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 为什么没能如预期目标 三年内超过 南方周末
展开全部
《新周报》于2004年10月26日在武汉高调创刊,由知音集团斥资5000万元创办,目标是“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超过《南方周末》,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深度高端新闻周报”,做中国第一新闻周报。一个月后,被武汉工业学院报刊发行营销研究中心评为2004年中国报刊发行界十大新闻第七名。笔者对11月份出版的四期《新周报》和《南方周末》进行了细致地文本比较分析,试图比较客观和全面地概括两者之间的差别和各自的特色。
一、时评舆论版块比较
(一)文章的数量比较
首先,从版面的数量上讲,《新周报》的时评舆论版块由“评论”、“声音”、“舆论”3个版面和头版或2版的“时评”专栏组成;《南方周末》的时评舆论版块则由“众议”、“视点”2个版面和头版或2版的“方舟评论”组成。前者比后者多一个版面。
其次,从文章的篇数上讲,《新周报》4期共有61篇(17+16+14+14),平均每期15篇;《南方周末》4期共有36篇(8+8+11+9),平均每期9篇。
(二)文章的内容比较
1.从文章作者所持的态度来看
批评性时评舆论,《新周报》4期共有46篇(12+11+12+11),占总数的75%;《南方周末》4期共有14篇(4+2+3+5),占总数的39%。探讨性时评舆论,《新周报》4期共有14篇(5+5+1+3),占总数的23%;《南方周末》4期共有18篇(4+4+6+4),占总数的50%。赞颂性时评舆论,《新周报》4期共有1篇(0+0+1+0),占总数的2%;《南方周末》4期共有4篇(0+2+2+0),占总数的11%。(见图表一)
2.从文章的内容所涉及的对象来看
时评舆论按其所评论的对象可以分为政治、思想、经济、文艺时评舆论等等。就政治时评舆论来看,《新周报》4期共有29篇(6+9+6+8),占总数的48%;《南方周末》4期共有9篇(2+3+2+2),占总数的25%。(见图表二)
简要分析:从数量上可以看出,《新周报》比《南方周末》更加重视时评舆论,而时评舆论的数量可以直接体现报纸进行舆论监督的力度和担当社会责任的强度。从内容上可以看出,《新周报》比《南方周末》社会批判性更加浓厚,更加敢于涉及比较尖锐的和风险较大的政治性题材和内容。
(三)相同题材的时评舆论的内容比较分析
25岁的深圳女孩妞妞,根据自己创作的小说,改编、主演了电影《时差七小时》。深圳市委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全市小学四年级以上大、中、小学生观看这部电影。而妞妞的父亲是深圳市委副书记李意珍,他(她)们的身份被披露后,引起了民众的强烈质疑。同样面对这个事件,《新周报》和《南方周末》的评论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在对该事件的态度上,两者的态度截然不同。《新周报》持明确的批评态度,在评论文章《“妞妞事件”警示官员避嫌“瓜田李下”》中,作者写到:“纵观妞妞事件全过程,够得上‘瓜田李下’之嫌的情节的确不少,有的还十分典型,但‘瓜田李下’机制为何就不起作用呢?假如个别人在个别细节上略有疏忽尚且罢了,问题是:在此事件中行走于瓜田之间且频频纳履者人数之众、官级之高,如此强大的集体智慧,难道愣是回忆不起来中国尚有一个‘瓜田李下’的著名典故吗?”与此对应的是《南方周末》持明确的赞颂态度,在评论文章《深圳有望形成一个新传统》中,作者写到:“值得赞赏的是:李意珍面对网络民意的种种猜测、质疑,勇敢而真诚地接受中国青年报的专访,澄清事件原委,公开道歉,并且陈述自己对中纪委纪律的理解误区。尽管这些内容还需要专门的调查,但不回避问题、不逃避责任的态度是令人耳目一新的。”
