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质:氟气、氯气、氧气、臭氧、溴水、碘。
离子:银离子、铜离子、铁离子。
化合物:浓硝酸、浓硫酸、双氧水、高锰酸钾、次氯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
处于高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氧化性,如:部分非金属单质:O2,Cl2 ;部分高价金属:Fe3+,MnO4-等等。
处于低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还原性(如:部分金属单质(中学阶段认为金属单质只具有还原性,实际上负价金属非常常见),部分非金属阴离子:Br-,I-等等。.
处于中间价态的物质一般兼具还原性和氧化性。(如:四价硫)
扩展资料:
当不同氧化剂分别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判断。反应越容易,该氧化剂氧化性就强。
如:16HCl(浓)+2KMnO₄==2KCl+2MnCl₂+8H₂O+5Cl₂(气)
4HCl(浓)+MnO₂=加热= MnCl₂+2H₂O+Cl₂(气)
4HCl(g)+O₂=加热,CuCl₂催化剂= 2H₂O+2Cl₂(气)
氧化性:KMnO₄>MnO₂>O₂
但也不一定正确,因为氧化性更强的物质可能因为动力学障碍导致反应反而更困难,也有可能是反应可逆程度较大导致平衡向ΔG>0的方向移动。
一般来说,变价元素位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氧化性最强,随着化合价降低,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但也存在反例,例如:酸性水溶液中,0到最高价,氯硫磷氧化性随化合价下降反而而增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氧化性
2023-07-20 广告
1、单质:氟气、氯气、氧气、臭氧、溴水、碘。
2、离子:金属离子:银离子、铜离子、铁离子;部分非金属阴离子:Br-,I-。
3、化合物:浓硝酸、浓硫酸、双氧水、高锰酸钾、次氯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
其他: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过氧化物和盐类,一些氧化性物质的分子中含有过氧基(-O-O-)或高价态元素(N5+、Mn7+等),极不稳定,容易分解,氧化性很强,是强氧化剂,能引起燃烧或爆炸。例如过氧化钠、高氯酸钠、硝酸钾、高锰酸钾等。
例如亚硝酸钠、亚氯酸钠、连二硫酸钠,重铬酸钠、氧化银等。
扩展资料
性质:
第一是受热、被撞分解性。
多数氧化性物质的特点是氧化价态高,金属活泼性强,易分解,有极强的氧化性,本身不燃烧,但与可燃物作用能发生着火和爆炸。
第二是可燃性。
氧化性物质绝大多数是不燃的,但也有少数具有可燃性。主要是有机硝酸盐类,如硝酸胍、硝酸脲等,另外,还有过氧化氢尿素、高氯酸醋酐溶液,二氯或三氯异氰尿素、四硝基甲烷等。这些物质着火不需要外界的可燃物参与即可燃烧。
第三是与可燃液体作用自燃性。
有些氧化性物质与可燃液体接触能引起燃烧。如高锰酸钾与甘油或乙二醇接触,过氧化钠与甲醇或醋酸接触,都能起火。
第四是与酸作用分解性。
氧化性物质遇酸后,大多数能发生反应,而且反应常常是剧烈的,甚至引起爆炸。如高锰酸钾与硫酸,氯酸钾与硝酸接触都十分危险。
第五是与水作用分解性。
有些氧化性物质,特别是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遇水或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能分解放出原子氧,致使可燃物质爆燃。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吸水后,不仅能放出氧,还能放出大量的氯。高锰酸钾吸水后形成的液体,接触纸张、棉布等有机物,能立即引起燃烧。
第六是强氧化性物质与弱氧化性物质作用分解性。
强氧化剂与弱氧化剂相互之间接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高热而引起着火或爆炸。如漂白粉、亚硝酸盐、亚氯酸盐、次氯酸盐等弱氧化剂,当遇到氯酸盐、硝酸盐等强氧化剂时,会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着火或爆炸。
第七是腐蚀毒害性。
不少氧化性物质还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蚀性,能毒害人体,烧伤皮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氧化性
高锰酸钾溶液的酸性越强,氧化性越强。
还原性:S2->SO3(2-)>I->Fe2+>Br->Cl->F-
推荐:
常见的氧化剂有:1活泼的金属单质,如X2(卤素)、O2、O3、S等
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Cu²+,Fe3+等或H+
3高价过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KMnO4、K2Cr2O7、HNO3、H2SO4(浓)、KClO3、HClO等
4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常见的还原剂有
1活泼或较活泼的的金属,如K,Na,Mg,Al,Zn,Fe等
2低价金属阳离子,如Fe3+,Sn2+等
3非金属阳离子,如Cl-,B-,I-,S2-等
4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
在含可变化合价的化合物中,具有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单质或化合物)即可作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例如Cl2,H2O2,Fe2+,H2SO3等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根据物质活动顺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1金属活动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原子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金属还原性与溶液有关,如在稀盐酸,稀硫酸中Al比Cu活泼,但在浓硝酸中Cu比Al活泼
2非金属活动顺序
F Cl Br I S
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若氧化剂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来进行判断,例如:
16HCl+2KMnO4=2KCl+2MnCl2+8H2O+5Cl2(1)
4HCl+MnO2=(加热)MnCl2+2H2O+Cl2(2)
4HCl+O2=(CuCl2,500摄氏度)2H2O+2Cl2(3)
上述三个反应中,还原剂都是浓盐酸,氧化产物都是Cl2,而氧化剂分别是KMnO4,MnO2,O2,(1)式中KMnO4常温下就可以把浓盐酸中的氯离子氧化成氯原子,(2)式中MnO2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完成,(3)式中O2不仅需要加热,而且还需要CuCl2做催化剂才能完成,由此可以得出氧化性KMnO4>MnO2>O2
(4)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
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如:
2Fe+3Cl=(加热)2FeCl3
Fe+S=(加热)FS
可以判断氧化性:Cl2>S.
(5)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F Cl Br I
非金属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Li Na K Rb Cs
金属原子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
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
Na Mg Al Si P S Cl
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减弱
(6)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的强弱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例如,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
可判断氧化性:Cl>S>P>C
(7)根据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1两中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极,其还原性:负极>正极。
2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8)根据物质浓度的大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之,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弱。如氧化性:HNO3(浓)>HNO3(稀),还原性:HCl(浓)>HCl(稀)
其实在一定的化学条件下,几乎所有的化合物都有氧化性,只要化学物中的元素不都处在最低价态。
比如钠离子的氧化性很低,但是在特殊条件下,钠离子可以反应生成金属钠,表现出氧化性。
一般来说,金属单质没有氧化性,惰性气体基本上不跟其他物质反应。
具有强氧化性的单质有卤族单质,氧气,臭氧等
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合物有高锰酸及其盐,高卤族酸及其盐(氟元素除外),硝酸,浓盐酸等
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顺序 K+<Ca2+<Na+<Mg2+<Al3+<Mn2+<Zn2+<Cr3+<Fe2+<Ni2+<Sn2+<Pb2+<(H)<Cu2+<Hg2+<Fe3+<Ag+
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元素)
F---Cl/O---Br---I---S---N---P---C---Si---H
离子:银离子、铜离子、铁离子……
化合物:浓硝酸、浓硫酸、双氧水、高锰酸钾、次氯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
总之:一般同种元素的高价太都具有他一定的氧化性。
目前,我就只能帮你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