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息电位为什么是外正内负?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静息状态下,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用微电极一端放进神经元轴突内,一端搭在细胞膜上,像接通电池正负极一样,可测量到神经细胞内外的电活动,结果发现电压相差70mv),由于人为规定:膜外为正且为0电位,膜内为负,也即是说膜内比膜外低70mv,可记为-70mv。
的确,在静息电位状态下,膜内K+的通透性是膜外Na+的3倍,因此此时K+的通透性远大于Na+,膜内K+更容易外流(同时带动大分子负离子,异性相吸缘故,大分子不能透过膜吸附在膜内,膜内带负电),当然也有部分Na+内流(少于K+的流出量)。由此,膜内外产生了浓度差,平衡正负电荷,膜内带的负电荷大于膜外,于是将膜外视为正(0电位)也就好理解了。
的确,在静息电位状态下,膜内K+的通透性是膜外Na+的3倍,因此此时K+的通透性远大于Na+,膜内K+更容易外流(同时带动大分子负离子,异性相吸缘故,大分子不能透过膜吸附在膜内,膜内带负电),当然也有部分Na+内流(少于K+的流出量)。由此,膜内外产生了浓度差,平衡正负电荷,膜内带的负电荷大于膜外,于是将膜外视为正(0电位)也就好理解了。

2025-07-25 广告
安全防护:测试时保持安全距离,防止高压触电。样品准备:样品应清洁、无气泡、厚度均匀。环境控制:湿度、温度可能影响测试结果,需在标准条件下测试。校准维护:定期校准电压和电流精度,确保数据准确。...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华测试验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