在对该事件进行叙述的叙事框架上,两者也大相径庭。《新周报》的叙事框架是廉政和法治建设。作者在文章中写到:“李书记检讨中‘对中纪委规定的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不能在该领导干部管辖的地区及管辖的业务范围内经商、办企业的认识上有局限性、片面性’一说,非常值得‘回味’。究竟是中纪委没把该说清楚的说清楚,还是虽说清了但不怎么管用?”“凡当今法制建设的盲区或真空地带,多与法律条文失之空泛有关,这大概也是造成李书记‘认识上有局限性、片面性’的客观原因。”与此对照的是《南方周末》的叙事框架则是深圳地方政府官员素质的提高和执政能力的加强。作者在文章中写到,“李意珍面对汹涌的民意,面对私隐的家庭问题、敏感甚至难辞其咎的责任问题,愿意主动挑明讲开,尽管作为一个公众事件还有公开的余地,需要的绝不仅仅是道德勇气,更有对民意负责、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一个充满责任感的地方政府,将得到民众的信任;而一个有担当意识、愿意接受舆论监督的官员,也将得到民众的认同。”
二、国内时政版块比较
(一)文章的数量比较
首先,从版面的数量上讲,《新周报》的国内时政版块由“头版”、“焦点”、“时政”、“调查(2版)”等5个版面组成;《南方周末》的国内时政版块则由“头版”、“纵深”、“时政”、“特稿”、“调查”等5~6个版面。《新周报》与《南方周末》版面数量差不多。
其次,从文章的篇数上讲,《新周报》4期共有27篇(9+6+8+4),平均每期7篇;《南方周末》4期共有23篇(5+6+6+6),平均每期6篇。
(二)文章的内容比较
1.从文章作者所持的态度来看
批评性国内时政新闻,《新周报》4期共有18篇(8+4+5+1),占总数的67%;《南方周末》4期共有9篇(2+3+2+2),占总数的39%。探讨性国内时政新闻,《新周报》4期共有9篇(1+2+3+3),占总数的33%;《南方周末》4期共有9篇(2+2+2+3),占总数的39%。赞颂性国内时政新闻,《新周报》4期共有0篇(0+0+0+0),占总数的0%;《南方周末》4期共有5篇(1+1+2+1),占总数的22%。(见图表三)
2.从文章内容主要的关涉对象方面看
关涉到威权部门的国内时政新闻,《新周报》4期共有18篇(6+4+5+3),占总数的67%;《南方周末》4期共有9篇(2+3+2+2),占总数的39%。关涉到次威权部门(又称过渡部门)的国内时政新闻,《新周报》4期共有4篇(1+1+2+0),占总数的15%;《南方周末》4期共有9篇(2+2+2+3),占总数的39%。关涉到非威权部门的国内时政新闻,《新周报》4期共有5篇(2+1+1+1),占总数的18%;《南方周末》4期共有5篇(1+1+1+2),占总数的22%。(见图表四)
简要分析:从数量上可以看出,《新周报》比《南方周末》对国内时政新闻的重视程度旗鼓相当;但在内容上差异明显,《新周报》比《南方周末》更加敢于进行批评性报道,更加敢于关注和报道威权性部门的新闻,对威权性部门进行监督。
(三)相同题材的国内时政新闻的比较
同样是针对当今的苏州政坛,《新周报》和《南方周末》的报道有着天壤之别。
在对当今苏州政坛进行描述的叙事框架上,两者迥然不同。《新周报》的叙事框架是:没有制度的根本保障,腐败在所难免。在文章《贪官坏了苏州“百官共廉”》中,作者写到:“10月27日,苏州副市长姜人杰被“双规”的消息公之于众。据了解,姜人杰被“双规”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贪官和腐败案件将随之浮出水面。”“苏州政界如何出了蠹虫?一个蠹虫又如何牵出更多蠹虫?其间问题是体制疏漏,还是监督缺失?”与此形成对照《南方周末》的叙事框架是苏州干部突出的执政经验(主要是招商引资)和创新思维成就了苏州的辉煌和政坛的升腾气象。在文章《政坛瞩目“苏州现象”》中,作者写到:“……两任苏州市委书记陈德铭和王珉分别出任陕西省代省长和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候选人,加上已就任江苏省省长的前苏州市委书记梁保华,……地级市苏州成为省长的‘摇篮’。”“谁也无法否认,苏州经济十多年来的高速发展,是苏州干部备受青睐的重要原因”“……要把苏州之路升格为‘经验’和‘模式’的话,它的核心价值……是决策者植根于现实、适时适地求新求变的创新思维。”
