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人教版)历史1~2单元、生物1~2单元、地理1~3章的复习资料,要详细哦~

我马上要期中考试了,被我采纳的答案,我可是要打印出来的哦!你们所给的资料将决定我们全班52个人的复习情况哦!当然我可以采纳多份答案!急求哟~先在这里感谢所有回答问题的人,... 我马上要期中考试了,被我采纳的答案,我可是要打印出来的哦!你们所给的资料将决定我们全班52个人的复习情况哦!当然我可以采纳多份答案!急求哟~先在这里感谢所有回答问题的人,谢谢你们啦!祝你们永远开心,要详细的哟,最好针对期中考试的出题性来找复习资料,谢谢哈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2-10-11
展开全部
历史:第一课
1、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 列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代表,活动区域 距今年代
答:① 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 距今约170万年② 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③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距今约3万年。
4、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①生活地区相同,② 都使用打制石器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地方:①体质特征: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②工具制造: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③取火方式:北京人自然取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④观念:山顶洞人已懂得爱美。⑤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期。
第二课
1列表比较
居民代表 距今年代 活动区域 生产状况 生产工具 生活状况 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原始居民 约7000年 长江流域 水稻、家畜
磨制石器
骨制耒耜 定居,干栏式房子 制陶业

半坡原始居民 约5—6千年 黄河流域 粟蔬菜家畜 磨制石器
木制耒耜 定居,半地穴房子 彩陶 纺织业
2列举原始农耕时代我国具有世界性贡献的几项发明
答⑴ 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⑵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⑶ 我国使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第三课
1 涿鹿之战的影响(奠定华夏族形成的基础)。交战双方(炎黄部落联盟)和(蚩尤部落)
2 距今约4—5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黄帝)、(炎帝)。据黄帝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 舜 禹)
3 原始社会结束的标志:(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夏)。结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4 原始社会首领更替的方式:(禅让制)。实质是(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5、 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初祖?
① 炎黄部落联盟经涿鹿之战打败蚩尤后,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②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造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乐谱。所以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1 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答案见P14动脑筋题
第一单元
1 列举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人类
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2你认为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是历史进步还是历史后退?
答:是历史进步。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发展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条件。
2 黄河时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用学过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答 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约5—6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了农作物粟。并过着定居生活。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人称为人文初祖。禹建立的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统治中心也在黄河流域。
第四课:
1、列表比较
国家 建立者 都城 建立到灭亡时间 亡国之君
夏 禹 阳城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桀
商 汤 殷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纣
西周 周武王 镐京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周幽王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标志是(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3、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4、 夏朝的统治中心是:(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
5、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国家机构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6、任用贤人:商汤任用伊尹、周文王任用姜尚
7、牧野之战的时间(公元前1046年)影响(决定商朝灭亡周朝建立)性质:(奴隶主贵族反对暴政的斗争)
8、商汤灭下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答:首先,西周的极端残暴统治及其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其次,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结束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深得民心。最后,商汤和周武王能够任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得胜利。
8 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内容、影响
答:目的:为了加强和巩固统治。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从天子作战。
影响: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疆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1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灿烂与(商朝),(西周)时用于祭祀。
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三星堆文化的时间(商周同期),地点(成都平原)代表:(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3我国是世界上发明(瓷器)最早的国家。
4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5、为什么商代文化是一个灿烂的青铜文化?
答:奴隶制固然非常残酷,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出现是必然。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大量的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的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使一部分人专门从事脑力劳动,因此,商代文化可称得上是“灿烂的青铜文明”。当然,这种文明是建立在奴隶悲惨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第六课: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春秋首霸:齐桓公。
3、春秋争霸的背景: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实质:获取周天子过去政治经济特权。
4、齐桓公称霸的标志:公元前7世纪,齐桓公召开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
5、决定晋文公称霸的战役是:城濮大战,成语:退避三舍
6、战国七雄:经过韩、赵、魏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后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7、齐桓公首霸的原因和作用
①齐国是东方的一个大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了强大的军队,使齐国国富兵强③尊王攘夷,以号令诸侯,提高齐国地位。作用: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8 想一想,齐晋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都通过改革而迅速强大起来,改革的内容都涉及到了内政、生产和军事等方面的内容。
9 长平之战的时间和影响。
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军相抗衡。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第七课:1、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春秋时期),推广(战国)
2、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有了显著的提高的标志(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3、都江堰修筑的时间(战国时期),地点(岷江中游),修筑人(李冰),作用(防洪灌溉)
4、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5、商鞅变法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答:背景:春秋以来,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及推广,大量荒田被开垦,出现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国际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影响:商鞅变法,是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 商鞅变法是否成功,为什么?
成功了,一场变法成功与否在于变法的目的达到了没有,商鞅虽死,但是变法的目的达到了,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所以商鞅变法成功了。
7、商鞅变法为什么会获得成功?对今天的发展有和指导意义?
答:原因:商鞅变法顺应封建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变法中,商鞅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指导意义: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第八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文字的演变过程:商朝甲骨文—商周的金文—西周的大篆
3、历法:夏朝—夏历;商朝—逐步完善;战国—24节气
4、战国末期屈原 是世界文化名人,著作《离骚》。
5、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春秋时期:①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教育方面成就:创办私学,广收门徒。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述了孔子言论。②老子:发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对立面的,如难易,大小等,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③孙武:兵家创始人,是杰出军事家,著作《孙子兵法》。
战国时期:①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② 儒家:代表人是孟子,主张: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③ 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④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深受秦国国君赏识。
6、 诸子百家的学说中那些积极地东西值得我们现代社会吸收和利用?
答:孔子“仁”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食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的法治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

