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与《致大海》介绍

《致大海》的写作背景... 《致大海》的写作背景 展开
 我来答
良山伯5oPx
2014-09-04 · 超过6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7
采纳率:85%
帮助的人:59.2万
展开全部
《致大海》创作于1825 年。当年,诗人由南俄流放地敖德萨被押解到其父母领地米海洛夫斯科耶村软禁。《致大海》在敖德萨开始酿,到米海洛夫斯科耶最后完成。 诗人一生憧憬自由,抨击暴政。但他一生却是被禁锢在专制暴政之中。《致大海》是在追求自由而不得,个人自由步步丧失的心境下创作的。诗人告别黑海之滨的敖德萨,面临波涛汹涌的大海,想到自己即将被押解到米海洛夫斯科耶村阴郁的未来,不禁浮想联翩。 诗人赋予大海“自由奔放”的性格,它“反复无常”“任性”“无法控制”,不能“屈服”,这正是“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的本质原因。诗人把大海视为知己,向大海诉说自己的向往与悲苦,“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怒诉”。诗人在流放期间,曾经想秘密逃往国外,但是在沙皇鹰犬的监视下,“那个隐秘的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他为此而长久地“苦恼心伤”。面对浩瀚的大海,诗人悲愤地呼唤“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在“完全归于虚妄”的困惑中,大海使他想起了两颗巨星——— 拿破仑和拜伦,他们与大海相互映衬,进一步深化了全诗歌颂自由的主题。 在诗中,普希金尊称拿破仑是“一处峭岩”,称圣赫勒拿岛上拿破仑的墓地是“一座光荣的坟墓”。1821 年5 月5日拿破仑去世,普希金得到这个消息后,思潮起伏,于6 月18日创作了著名的抒情诗《拿破仑》。诗中,普希金公正地谴责了这位给人民“留下了血腥的记忆”的“被判罪的君王”,揭露了他曾作为“暴君”的“贪得无厌”和“出奇制胜的凶残”。但更为主要的是,诗人以深刻的历史理解咏叹了拿破仑的历史贡献,回顾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诗人崇敬地称拿破仑孤寂的死是“伟大的人物明星殒灭”,称他“赫赫英名”的“不朽之光却在闪烁”。诗人站在历史发展的致高点肯定了拿破仑对俄国和世界历史的重大意义,拿破仑曾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引入俄国,激发起俄国一代年青知识分子反抗沙皇专制暴政的革命热情,推进了俄国和整个欧洲反对封建统治的民主主义运动的发展,所以普希金在《拿破仑》诗的最后称“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这也正是普希金在《致大海》中歌咏拿破仑的重要原因。
七殿906539
2014-09-04 · TA获得超过12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4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69.6万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