另外,《新周报》关注的是苏州政坛消极负面的侧面,而《南方周末》关注的则是苏州政坛积极正面的侧面;《新周报》关注的是苏州政坛全国普遍的侧面,而《南方周末》关注的则是苏州政坛全国独有的侧面。
三、国际时政版块比较
(一)文章的数量比较
首先,从版面的数量上讲,《新周报》的国际时政版块由“环球”、“格局”、“视野”3个版面组成;《南方周末》的国际时政版块则由“天下(2版)”2个版面组成。《新周报》比《南方周末》多一个版面。
其次,从文章的篇数上讲,《新周报》4期共有23篇(5+6+6+6),平均每期6篇;《南方周末》4期共有15篇(5+4+2+4),平均每期4篇。
(二)文章的内容比较
在这些国际时政新闻中,内容主要关涉美国的,《新周报》4期共有9篇(5+3+0+1),占总数的39%;《南方周末》4期共有8篇(4+3+0+1),占总数的53%。主要关涉欧洲的,《新周报》4期共有0篇(0+0+0+0),占总数的0%;《南方周末》4期共有1篇(0+0+1+0),占总数的7%。主要关涉俄国的,《新周报》4期共有1篇(0+1+0+0),占总数的4%;《南方周末》4期共有1篇(0+0+0+1),占总数的7%。主要关涉日本的,《新周报》4期共有5篇(0+0+1+4),占总数的22%;《南方周末》4期共有1篇(1+0+0+0),占总数的7%。主要关涉中东的,《新周报》4期共有4篇(0+2+2+0),占总数的17%;《南方周末》4期共有2篇(0+1+1+0),占总数的13%。关涉其他的,《新周报》4期共有4篇(0+0+3+1),占总数的17%;《南方周末》4期共有2篇(0+0+0+2),占总数的13%。(见图表五)
简要分析:从数量上可以看出,《新周报》和《南方周末》对国际时政新闻的重视程度旗鼓相当。从内容上可以看出,《新周报》和《南方周末》对美、俄、中东的关注程度大致相当;《新周报》比《南方周末》更加关注日本。另外显示《南方周末》更能抓住中国外交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因为欧洲和拉美是今年中国外交的主攻方向和新动向,南方周末在11月18日和12月02日分别做了《中国外交“欧洲年”》和《拉美:中国外交的“新大陆”》。而《新周报》没有相应的反应。
(三)相同题材的国际时政新闻的比较
2004年中国石油进口将达到1亿吨,对外依存度为40%,这种趋势在短期内不会变。同样面对石油能源问题,《新周报》和《南方周末》的报道呈现不同的特点。
在叙事框架上,《新周报》把石油问题放在中国可持续发展和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的叙事框架中进行表述,在文章《我国突破瓶颈拓展海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中,作者写到“梳理一下……对于中国取信于世界的和平崛起战略甚为关键。”“必须要找到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而这一点要在和平崛起的前提下实现,……”与此对照,《南方周末》则把石油问题放在“能源外交”的叙事框架中进行表述,在文章《中国石油全球布局》中,作者写到“今年,能源外交成为中国元首外交的重要内容,非洲也被纳入中国能源战略的视野。”“在目前的进口中,中东占50%,非洲占25%,亚太地区15%,中亚俄罗斯10%。”
在表达方式上,《新周报》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文字叙述方式,虽然文章也有图片,但是图片只不过是文字的一个补充,分量不大而且两者的结合并不是很紧密,没有融为一体。与此对照,《南方周末》采用的是图文融合以图为主的表达方式,图片和文字完全融为一体,丝毫没有分离之感,两者的结合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四、经济综合版块比较
(一)文章的数量比较
首先,从版面的数量上讲,《新周报》的经济综合版块由“经济(2版)”2个版面组成;《南方周末》的经济综合版块则由“经济”、“趋势”、“观点”、“财经”、“金融”、“产经”、“IT”、“汽车”8个版面组成。《南方周末》比《新周报》多六个版面。