生物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1森林生态系统 2、草原生态系统 3、农田生态系统 4、海洋生态系统 5、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

1.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2.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3.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细胞膜 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核 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壁 支持、保护
细胞质 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地理最佳答案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古代(凭直觉)——“天圆地方”;近代(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球形”;现在(测量计算)——不规则的椭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的概念
2、地轴——假想轴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形状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长度 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 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 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
A.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B.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C.方向 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有无数条)
(3)经度的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4)经线圈 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 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切记:0°--20°W虽为西经,但是东半球;160°E——180°虽为东经,但是西半球。)
(四)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大约是24小时
(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
(3)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季节变化
(4)公转的重要特征: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的夹角,并且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5)昼夜的长短:
阳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时,北半球各地 白昼时间最长。
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去白昼越短,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短。
(五)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
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范围:0°~23.5°S(23.5°N)为热带;23.5°N~66.5°N为北温带;23.5°S~66.5°S为南温带;66.5°N~90°N为北寒带;66.5°S~90°S为南寒带。
3、特点: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温带——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toughyt
推荐于2016-12-01 · TA获得超过11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7万
展开全部
历史:第一课
1、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 列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代表,活动区域 距今年代
答:① 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 距今约170万年② 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③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距今约3万年。
4、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①生活地区相同,② 都使用打制石器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地方:①体质特征: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②工具制造: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③取火方式:北京人自然取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④观念:山顶洞人已懂得爱美。⑤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期。
第二课
1列表比较
居民代表 距今年代 活动区域 生产状况 生产工具 生活状况 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原始居民 约7000年 长江流域 水稻、家畜
磨制石器
骨制耒耜 定居,干栏式房子 制陶业

