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10年中考语文英语卷......
展开全部
淄博市二〇一〇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考试前务必在试卷的规定位置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座号等内容填写准确。
2.本试题共8页,四个大题,21个小题。
3.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4分)
在春天的唱诗班 (xiāo)声匿迹之后,仍可以听到树林里黑头莺的歌声。它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太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恬( )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xiāo 恬( )
(2)解释“涵养”在文中的含义。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碧水的映衬,使这些貌不惊人的山顿显神采。
B.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玉树人民一定能够战胜地震灾害,重建美好家园。
C.发展低碳经济,创建生态文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D.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
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它作为中国元素的代表之一进入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外墙设计。学校要组织以“节气与语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6分)
【节气搜索】明代有一秀才,某日夜宿山中,次日晨起,见茅屋上一片白霜,随口吟出上联:“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 。”此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时成为绝对。若干年后,才有人对出下联:“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请填入一个最恰当的节气,把上联补充完整: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 。
【节气印象】在活动中,需要设计展板介绍二十四节气,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对“清明”节气的描述。示例:
惊蛰
含义: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诗意描述:“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这时节,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该上路了。”
清明
含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诗意描述:
4.默写填空。(8分)
(1)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2)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3) ,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非澹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5)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6)《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 。
(7)古代诗人善用色彩的明暗对比突出画意美,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 ”,就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8)古诗词中有许多为“季节”代言的诗句,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初春时节。请写出连续的两句诗为“秋季”代言:
, 。
得分 评卷人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第5题。(2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运用了典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6~10题。(13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义阳朱詹世好学,家贫无资,常累日不举火①,吞纸以实腹。天寒无毡,抱犬而卧以取暖。犬亦苦饥,恒出觅食,呼之不至,则哀声动邻,然仍不辍其业。
——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①举火:点火,特指生火做饭。
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腰白玉之环 (2)恒出觅食
7.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 媵人持汤沃灌。
C.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D.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家贫无资,常累日不举火,吞纸以实腹。
9.(甲)文采用 写作手法,表现作者读书“勤且艰”;(乙)文采用 写作手法,表现主人公好学“不辍”。(2分)
10.读了上面两段文字,结合阅读感受,请拟写一句凝练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3分)
得分 评卷人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5题。(15分)
我为什么不怕转基因
云无心
①作为一个积极支持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的人,我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像转基因食物这样“安全性还没有得到完全确认”的食物,你敢吃吗?我的回答是:只要是上市的食物,我根本不考虑是不是转基因的,只要好吃便宜我就吃。我的专业知识告诉我:“绝对安全”的食物根本就不存在,相对于传统食物,转基因食物“有害”的可能性不会更高。
②对于让许多人忧心忡忡的转基因水稻,最常见的疑问是:“虫子吃了会死,难道对人不会有害么?”与传统水稻相比,目前的转基因水稻不过是转入了一个Bt基因而已。Bt基因就是一种蛋白质,而这种蛋白质对于害虫来说是毒药。它之所以能够毒死害虫,是因为昆虫吃下去之后,能与昆虫体内的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毒性,杀死昆虫。所以,Bt蛋白是否“有毒”,不是由自身决定,还取决于相应受体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Bt蛋白相当于“虎符”的一半,而动物体内的受体是“虎符”的另一半,只有两部分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对于人体来说,受体这一半根本就不存在,所以Bt蛋白在人体内不会产生“毒性”。
③还有人会担心,这种“非自然”的蛋白质在人体内会不会产生其他的有害作用。其实你大可不必这样担心。所有的蛋白质被人吃了之后,基本上都会被分解成单个的氨基酸,而来自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对于人体来说都是一样的。只有一小部分没有分解完全的蛋白质片段(多肽),可能在肠道内引发人体的过度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过敏。在我们的传统食物中,很多都能够导致过敏,比如花生、鸡蛋、海鲜等。转基因作物开发的规则之一,就是避免从这些可能含有过敏原的物种中寻找被转基因。而且,对于转基因作物来说,转进去的基因是明确的,很容易跟踪它会不会引起过敏。而那些“传统育种技术”,比如诱导突变筛选,是通过人工诱导的方式让农作物发生基因突变的。这样产生的突变基因是未知的,我们很难跟踪它表达出来的蛋白质,也就无法知道它是否会引起过敏。从这个角度来说,转基因的作物是更加安全的。
④还有一些人担心,转进水稻中的Bt基因会不会转移到人体中。虽然从逻辑上我们不能说“不可能”,但是想想科学家们要费多大的力气、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把一个基因转到另一种作物中,就不难理解:大米中的Bt基因要想转移到人体中,跟随手一箭射中月亮差不多。同时,Bt基因已经整合到了水稻中,它转移到人体中的机会——即使有也不会比其他基因更高。如果Bt基因能转移到人体,那么其他食物所含有的形形色色的基因,也会有同样的机会转移到人体。既然我们不相信吃了鸡肉会有鸡的基因转移到我们的身体中,又怎么会相信大米中的基因就可以?