其次,从文章的篇数上讲,《新周报》4期共有12篇(3+4+2+3),平均每期3篇;《南方周末》4期共有40篇(12+9+9+10),平均每期10篇。
(二)文章的内容比较
由于两者的差距过于悬殊,不具有可比较性,所以这部分略。
(三)相同题材的国际时政新闻的比较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0月29日起将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这是自1996年以来的第一次加息。同样面对加息事件,两者的报道呈现不同的特点。
在关注重点方面,《新周报》重点关注的是加息的背景和它所产生的影响,在文章《加息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中,作者写到:“正式开始上调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在什么背景下的选择呢?……对我们每一个普通老百姓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呢?”《南方周末》重点关注的则是加息出台的过程和决策机制,在文章《加息决策机制解读》中,作者写到:“看似不可捉摸的加息决策其实自有规律可循,……如果三个指标均处高位,那调整利率就几成定局。”“利率调整的决策程序一般是:由央行货币政策司提出调整利率的建议,经行长办公会议同意后,提交货币政策委员会讨论;如果提议获得多数票通过,再提交给国务院,由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最后决定。”
在叙事框架上,《新周报》把加息放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互动作用的叙事框架中进行表述。该报特别做了《全球背景下的中国加息》、《央行政策拐点能否拯救世界经济?》的两篇报道,并在文章的提要中强调“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呢?”与此对照,《南方周末》则把加息放在中国国民经济运行规律和政策机制的叙事框架中进行表述。该报文章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世界经济,而是反复强调中国经济目前的运行状况及其规律还有政策机制,似乎更有中国特色。
五、社会民生版块比较
(一)文章的数量比较
首先,从版面的数量上讲,《新周报》的社会民生版块由“民生”、“直击”、“短闻”3个版面组成;《南方周末》的社会民生版块则由“民生”、“观察”、“特别报道”3个版面组成。两者的版面数量差不多。
其次,从文章的篇数上讲,《新周报》4期共有24篇,平均每期6篇;《南方周末》4期共有21篇,平均每期5篇。
(二)文章的内容比较
1.从文章作者所持的态度来看
批评性的社会民生新闻,《新周报》4期共有18篇(4+4+5+5),占总数的75%;《南方周末》4期共有8篇(1+2+3+2),占总数的38%。探讨性的社会民生新闻,《新周报》4期共有6篇(1+2+0+3),占总数的25%;《南方周末》4期共有10篇(2+4+2+2),占总数的48%。赞颂性的社会民生新闻,《新周报》4期共有0篇(0+0+0+0),占总数的0%;《南方周末》4期共有3篇(0+0+2+1),占总数的14%。(见图表六)
2.从社会民生新闻的写作手法来看
在记者所秉持的报道立场上,《新周报》并不坚守传统的不偏不倚的客观中立的立场,而是带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某种倾向性,往往是转述而不是直接引述采访对象的话语。而《南方周末》则坚守不偏不倚的中立姿态,没有或者很少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往往是直接引述而不是转述采访对象的话语。
在选择进行报道的题材方面,《新周报》并不是特别考虑事件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不是特别刻意地去追求由点及面地说明某一类事物;而《南方周末》则特别考虑事件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特别刻意地去追求由点及面地说明某一类事物。
