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理解题干中“太阳高度日变化幅度(不考虑负值)”的含义:如果在非极昼地区,那么“太阳高度日变化幅度”就等于正午太阳高度减去日出时或日落时的太阳高度(0度),即该值就是正午太阳高度值。
如果在极昼地区,那么“太阳高度日变化幅度”则等于正午太阳高度减去“子夜太阳高度”(0时的太阳高度,这个值是个正值),也就是说极昼区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幅度”一定会小于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从甲至丁的范围中,太阳高度日变化幅度在“丙丁”间出现迅速减小,这说明丙丁之间应符合上面所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幅度”=正午太阳高度 - “子夜太阳高度”,即丙丁间为极昼区。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恰好发生极昼的丙,其正午太阳高度值(图中x值)=90°-|丙纬度-太阳直射纬度|。这还不够,我们知道,恰好发生极昼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互余,所以丙正午太阳高度值=2×太阳直射纬度。也就是丙地“太阳高度日变化幅度”=2×太阳直射纬度。
而此时的乙正午太阳高度等于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所以乙的正午太阳高度(图中a+x)=90°-|0°- 太阳直射纬度|=90°-太阳直射纬度,也就是乙“太阳高度日变化幅度”=90°-太阳直射纬度。
将乙和丙的正午太阳高度做差即可得到a值,即90°-太阳直射纬度-2×太阳直射纬度=90°-3×太阳直射纬度。
好的,结果出来了:太阳直射点纬度范围为0°至23°26′(该题一律近似为23.5°)之间,所以该值为 90°-3×23.5°~90°-3×0°即19.5°~90°。 第十题选择【C】
第十一题,“在a值为45°且减小的时段内”。根据上题可得:太阳直射纬度为15°,a值减小,说明太阳直射纬度在增大。即太阳直射点由15°向对应回归线方向运动。属于太阳直射点向高纬度方向运动,且该半球为夏半年。所以A.甲昼长变长 B.乙向高纬度运动(图中可看到,若a值减小,则必然向图的右侧即高纬度方向移动),自转线速度减小。 C.恰好发生极昼的丙纬度相应降低,二者纬度差变大。 D.极点发生极昼且太阳高度变大。
第十一题选择【B】
2024-10-2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