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的意思是什么

 我来答
教育小百科达人
2020-11-02 · TA获得超过15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828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462万
展开全部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的意思是: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

出处《论语》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扩展资料:

《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匿名用户
2011-10-11
展开全部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新注句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为)之,文也。”

翻译: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分析:
传统译注认为 “文”是谥号,一是对谥号的误解,一是不了解孔子的“文”是指成名。
关于谥号的兴起,古今说法不同,多从《逸周书·谥法解》,认为起于周初。郭沫若先生认为,“当在春秋中叶以后”(《金文业考谥法之起源》),“谥法之兴当在战国时代”(《谥法之起源》)。杨伯峻先生批驳郭先生这种结论“缺乏坚强的论证,而且太与古代的文献材料相矛盾”(《论语译注》),举的例子其一就是《论语》中的这句“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其二是“托古作伪”的《左传》中的记载。很明显,郭沫若的结论可信,孔文子的“文”,不是谥号。在这里,“文也”是指成名。
“谓”是“为”之误,“是以为之”的句式,在《为政篇》第二章也有,“曾是以为孝乎?”。

所以说,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的回答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任何一个能如此作为的人,怎会不能成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亮亮8亮亮
2011-10-18 · TA获得超过20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8.8万
展开全部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新注句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为)之,文也。”

翻译: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分析:
传统译注认为 “文”是谥号,一是对谥号的误解,一是不了解孔子的“文”是指成名。
关于谥号的兴起,古今说法不同,多从《逸周书·谥法解》,认为起于周初。郭沫若先生认为,“当在春秋中叶以后”(《金文业考谥法之起源》),“谥法之兴当在战国时代”(《谥法之起源》)。杨伯峻先生批驳郭先生这种结论“缺乏坚强的论证,而且太与古代的文献材料相矛盾”(《论语译注》),举的例子其一就是《论语》中的这句“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其二是“托古作伪”的《左传》中的记载。很明显,郭沫若的结论可信,孔文子的“文”,不是谥号。在这里,“文也”是指成名。
“谓”是“为”之误,“是以为之”的句式,在《为政篇》第二章也有,“曾是以为孝乎?”。

所以说,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的回答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任何一个能如此作为的人,怎会不能成名?
何以:用什么,倒装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夏紫幽_Apple
推荐于2017-11-24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09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53万
展开全部
传统译注: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
新注:孔文子凭什么作为而成名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黄金列车WZ
2020-11-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631
展开全部
‘文’的谥号呢。
出处《论语》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