在的事情事物,而事情本身的发展你也许并不清楚。要真正识别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不要轻易地用自己"亲眼所见"来为一个人下结论。
拓展资料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焚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有段时间连饭都没得吃,还好有一天颜回弄回来一袋米,孔子让他做好后跟大家一起吃。饭煮好后,孔子却发现颜回自己先在里面拿了些饭出来吃了。他当时不作声,在大家都在一起的时候,教育起大家来:“求学除了要求知之外,还要学习尊师重道,在长辈还没吃饭的时候,如果自己先吃了,那是不礼貌的行为。”
颜回解释道:“老师你误会了,刚才我见饭里有些黑色的米饭,可能是柴火灰吹上去了,我又不敢浪费粮食,所以先把黑色的饭先吃了。”
孔子感叹:“亲眼所见的东西也不一定是你所想的那样呀,你们大家以为看事情,要先经过自己的调查和思考呀。”
原文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焚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室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之。”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原文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焚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室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之。
”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