⑤转基因作物的开发与推广,除了食品本身的安全性,还受到其他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比如环境、政治、经济、伦理等等。但是,就作为食物的转基因作物来说,只要被批准上市了,就没有什么不能吃的。
(选自《读者》2010年11期,有删改)
11.人们对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担心的理由有三个,请阅读全文,简要概括。(3分)
12.阅读第②段,用简洁科学的语言解释Bt蛋白为什么不能在人体内产生毒性。(4分)
13. 第③段中加点的“这个角度”具体指什么?(3分)
14. 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15.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转基因作物的开发与推广有什么看法呢?(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20分)
雪
张秀亚(台湾)
①生长在南国的孩子,你见过雪吗?你爱雪吗?也许曾点缀于你生活篇页上的,只是碧于天的春水吧?
②在我的故乡,到了冬季,是常常落雪的,纷纷的雪片,为我们装饰出一个银白的庭园,树,像是个受欢迎的远客,枝上挂了雪的花环,闪烁着银白色的欢笑。
③我喜欢在落雪的清晓到外面去散步,雪后的大地是温柔而宁静的,一点声息都没有,连那爱聒噪的寒雀都不知躲到哪个檐下寻梦去了。我一边走着,时时回顾我在雪地留下的清晰的脚印,听着雪片在我的脚下微语,我不知道那是抱怨还是欢喜?
④有时,我更迎着雪后第一次露面的太阳,攀登附近的小丘山,站在那银色的顶巅,等着看雪融的奇景。
⑤雪封的山,原像一个耐人思猜的谜语,被一层白色的神秘包裹着,它无言语,它无声息,它不显露一点底蕴,只静静的坐在那里,毫不理会我这个不知趣的访客。但朝阳是有耐性的,它似乎比我更有耐性,它慢慢的在那里守候着,以它的温热,来向雪封的山丘做“煽动性”的说服。不知什么时候,那神秘的山峦“内心”开始起了变化,它发出一阵轻微的碎语,我赶紧低下头,啊,多动人的画面啊,这山丘的无缝银衣,像是一个圣者的长袍,被无数虔诚者的手撕碎了。(他们是每人要珍存起一块碎片来作纪念吧。)同时,那发亮的银绸上面,更像蜿蜒着许多透明、活泼的小蛇,它们在欠伸着轻盈腰身,嬉笑着,婉娈地向着山坡而去,不多时,山巅乃完全呈显出它土褐色的岩石,同一些枯萎的草叶、松针,而山脚下是谁在唱歌呢?当然,是那一道由雪水汇成的清亮小溪。我忍不住捧了一掬,那淡蓝的如同自盐湖汲来的雪水,那微凉,一直沁透了我心脾,多可爱的雪啊,谁还记得它翩然而来时,那片轻巧的翅膀呢?
