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袍加身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赵匡胤黄袍加身
后期的红袍,是源于古代的五行衍生说,宋代执政者认为自己代表着“火德”,故历史上也称宋朝为“炎宋”。自秦开始历代王朝为标榜自己为正统,取代前朝是天命所归,都会说自己代表五行之一。秦代以为自己为“水德”,而周代表“火德”,取水克火的意思。
到西汉开国的时候就认为自己得到了“土德”,因为土克水。而王莽篡汉的时候对五行衍生进行了修改,改“相克”为“相生”。并认为自己得到了“土德”,于是把汉朝改为“火德”,取火生土之意。到了宋代,沿袭了汉代的火德。所以宋代后期的皇帝服装以红色为主。
扩展资料:
黄袍加身的故事
陈桥驿,位于新乡市封丘县东南部,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在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959年,周世宗柴荣崩,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继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为皇帝。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锜、张光翰、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
古代披红袍,一般意味着当官,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下非官场披红袍的。
古代诗词中,有诗为证,“一身骨肉最清高,早入黉门姓氏标。待到年将三十六,蓝衫脱去换红袍”。黉门,古时指学校,学生穿蓝衫。古人有言三十而立,年将三十六时,蓝衫脱去换红胞,意即当官了。
扩展资料:
古人服饰文化:
男服服饰
冕服:礼服中最专贵的一种,给帝王穿着,冕服均在祭典中穿着,是主要的祭服。其服式主要由冠、衣、裳、蔽膝等要件所组成。冕服的主体是玄衣、衣裳上面绘绣有章纹,而在最隆重的典礼时,穿九章纹冕服。
衣裳之下,衬以白纱中单,即白色的衬衣,古代衬衣通常是白色。下身前有蔽膝,天子的蔽膝为朱色,诸侯为黄朱色。鞋是双底的,以皮革和木做底,鞋底较高,周天子在隆重典礼时穿赤色的。
弁服:其隆重性仅次于冕服,形式与冕服相似,最大不同是不加章。弁服可分为爵弁,韦弁、冠弁等几种,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所戴的冠和衣裳的颜色。
玄端:为天子的常服,诸侯及其臣的朝服。
深衣:古代凡是服礼都是上衣下裳不相连,惟此种衣裳是上下相连,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所以称为「深衣」。
女服服饰
鞠衣:为王后率领民妇礼祭蚕神、告桑的礼服,也是诸侯之妻帮助君王礼祭宗庙的祭服。
展衣:又称襢衣,为王后礼见君王及大宴宾客的礼服,也是卿大夫之妻帮助君王礼祭宗庙的祭服。
禄衣:为王后燕居时的常服,也是士之妻帮助丈夫助祭的祭服。
唇衣:为贵族之女的嫁衣。
还有,你确定不是黄袍加身?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