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

 我来答
阿呆胖胖猪
推荐于2019-10-01 · TA获得超过3.2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如下:

如果有像李广这样骁勇善战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一说山西太原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之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

《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宋荦说:“诗至唐人,七言绝句尽善尽美⋯⋯太白、龙标,绝伦逸群。龙标更有‘诗天子’之号。”

参考资料:出塞—百度百科



百度网友8d6244b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11-14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答主
回答量:5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万
展开全部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是: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出自(唐)王昌龄《出塞》

“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的龙城名将卫青

“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

“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

“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

扩展资料:

《出塞》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出塞》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参考资料:出塞(王昌龄七言绝句之一)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47844
推荐于2018-01-26 · TA获得超过219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1万
展开全部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经常用的题目。塞(sài):边关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汉朝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龙城”:地名,是匈奴圣地,汉朝大将军卫青曾奇袭龙城,后与匈奴作战七战七胜。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汉之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指一人,实指卫李,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5.胡马:指敌方的战马。胡,古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6.阴山: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汉时匈奴常常从这里南下侵扰中原地区,也是卫青坟冢的模样。   7. 不教:不叫,不让。教,让。   8. 度:越过    

【译文】仍然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可是去万里之外打仗的战士还未回来。 倘若攻袭龙城的英勇善战卫青现在依旧健在,绝不会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长安(今属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中进士,历任汜水尉、校书郎,天宝元年贬江宁丞,天宝七年又贬为龙标尉,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之乱起,他避乱回乡,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他的边塞诗或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充满了杀敌卫国的热情;或描写长期征战怀乡思亲的“边愁”,流露出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一部分描写妇女生活的诗也很有名。他的诗意境开阔,精神昂扬,语言流畅,言简意深,当时就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著有《王昌集》。
评价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爱国之情。   
表达诗人对守边战士的同情以及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生活达人小爱
2020-12-12 · TA获得超过642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4万
展开全部

现如今的我们之所以能安然无恙的生活在这个社会,而是因为有人在我们负重前行。就像今年的疫情一样,我们之所以能像以前那样安静的生活,只因为有医生和护士在为我们保驾护航。那在以前也一样,保卫国家最边疆的地方的是战士,是一个不得归家的人,那就这句话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就是:如果说就现在还有像李广那样的百战百胜的将军还站在阵前,就有这样的将军就会让那些有年头要横渡我们疆土的敌人就会断了该有的念头。这些也体现了我们将士保卫我们疆土的决心。

这两句诗是出自王昌龄的《出塞》,我想大家应该都是学过的,在学校时语文考试也是经常考的,这其实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乐府诗歌,当时的那个年代,是唐朝,我们也知道,树大招风,所以在那个时候,战争也是不断,但是好在有我们的战士,所以才会屡战屡胜。这首诗歌的创造也是在增强当时全民族的自信心。体现了一种慷慨激昂的精神。可战胜敌人的必胜决心。

但是同时虽说是战争不断,也是在胜利,但是很多的百姓也是流离失所,所以人民也是不堪重负,一直内心是渴望和平的。这首诗也是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内心渴望和平的决心,有种love and peace 也就是爱与和平的感觉。

我们之所以能还好的生活,就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浴血奋战,为我们负重前行。那其实,唐朝是最鼎盛的时期,所以战争是在所难免,那就这两句诗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不妨告诉我一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VV_周淼
2018-07-28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6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1.8万
展开全部

只要龙城的飞军李广驻守,敌人的战马就无法越过阴山。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

事情虽小,情意深厚。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抗匈名将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评价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爱国之情。

王昌龄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