⑥有一次,正值雪后,天已晴霁,空气像是水晶般的透明,没有烟氲,没有雾霭,我和一个同学自学校的后门走了出来,走过那道积雪未消的木桥,向古城中的前门走去,将整个的一上午,全消度在那个古色古香,犹保持着我们东方情调的打磨厂──那是古城一些老店铺聚集开设的地方,我们欣赏了不少店铺的招牌,尤其美得悦目的是那一家挑挂在门外的,犹存古风的褪色酒旗,那深杏色的布招子上,还缀着几点细碎欲融的雪花,在风中轻轻的飘扬,看到它,我们似乎读到了一首唐人的小诗。归途,沿着城墙根走回来,一个骆驼商队,正预备出城,那黄色的驼峰,衬着雪地,竟像是一闪的斜阳,多少年来,我忘不掉那鲜明的一笔。
⑦时候已过午,但我们的游兴未尽,又赶到西直门雇毛驴,到古城外的西山看雪景去。
⑧因为雪后天寒,行人出奇的少,好像那一条通向西山的平坦大路,完全属于那一堆堆的积雪和我们两个人了。一路听着驴颈的铜铃,我们多希望看到早梅的影子,但在路边一些人家的墙头,我们只看到墨描一般的梅树杆:“也许我们来得太早了?”相顾有点惘然。
⑨小驴子驮着我们颠踬到西山,灰暗的黄昏已在那儿等着我们,赶驴的老头儿嘱告我们最好不要上山了,太晚了赶不回城。我们也怕碰到校门上法国姆姆的那把铜锁。
⑩我们只有在驴背上默默地欣赏了一下西山银色的峦影,它像一个沉睡了的巨人,在做着千年的长梦,任由外面的世界有着风霜雨雪的变化。
⑾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古城外有名的西山,也是最后一次,那白皑皑的山头,犹如银制的头盔,至今仍常常映现于我的记忆中,伴了那小驴颈上清脆的银铃叮当。
(选自《谈故乡》,大众文艺出版社)
16.围绕着“故乡的雪”,本文写了四件事,请你用四个短语分别概括这四件事。(4分)
17.第③段中,作者说“听着雪片在我的脚下微语,我不知道那是抱怨还是欢喜”。请结合语境,发挥想象,以“雪片”的口吻写一写它们的“微语”,表达“抱怨”或者“欢喜”。(2分)
18.本文语言生动,按照要求赏析下面词语或句子的表达之妙。(6分)
(1)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小驴子驮着我们颠踬到西山,灰暗的黄昏已在那儿等着我们,赶驴的老头儿嘱告我们最好不要上山了,太晚了赶不回城。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归途,沿着城墙根走回来,一个骆驼商队,正预备出城,那黄色的驼峰,衬着雪地,竟像是一闪的斜阳,……
19.读罢此文,你肯定想起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阅读本文第⑤段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后面表格。(4分)
链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比较内容 描写主体 写作顺序 标志顺序的词语 景物特点
第⑤段 丘山雪景
链接材料 雪后小山 空间 山尖、山坡、山腰
20.阅读最后一段,结合重点词语,分析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4分)
得分 评卷人
四、写作(共50分)
21.题目:幸亏有你
提示:“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一个人、一本书、一次经历、一份追求……
要求:①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挚,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考试前务必在试卷的规定位置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座号等内容填写准确。
2.本试题共8页,四个大题,21个小题。
3.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4分)
在春天的唱诗班 (xiāo)声匿迹之后,仍可以听到树林里黑头莺的歌声。它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太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恬( )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xiāo 恬( )
(2)解释“涵养”在文中的含义。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碧水的映衬,使这些貌不惊人的山顿显神采。
B.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玉树人民一定能够战胜地震灾害,重建美好家园。
C.发展低碳经济,创建生态文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D.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
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它作为中国元素的代表之一进入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外墙设计。学校要组织以“节气与语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6分)
【节气搜索】明代有一秀才,某日夜宿山中,次日晨起,见茅屋上一片白霜,随口吟出上联:“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 。”此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时成为绝对。若干年后,才有人对出下联:“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请填入一个最恰当的节气,把上联补充完整: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 。
【节气印象】在活动中,需要设计展板介绍二十四节气,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对“清明”节气的描述。示例:
惊蛰
含义: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诗意描述:“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这时节,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该上路了。”
清明
含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诗意描述:
4.默写填空。(8分)
(1)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2)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3) ,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非澹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5)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6)《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 。