简要分析:从数量上可以看出,《新周报》和《南方周末》对社会民生新闻的重视程度是差不多的;从内容上可以看出,《新周报》比《南方周末》社会批判性更加浓厚,更加敢于进行批评性报道。另外从写作手法上可以看出,《新周报》采用的是更接近公共新闻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法,而《南方周末》采用的是更接近客观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法。
(三)相同题材的社会民生新闻的比较
同样面对复旦经济学院前任院长陆德明的嫖娼案这一事件,《新周报》的报道《复旦大学教授性丑闻追踪》和《南方周末》的报道《“复旦教授嫖娼案”追踪》呈现不同的特点。
在对该事件的性质判断方面,《新周报》有自己明确的价值判断,即这是一个“性丑闻”;《南方周末》没有自己价值判断,“复旦教授嫖娼案”这个短语通篇都标注了引号,以说明这个说法是约定俗成的说法,并不是自己的判断。
在对该事件的报道立场方面,《新周报》倾向于同情陆德明,用专家的话和复旦大学教师职责条例(试行)来说明学校剥夺陆德明的教学资格的不合理。《南方周末》则以一种不偏不倚的中立姿态对待学校和陆德明双方,大量直接引述双方的话语,共有18处。
在对该事件的关注重点方面,《新周报》重点关注的不是学校和陆德明双方对这个事件表述的矛盾冲突,而是学校的处理是否得当,事件该如何解决才是妥当的。与此对应,《南方周末》重点关注的是学校和陆德明双方对这个事件表述的矛盾冲突,而不是学校的处理是否得当和该如何解决等问题。
因此,从新闻报道手法上讲,《新周报》采用的是更接近公共新闻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法,而《南方周末》采用的是更接近客观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法。
六、文化副刊版块比较
(一)文章的数量比较
首先,从版面的数量上讲,《新周报》的文化副刊版块由“文体”、“娱乐”、“人物”、“文化”、“书虫”、“探索”、“钩沉”、“人文地理”8个版面组成;《南方周末》的文化副刊版块则由“文化”、“电视/音乐”、“文学”、“艺术”、“阅读”、“往事/百姓记事”、“写作”、“写真”、“科学”、“地理”10个版面组成。《南方周末》比《新周报》多2个版面。
其次,从文章的篇数上讲,《新周报》4期共有61篇(9+15+20+17),平均每期15篇;《南方周末》4期共有72篇(14+18+18+22),平均每期18篇。
(二)文章的内容比较
1.科技报道方面
《新周报》的科技报道版面名称为“探索”,该月的主打文章为《未来考古鸟,五万年重返地球》、《小矮人,颠覆人类进化史》、《白石海水边红之谜》、《数字化揭密龙卷风》、《蹊跷的象骨化石群》、《ET外星人来自泰坦星》。该报的科技报道的特点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保持疏远和距离;基本没有或者较少涉及价值判断,尤其是不涉及政治方面;比较玄虚。
《南方周末》的科技报道版面名称为“科学”,该月的主打文章为《揭开伽利略计划的神秘面纱》、《肺癌:未来20年仍将继续攀升》、《西医抗癌:目光投向传统医药》、《巴丹吉林沙漠暗藏大型地下水库》。该报的科技报道的特点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保持联系和接近,不回避科学中潜在的价值判断,包括政治方面的;比较实在。
2.人文地理方面
《新周报》的“人文地理”版该月的主打文章为《北张村: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川西扎坝:又一走婚的地方》、《江永:柔媚凄美的“女书”》、《秦直道:湮没了两千年的“高速公路”》。该报的人文地理文章特点为:表现对象有很强的史料化倾向;比较倾向于单向地告知读者;给人很强的陌生感,但可以让人感到眼前一亮。
