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湖北的湖指的是“洞庭湖”。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省境绝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
洞庭湖是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湖区名胜繁多,以岳阳楼为代表的历史胜迹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发祥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水产和养殖基地。
扩展资料:
洞庭湖,历史上有云梦、云梦泽、九江、五渚、五湖、三湖、重湖、太湖之称。
洞庭湖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地轴上的断陷盆地,形成于燕山运动,延续至喜马拉雅运动。白垩纪为盆地发展扩大时期,第四纪以来,洞庭湖拗陷盆地在新构造运动作用下,再次全面下沉,接受沉积,成为湖南省第四纪分布最广、厚度最大、沉积层序最全的地区。
20世纪40年代中期洞庭湖已是洲滩广袤,湖体支离破碎,港汊交织,滩地发育系数达0.4左右。洞庭湖滩地发育程度如此之高,表明洞庭湖已进入它的衰老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湖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湖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洞庭湖
洞庭湖。
湖北以洞庭湖以北而得名,湖南以洞庭湖以南而得名。
洞庭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汨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
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20世纪90年代末,据水利部门测算,有面积2579.2平方公里(一说2740平方公里);但它还有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四口”1300多平方公里洪道面积(一说1.878万平方公里)。
洞庭湖是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湖区名胜繁多,以岳阳楼为代表的历史胜迹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
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发祥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水产和养殖基地。
扩展资料:
我国其他以相对山川大河方位得名的省份:
1、河北:以黄河以北而得名。
2、河南:以黄河以南而得名。
3、山西:以太行山以西而得名。
4、山东:以太行山以东而得名。
5、湖北:以洞庭湖以北而得名。
6、湖南:以洞庭湖以南而得名。
7、云南:以在云岭之南得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洞庭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省级行政区
湖南湖北的湖是指“洞庭湖”
洞庭湖简介: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汩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由东、西、南洞庭湖和大通湖四个较大的湖泊组成,在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4口(1958年堵塞调弦口)引江水来汇,南和西面有湘江、资水、沅江、澧水注入。
湖水经城陵矶排入长江。通常年分4口与4水入湖洪峰彼此错开。因而有「容纳四水」、「吞吐长江」的调节作用,减轻了长江中游的洪水压力。若出现「江湖并涨」,就易泛滥成灾。
由于4水和4口携带大量泥沙,每年约有1.28亿吨泥沙淤积湖底。1825年时湖水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1890年为5,400平方公里,1932年为4,700平方公里,1960年已减为3,141平方公里。以湖面高程34.5公尺计,湖水面积为2,820平方公里。
昔日号称「八百里洞庭」,今已分割为许多大小湖泊。水位变幅达13.6公尺,有「霜落洞庭乾」之称。1952年兴建荆江分洪工程和蓄洪垦殖区,使部分洪水泄入分洪区,并整修了湖区堤垸水道,减轻了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威胁。
洞庭湖湖滨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盛产稻米、棉花。湖内水产丰富,航运便利。洞庭湖现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集水、蓄洪湖盆。洞庭湖因泥沙淤积,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个部分。
洞庭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汨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
洞庭湖是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湖区名胜繁多,以岳阳楼为代表的历史胜迹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
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发祥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水产和养殖基地。
2013-11-08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