(7)古代诗人善用色彩的明暗对比突出画意美,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 ”,就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8)古诗词中有许多为“季节”代言的诗句,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初春时节。请写出连续的两句诗为“秋季”代言:
, 。
得分 评卷人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第5题。(2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运用了典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6~10题。(13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义阳朱詹世好学,家贫无资,常累日不举火①,吞纸以实腹。天寒无毡,抱犬而卧以取暖。犬亦苦饥,恒出觅食,呼之不至,则哀声动邻,然仍不辍其业。
——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①举火:点火,特指生火做饭。
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腰白玉之环 (2)恒出觅食
7.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 媵人持汤沃灌。
C.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D.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家贫无资,常累日不举火,吞纸以实腹。
9.(甲)文采用 写作手法,表现作者读书“勤且艰”;(乙)文采用 写作手法,表现主人公好学“不辍”。(2分)
10.读了上面两段文字,结合阅读感受,请拟写一句凝练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3分)
得分 评卷人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5题。(15分)
我为什么不怕转基因
云无心
①作为一个积极支持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的人,我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像转基因食物这样“安全性还没有得到完全确认”的食物,你敢吃吗?我的回答是:只要是上市的食物,我根本不考虑是不是转基因的,只要好吃便宜我就吃。我的专业知识告诉我:“绝对安全”的食物根本就不存在,相对于传统食物,转基因食物“有害”的可能性不会更高。
②对于让许多人忧心忡忡的转基因水稻,最常见的疑问是:“虫子吃了会死,难道对人不会有害么?”与传统水稻相比,目前的转基因水稻不过是转入了一个Bt基因而已。Bt基因就是一种蛋白质,而这种蛋白质对于害虫来说是毒药。它之所以能够毒死害虫,是因为昆虫吃下去之后,能与昆虫体内的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毒性,杀死昆虫。所以,Bt蛋白是否“有毒”,不是由自身决定,还取决于相应受体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Bt蛋白相当于“虎符”的一半,而动物体内的受体是“虎符”的另一半,只有两部分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对于人体来说,受体这一半根本就不存在,所以Bt蛋白在人体内不会产生“毒性”。
③还有人会担心,这种“非自然”的蛋白质在人体内会不会产生其他的有害作用。其实你大可不必这样担心。所有的蛋白质被人吃了之后,基本上都会被分解成单个的氨基酸,而来自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对于人体来说都是一样的。只有一小部分没有分解完全的蛋白质片段(多肽),可能在肠道内引发人体的过度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过敏。在我们的传统食物中,很多都能够导致过敏,比如花生、鸡蛋、海鲜等。转基因作物开发的规则之一,就是避免从这些可能含有过敏原的物种中寻找被转基因。而且,对于转基因作物来说,转进去的基因是明确的,很容易跟踪它会不会引起过敏。而那些“传统育种技术”,比如诱导突变筛选,是通过人工诱导的方式让农作物发生基因突变的。这样产生的突变基因是未知的,我们很难跟踪它表达出来的蛋白质,也就无法知道它是否会引起过敏。从这个角度来说,转基因的作物是更加安全的。
④还有一些人担心,转进水稻中的Bt基因会不会转移到人体中。虽然从逻辑上我们不能说“不可能”,但是想想科学家们要费多大的力气、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把一个基因转到另一种作物中,就不难理解:大米中的Bt基因要想转移到人体中,跟随手一箭射中月亮差不多。同时,Bt基因已经整合到了水稻中,它转移到人体中的机会——即使有也不会比其他基因更高。如果Bt基因能转移到人体,那么其他食物所含有的形形色色的基因,也会有同样的机会转移到人体。既然我们不相信吃了鸡肉会有鸡的基因转移到我们的身体中,又怎么会相信大米中的基因就可以?
⑤转基因作物的开发与推广,除了食品本身的安全性,还受到其他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比如环境、政治、经济、伦理等等。但是,就作为食物的转基因作物来说,只要被批准上市了,就没有什么不能吃的。
(选自《读者》2010年11期,有删改)
11.人们对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担心的理由有三个,请阅读全文,简要概括。(3分)
12.阅读第②段,用简洁科学的语言解释Bt蛋白为什么不能在人体内产生毒性。(4分)
13. 第③段中加点的“这个角度”具体指什么?(3分)
14. 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15.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转基因作物的开发与推广有什么看法呢?(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20分)
雪
张秀亚(台湾)
①生长在南国的孩子,你见过雪吗?你爱雪吗?也许曾点缀于你生活篇页上的,只是碧于天的春水吧?
②在我的故乡,到了冬季,是常常落雪的,纷纷的雪片,为我们装饰出一个银白的庭园,树,像是个受欢迎的远客,枝上挂了雪的花环,闪烁着银白色的欢笑。
③我喜欢在落雪的清晓到外面去散步,雪后的大地是温柔而宁静的,一点声息都没有,连那爱聒噪的寒雀都不知躲到哪个檐下寻梦去了。我一边走着,时时回顾我在雪地留下的清晰的脚印,听着雪片在我的脚下微语,我不知道那是抱怨还是欢喜?