《南方周末》的“地理”版该月的主打文章为《川菜演义》、《温饱之后是自在——何华章谈成都美食》、《从拉海纳到威基基》、《“黑衣壮”亮相T型台》、《孟津社火》、《为稻米招魂》。该报的人文地理文章特点为:表现对象有很强的生活化倾向;比较注意对象的参与性特征;给人较强的亲切感,但又不至于让人觉得老生常谈。
3.往事钩沉方面
《新周报》的“钩沉”版该月的主打文章为《你所不知的巫峡之巅惊世大标语》、《世界最大的垮坝惨案》、《一门四“黄埔”,各个演传奇》、《安庆,打开中国机器时代的大门》、《汉阳造,见证民族苦难》。该报往事钩沉文章的特点为:更加倾向于记事;比较注重事件的轰动性和惊世骇俗;以公共视角进行叙事记述。
《南方周末》的“往事”版该月的主打文章为《东柏坡记事》、《反开尘封的历史》、《琐忆黄仁宇》。该报往事钩沉文章的特点为:更加倾向于记人;比较注重人物命运与历史命运的交叉;以私人视角进行叙事记述,而且作者都是社会名流甚至是名流世家。
4.文体娱乐方面
《新周报》的文体娱乐主要有“文体”、“娱乐”版面,该月的主打文章有《资本足球“十月变法”流产》、《中超治赌知易行难》、《听,齐豫的私房话》、《孙悦新歌是抄袭还是模仿》等。该报文体娱乐文章的特点:非常看重体育题材;比较忽视传统的文化题材,如文学、艺术;不回避纯粹意义上娱乐新闻。
《南方周末》的文体娱乐主要有“文化”、“电视/音乐”版面,该月的主打文章有《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半岛的座右铭:意见与异见》、《摄影需要很大的勇气》、《巴西利亚:乌托邦式的噩梦?》该报文体娱乐文章的特点:比较忽视体育题材;比较看重传统的文化题材,如文学、艺术;刻意回避纯粹意义上的娱乐新闻。
总之,从数量方面讲,《新周报》比《南方周末》更加重视时评舆论,《南方周末》比《新周报》更加重视经济综合,其余的版块两者旗鼓相当。从内容方面讲,《新周报》比《南方周末》更富于批判性,更加敢于涉及比较尖锐的和风险较大的政治性题材和内容,更加敢于关注和报道威权性部门的新闻,更加敢于进行舆论监督,包括对威权性部门进行监督。而《南方周末》比《新周报》更能抓住中国外交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更能契合中国的政治发展动向的需要和宣传政策的需要,比如《南方周末》特别注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官员的素质能力提高的叙事框架就是明证。另外,在写作手法上,《新周报》采用的是更接近公共新闻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法,而《南方周末》采用的是更接近客观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法。
附:两个有意思的差别
(一)《新周报》、《南方周末》对所在省市关注程度的比较
武汉和湖北是《新周报》所在城市和所在省份,广州和广东是《南方周末》所在城市和所在省份,它们是报纸最重要的生态环境,对自己最重要的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很有意味。
1.《新周报》关于武汉和湖北的报道或文章
《新周报》4期对武汉的报道共有8篇报道或者文章(1+3+2+2),其中有5篇是批评性的;对湖北的报道共有3篇报道(2+0+1+0),其中共有2篇是批评性的。
2.《南方周末》关于广州和广东的报道或者文章
《南方周末》4期对广州的报道或者文章共有1篇(0+0+0+1),是赞颂性的;对广东的报道或者文章共有1篇,是赞颂性的。
(二)《新周报》、《南方周末》对高校的关注程度的比较
1.《新周报》关于高校的报道或者文章
《新周报》4期对高校的报道或者文章共有10篇(2+3+3+2),全部是批评性的;其中5篇的关涉对象是师大,依次为南京师大、安徽师大、首都师大、四川师大和北师大。
2.《南方周末》关于高校的报道或者文章
《南方周末》4期对高校的报道或者文章共有2篇(1+1+0+0),1篇是赞颂性的,1篇是批评性的。
