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______,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______。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______,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节选自《游褒禅山记》)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 怠 而欲出者怠:懈怠 B.不出,火 且 尽且:将要 C.夫 夷 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D.此余之所 得 也得:心得 小题2:对下面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③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④其孰能讥之乎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②③相同,①④不同 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小题3: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得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而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忧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小题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B.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而其见愈奇 D.火尚足以明也 小题5:对上面两段文言语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详细地记述了自己游览褒禅山前洞和后洞的情形,突出了它们迥然不同的环境特征。 B.第一段末,作者在懊悔自己未能尽游览之乐的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怠而欲出者”畏难怕苦思想的批评。 C.第二段由“于是余有叹焉”一句承上启下,强调了在“志”、“力”、“物”这三个成功条件中,“志”是最根本的。 D.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深刻揭示了对人生、事业的追求,也需要有坚定的志向的道理。 展开
 我来答
咖啡o鞰6
2015-02-03 · TA获得超过11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9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61.6万
展开全部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B
小题5:C


试题分析:
小题1:D(得:得到。)
小题2:D(①代词,指后洞。②助词,无实在意义。③代词,指自己。④表语气的副词,难道。)
小题3:D(A.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小题4:B(例句:形容词活用作名词。A. 无活用。C. 动词活用作名词。D.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小题5:C(A. 前洞是略写。B. 未表达对“怠而欲出者”畏难怕苦思想的批评。D. 没有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点评:本题考查的都是课本上学过的内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考查,都比较简单。小题3其实是考查学生的背诵,只要细心认真,这道题也没什么问题。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状语后置最多,而且大多是“于”带领的介词结构后置,见得多了学生自然很容易判断出来。而被动句,除了“为所”表被动,还有“见”。还有一些句子虽然没有明显的表被动的词语,但是要翻译成被动语气,也算被动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