④有时,我更迎着雪后第一次露面的太阳,攀登附近的小丘山,站在那银色的顶巅,等着看雪融的奇景。
⑤雪封的山,原像一个耐人思猜的谜语,被一层白色的神秘包裹着,它无言语,它无声息,它不显露一点底蕴,只静静的坐在那里,毫不理会我这个不知趣的访客。但朝阳是有耐性的,它似乎比我更有耐性,它慢慢的在那里守候着,以它的温热,来向雪封的山丘做“煽动性”的说服。不知什么时候,那神秘的山峦“内心”开始起了变化,它发出一阵轻微的碎语,我赶紧低下头,啊,多动人的画面啊,这山丘的无缝银衣,像是一个圣者的长袍,被无数虔诚者的手撕碎了。(他们是每人要珍存起一块碎片来作纪念吧。)同时,那发亮的银绸上面,更像蜿蜒着许多透明、活泼的小蛇,它们在欠伸着轻盈腰身,嬉笑着,婉娈地向着山坡而去,不多时,山巅乃完全呈显出它土褐色的岩石,同一些枯萎的草叶、松针,而山脚下是谁在唱歌呢?当然,是那一道由雪水汇成的清亮小溪。我忍不住捧了一掬,那淡蓝的如同自盐湖汲来的雪水,那微凉,一直沁透了我心脾,多可爱的雪啊,谁还记得它翩然而来时,那片轻巧的翅膀呢?
⑥有一次,正值雪后,天已晴霁,空气像是水晶般的透明,没有烟氲,没有雾霭,我和一个同学自学校的后门走了出来,走过那道积雪未消的木桥,向古城中的前门走去,将整个的一上午,全消度在那个古色古香,犹保持着我们东方情调的打磨厂──那是古城一些老店铺聚集开设的地方,我们欣赏了不少店铺的招牌,尤其美得悦目的是那一家挑挂在门外的,犹存古风的褪色酒旗,那深杏色的布招子上,还缀着几点细碎欲融的雪花,在风中轻轻的飘扬,看到它,我们似乎读到了一首唐人的小诗。归途,沿着城墙根走回来,一个骆驼商队,正预备出城,那黄色的驼峰,衬着雪地,竟像是一闪的斜阳,多少年来,我忘不掉那鲜明的一笔。
⑦时候已过午,但我们的游兴未尽,又赶到西直门雇毛驴,到古城外的西山看雪景去。
⑧因为雪后天寒,行人出奇的少,好像那一条通向西山的平坦大路,完全属于那一堆堆的积雪和我们两个人了。一路听着驴颈的铜铃,我们多希望看到早梅的影子,但在路边一些人家的墙头,我们只看到墨描一般的梅树杆:“也许我们来得太早了?”相顾有点惘然。
⑨小驴子驮着我们颠踬到西山,灰暗的黄昏已在那儿等着我们,赶驴的老头儿嘱告我们最好不要上山了,太晚了赶不回城。我们也怕碰到校门上法国姆姆的那把铜锁。
⑩我们只有在驴背上默默地欣赏了一下西山银色的峦影,它像一个沉睡了的巨人,在做着千年的长梦,任由外面的世界有着风霜雨雪的变化。
⑾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古城外有名的西山,也是最后一次,那白皑皑的山头,犹如银制的头盔,至今仍常常映现于我的记忆中,伴了那小驴颈上清脆的银铃叮当。
(选自《谈故乡》,大众文艺出版社)
16.围绕着“故乡的雪”,本文写了四件事,请你用四个短语分别概括这四件事。(4分)
17.第③段中,作者说“听着雪片在我的脚下微语,我不知道那是抱怨还是欢喜”。请结合语境,发挥想象,以“雪片”的口吻写一写它们的“微语”,表达“抱怨”或者“欢喜”。(2分)
18.本文语言生动,按照要求赏析下面词语或句子的表达之妙。(6分)
(1)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小驴子驮着我们颠踬到西山,灰暗的黄昏已在那儿等着我们,赶驴的老头儿嘱告我们最好不要上山了,太晚了赶不回城。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归途,沿着城墙根走回来,一个骆驼商队,正预备出城,那黄色的驼峰,衬着雪地,竟像是一闪的斜阳,……
19.读罢此文,你肯定想起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阅读本文第⑤段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后面表格。(4分)
链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比较内容 描写主体 写作顺序 标志顺序的词语 景物特点
第⑤段 丘山雪景
链接材料 雪后小山 空间 山尖、山坡、山腰
20.阅读最后一段,结合重点词语,分析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4分)
得分 评卷人
四、写作(共50分)
21.题目:幸亏有你
提示:“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一个人、一本书、一次经历、一份追求……
要求:①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挚,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2011-10-10
展开全部
请问要哪个区域的?发你邮箱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