简要分析:《新周报》对武汉和湖北的高度关注程度,特别是毫不避讳地进行批评报道,一方面反映了它的勇气、责任感、使命感和公共性质,一方面也反映出该报纸的不成熟,因为只有对自身生存的最重要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政治生态环境)做出一定的妥协才能生存,而只有生存下来了才谈得上使命、责任、监督等等。《南方周末》的成熟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在对这个问题的恰当处理上。《新周报》好像有些过分关注高校了(尤其是师大),这不利于吸引广告。
一、时评舆论版块比较
(一)文章的数量比较
首先,从版面的数量上讲,《新周报》的时评舆论版块由“评论”、“声音”、“舆论”3个版面和头版或2版的“时评”专栏组成;《南方周末》的时评舆论版块则由“众议”、“视点”2个版面和头版或2版的“方舟评论”组成。前者比后者多一个版面。
其次,从文章的篇数上讲,《新周报》4期共有61篇(17+16+14+14),平均每期15篇;《南方周末》4期共有36篇(8+8+11+9),平均每期9篇。
(二)文章的内容比较
1.从文章作者所持的态度来看
批评性时评舆论,《新周报》4期共有46篇(12+11+12+11),占总数的75%;《南方周末》4期共有14篇(4+2+3+5),占总数的39%。探讨性时评舆论,《新周报》4期共有14篇(5+5+1+3),占总数的23%;《南方周末》4期共有18篇(4+4+6+4),占总数的50%。赞颂性时评舆论,《新周报》4期共有1篇(0+0+1+0),占总数的2%;《南方周末》4期共有4篇(0+2+2+0),占总数的11%。(见图表一)
2.从文章的内容所涉及的对象来看
时评舆论按其所评论的对象可以分为政治、思想、经济、文艺时评舆论等等。就政治时评舆论来看,《新周报》4期共有29篇(6+9+6+8),占总数的48%;《南方周末》4期共有9篇(2+3+2+2),占总数的25%。(见图表二)
简要分析:从数量上可以看出,《新周报》比《南方周末》更加重视时评舆论,而时评舆论的数量可以直接体现报纸进行舆论监督的力度和担当社会责任的强度。从内容上可以看出,《新周报》比《南方周末》社会批判性更加浓厚,更加敢于涉及比较尖锐的和风险较大的政治性题材和内容。
(三)相同题材的时评舆论的内容比较分析
25岁的深圳女孩妞妞,根据自己创作的小说,改编、主演了电影《时差七小时》。深圳市委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全市小学四年级以上大、中、小学生观看这部电影。而妞妞的父亲是深圳市委副书记李意珍,他(她)们的身份被披露后,引起了民众的强烈质疑。同样面对这个事件,《新周报》和《南方周末》的评论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在对该事件的态度上,两者的态度截然不同。《新周报》持明确的批评态度,在评论文章《“妞妞事件”警示官员避嫌“瓜田李下”》中,作者写到:“纵观妞妞事件全过程,够得上‘瓜田李下’之嫌的情节的确不少,有的还十分典型,但‘瓜田李下’机制为何就不起作用呢?假如个别人在个别细节上略有疏忽尚且罢了,问题是:在此事件中行走于瓜田之间且频频纳履者人数之众、官级之高,如此强大的集体智慧,难道愣是回忆不起来中国尚有一个‘瓜田李下’的著名典故吗?”与此对应的是《南方周末》持明确的赞颂态度,在评论文章《深圳有望形成一个新传统》中,作者写到:“值得赞赏的是:李意珍面对网络民意的种种猜测、质疑,勇敢而真诚地接受中国青年报的专访,澄清事件原委,公开道歉,并且陈述自己对中纪委纪律的理解误区。尽管这些内容还需要专门的调查,但不回避问题、不逃避责任的态度是令人耳目一新的。”