半坡原始居民 约5—6千年 黄河流域 粟蔬菜家畜 磨制石器
木制耒耜 定居,半地穴房子 彩陶 纺织业
2列举原始农耕时代我国具有世界性贡献的几项发明
答⑴ 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⑵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⑶ 我国使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第三课
1 涿鹿之战的影响(奠定华夏族形成的基础)。交战双方(炎黄部落联盟)和(蚩尤部落)
2 距今约4—5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黄帝)、(炎帝)。据黄帝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 舜 禹)
3 原始社会结束的标志:(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夏)。结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4 原始社会首领更替的方式:(禅让制)。实质是(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5、 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初祖?
① 炎黄部落联盟经涿鹿之战打败蚩尤后,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②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造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乐谱。所以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1 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答案见P14动脑筋题
第一单元
1 列举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人类
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2你认为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是历史进步还是历史后退?
答:是历史进步。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发展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条件。
2 黄河时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用学过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答 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约5—6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了农作物粟。并过着定居生活。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人称为人文初祖。禹建立的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统治中心也在黄河流域。
第四课:
1、列表比较
国家 建立者 都城 建立到灭亡时间 亡国之君
夏 禹 阳城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桀
商 汤 殷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纣
西周 周武王 镐京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周幽王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标志是(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3、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4、 夏朝的统治中心是:(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
5、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国家机构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6、任用贤人:商汤任用伊尹、周文王任用姜尚
7、牧野之战的时间(公元前1046年)影响(决定商朝灭亡周朝建立)性质:(奴隶主贵族反对暴政的斗争)
8、商汤灭下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答:首先,西周的极端残暴统治及其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其次,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结束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深得民心。最后,商汤和周武王能够任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得胜利。
8 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内容、影响
答:目的:为了加强和巩固统治。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从天子作战。
影响: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疆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1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灿烂与(商朝),(西周)时用于祭祀。
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三星堆文化的时间(商周同期),地点(成都平原)代表:(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3我国是世界上发明(瓷器)最早的国家。
4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5、为什么商代文化是一个灿烂的青铜文化?
答:奴隶制固然非常残酷,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出现是必然。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大量的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的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使一部分人专门从事脑力劳动,因此,商代文化可称得上是“灿烂的青铜文明”。当然,这种文明是建立在奴隶悲惨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第六课: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春秋首霸:齐桓公。
3、春秋争霸的背景: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实质:获取周天子过去政治经济特权。
4、齐桓公称霸的标志:公元前7世纪,齐桓公召开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
5、决定晋文公称霸的战役是:城濮大战,成语:退避三舍
6、战国七雄:经过韩、赵、魏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后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7、齐桓公首霸的原因和作用
①齐国是东方的一个大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了强大的军队,使齐国国富兵强③尊王攘夷,以号令诸侯,提高齐国地位。作用: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8 想一想,齐晋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都通过改革而迅速强大起来,改革的内容都涉及到了内政、生产和军事等方面的内容。
9 长平之战的时间和影响。
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军相抗衡。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第七课:1、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春秋时期),推广(战国)
2、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有了显著的提高的标志(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3、都江堰修筑的时间(战国时期),地点(岷江中游),修筑人(李冰),作用(防洪灌溉)
4、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5、商鞅变法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答:背景:春秋以来,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及推广,大量荒田被开垦,出现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国际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影响:商鞅变法,是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 商鞅变法是否成功,为什么?
成功了,一场变法成功与否在于变法的目的达到了没有,商鞅虽死,但是变法的目的达到了,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所以商鞅变法成功了。
7、商鞅变法为什么会获得成功?对今天的发展有和指导意义?
答:原因:商鞅变法顺应封建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变法中,商鞅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指导意义: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第八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文字的演变过程:商朝甲骨文—商周的金文—西周的大篆
3、历法:夏朝—夏历;商朝—逐步完善;战国—24节气
4、战国末期屈原 是世界文化名人,著作《离骚》。
5、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春秋时期:①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教育方面成就:创办私学,广收门徒。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述了孔子言论。②老子:发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对立面的,如难易,大小等,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③孙武:兵家创始人,是杰出军事家,著作《孙子兵法》。
战国时期:①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② 儒家:代表人是孟子,主张: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③ 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④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深受秦国国君赏识。
6、 诸子百家的学说中那些积极地东西值得我们现代社会吸收和利用?
答:孔子“仁”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食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的法治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

生物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1森林生态系统 2、草原生态系统 3、农田生态系统 4、海洋生态系统 5、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

1.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2.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3.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细胞膜 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核 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壁 支持、保护
细胞质 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地理最佳答案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古代(凭直觉)——“天圆地方”;近代(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球形”;现在(测量计算)——不规则的椭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的概念
2、地轴——假想轴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形状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长度 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 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 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
A.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B.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C.方向 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有无数条)
(3)经度的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4)经线圈 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 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切记:0°--20°W虽为西经,但是东半球;160°E——180°虽为东经,但是西半球。)
(四)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大约是24小时
(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
(3)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季节变化
(4)公转的重要特征: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的夹角,并且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5)昼夜的长短:
阳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时,北半球各地 白昼时间最长。
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去白昼越短,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短。
(五)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
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范围:0°~23.5°S(23.5°N)为热带;23.5°N~66.5°N为北温带;23.5°S~66.5°S为南温带;66.5°N~90°N为北寒带;66.5°S~90°S为南寒带。
3、特点: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温带——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