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姬被"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是曹丕下令还是郭夫人的缘故? 10
《三国志》里有记载么?
甄姬被"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是曹丕下令还是郭女王的缘故? 展开
是郭夫人告密,曹丕下令的。
《魏略》记载,郭贵嫔进谗谮害甄氏,甄氏死之前将曹叡托付给曹丕的另一位妃子李氏。等到曹叡继位,数次向太后询问母亲死状,太后因此忧惧暴崩,这时李氏才向明帝说明甄氏是被郭氏构陷而死,明帝哀痛不已,使人也被发覆面的殡葬了郭太后。
《汉晋春秋》以及《资治通鉴》记载,甄氏是因为郭氏受宠而死,死后将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使她的灵魂无处申冤。明帝继位后,心中忿恨,数次哭泣着向太后追问母亲死状,郭太后说:”你母亲是先帝所杀,为什么责问我?应该去怪罪你的父亲。况且你作为人子,怎么能因为亲生母亲杀害后母呢?”明帝听了暴怒不已,于是逼杀郭太后,死相惨状。
由此可见,甄后暴毙,下葬时把头发披散起来,遮住脸,用米糠塞入口中,死状甚惨。
扩展资料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相传为甄宓,实则无记载。史称甄夫人。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
甄氏三岁丧父。建安中期,袁绍为次子袁熙纳之为妻。建安四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氏。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军攻下邺城,甄氏因为姿貌绝伦,被曹丕所纳,甚得宠爱,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即东乡公主)。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继位魏王,六月率军南征,甄氏被留在邺城。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山阳公刘协进献二女为曹丕妃嫔,后宫中文德郭皇后,李贵人和阴贵人都得到宠幸,甄氏愈发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话语,曹丕大怒,黄初二年(221)年六月,遣使赐死甄氏,葬于邺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昭甄皇后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相传为甄宓,实则无记载 。史称甄夫人。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叡的生母。
甄氏三岁丧父。建安中期,袁绍为次子袁熙纳之。建安四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氏。建安九年(204年),冀州邺城被曹操攻破,甄氏因有姿色,被曹丕所纳。甄氏初有宠于曹丕,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即东乡公主)。甄氏对曹丕妾室中有宠的劝勉她们努力上进,对无宠的安慰开导,并常常建议曹丕为子孙昌盛多娶妻妾。早在曹丕初即王位时,便进郭女王为夫人,封号等同甄氏。到曹丕称帝,携郭女王到洛阳,进封贵嫔,地位仅次于皇后;甄氏则被留在邺城,仍为夫人,不立为皇后。甄氏愈发失意,有怨言。
黄初二年(221年),曹丕称帝以后甄夫人被赐死,据传殡葬时披发覆面,以糠塞口。黄初三年(222年),曹丕册立郭女王为皇后,令甄氏之子曹叡奉郭皇后为母。曹叡即位后追尊甄氏为文昭皇后。太和四年十二月辛未日(231年2月17日),改葬于朝阳陵。
演义不可多信,但我觉得还是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的理由的。而我以为除了不能排除郭陷害外,可能还是有一部分因为甄与曹丕的想法多有分歧,不管是军政还是生活,长此以往总是与曹丕意见相左,或许什么时候就使曹丕在外人那丢了面子(我认为曹丕这人是非常重面子的,而且性情有些矫稚,脾气乖戾,一旦有人惹到了他,不说一辈子,至少会记很长一段时间,如曹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此成为日后赐死甄的原因之一。
而甄与“对手”郭女王相比,在讨曹丕欢心上可能居于下风。至少我以为郭女王不会如甄一样,遇到了与曹丕意见不同的时候不会直言不讳,当面说出来(虽然甄这么做没有什么错)驳了曹丕面子。或者说是甄不太会曲意逢迎,这点上郭女王应该擅长的多。至少会维护曹丕形象,从而得其宠爱。
当然这都属我的猜测。
甄的死在三国志好像没什么描述,“披发覆面,口塞糟糠”是裴松之引《汉晋春秋》里的,三国志没有正式记载。
三国志只说曹丕与甄曾有意见上的不和,以及甄失宠后的不满,被赐死,此外并无其他叙述。其余皆为后来人的传言,不可轻信。
魏略中曹丕与甄:
甄洛魏书曰:后宠愈隆而弥自挹损,后宫有宠者劝勉之,其无宠者慰诲之,每因闲宴,常劝帝,言“昔黄帝子孙蕃育,盖由妾媵众多,乃获斯祚耳。所愿广求淑媛,以丰继嗣。”帝心嘉焉。其后帝欲遣任氏,后请于帝曰:“任既乡党名族,德、色,妾等不及也,如何遣之?”帝曰:“任性狷急不婉顺,前后忿吾非一,是以遣之耳。”后流涕固请曰:“妾受敬遇之恩,众人所知,必谓任之出,是妾之由。上惧有见私之讥,下受专宠之罪,愿重留意!”帝不听,遂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