在对该事件进行叙述的叙事框架上,两者也大相径庭。《新周报》的叙事框架是廉政和法治建设。作者在文章中写到:“李书记检讨中‘对中纪委规定的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不能在该领导干部管辖的地区及管辖的业务范围内经商、办企业的认识上有局限性、片面性’一说,非常值得‘回味’。究竟是中纪委没把该说清楚的说清楚,还是虽说清了但不怎么管用?”“凡当今法制建设的盲区或真空地带,多与法律条文失之空泛有关,这大概也是造成李书记‘认识上有局限性、片面性’的客观原因。”与此对照的是《南方周末》的叙事框架则是深圳地方政府官员素质的提高和执政能力的加强。作者在文章中写到,“李意珍面对汹涌的民意,面对私隐的家庭问题、敏感甚至难辞其咎的责任问题,愿意主动挑明讲开,尽管作为一个公众事件还有公开的余地,需要的绝不仅仅是道德勇气,更有对民意负责、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一个充满责任感的地方政府,将得到民众的信任;而一个有担当意识、愿意接受舆论监督的官员,也将得到民众的认同。”
二、国内时政版块比较
(一)文章的数量比较
首先,从版面的数量上讲,《新周报》的国内时政版块由“头版”、“焦点”、“时政”、“调查(2版)”等5个版面组成;《南方周末》的国内时政版块则由“头版”、“纵深”、“时政”、“特稿”、“调查”等5~6个版面。《新周报》与《南方周末》版面数量差不多。
其次,从文章的篇数上讲,《新周报》4期共有27篇(9+6+8+4),平均每期7篇;《南方周末》4期共有23篇(5+6+6+6),平均每期6篇。
(二)文章的内容比较
1.从文章作者所持的态度来看
批评性国内时政新闻,《新周报》4期共有18篇(8+4+5+1),占总数的67%;《南方周末》4期共有9篇(2+3+2+2),占总数的39%。探讨性国内时政新闻,《新周报》4期共有9篇(1+2+3+3),占总数的33%;《南方周末》4期共有9篇(2+2+2+3),占总数的39%。赞颂性国内时政新闻,《新周报》4期共有0篇(0+0+0+0),占总数的0%;《南方周末》4期共有5篇(1+1+2+1),占总数的22%。(见图表三)
2.从文章内容主要的关涉对象方面看
关涉到威权部门的国内时政新闻,《新周报》4期共有18篇(6+4+5+3),占总数的67%;《南方周末》4期共有9篇(2+3+2+2),占总数的39%。关涉到次威权部门(又称过渡部门)的国内时政新闻,《新周报》4期共有4篇(1+1+2+0),占总数的15%;《南方周末》4期共有9篇(2+2+2+3),占总数的39%。关涉到非威权部门的国内时政新闻,《新周报》4期共有5篇(2+1+1+1),占总数的18%;《南方周末》4期共有5篇(1+1+1+2),占总数的22%。(见图表四)
简要分析:从数量上可以看出,《新周报》比《南方周末》对国内时政新闻的重视程度旗鼓相当;但在内容上差异明显,《新周报》比《南方周末》更加敢于进行批评性报道,更加敢于关注和报道威权性部门的新闻,对威权性部门进行监督。
(三)相同题材的国内时政新闻的比较
同样是针对当今的苏州政坛,《新周报》和《南方周末》的报道有着天壤之别。
在对当今苏州政坛进行描述的叙事框架上,两者迥然不同。《新周报》的叙事框架是:没有制度的根本保障,腐败在所难免。在文章《贪官坏了苏州“百官共廉”》中,作者写到:“10月27日,苏州副市长姜人杰被“双规”的消息公之于众。据了解,姜人杰被“双规”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贪官和腐败案件将随之浮出水面。”“苏州政界如何出了蠹虫?一个蠹虫又如何牵出更多蠹虫?其间问题是体制疏漏,还是监督缺失?”与此形成对照《南方周末》的叙事框架是苏州干部突出的执政经验(主要是招商引资)和创新思维成就了苏州的辉煌和政坛的升腾气象。在文章《政坛瞩目“苏州现象”》中,作者写到:“……两任苏州市委书记陈德铭和王珉分别出任陕西省代省长和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候选人,加上已就任江苏省省长的前苏州市委书记梁保华,……地级市苏州成为省长的‘摇篮’。”“谁也无法否认,苏州经济十多年来的高速发展,是苏州干部备受青睐的重要原因”“……要把苏州之路升格为‘经验’和‘模式’的话,它的核心价值……是决策者植根于现实、适时适地求新求变的创新思维。”
另外,《新周报》关注的是苏州政坛消极负面的侧面,而《南方周末》关注的则是苏州政坛积极正面的侧面;《新周报》关注的是苏州政坛全国普遍的侧面,而《南方周末》关注的则是苏州政坛全国独有的侧面。
三、国际时政版块比较
(一)文章的数量比较
首先,从版面的数量上讲,《新周报》的国际时政版块由“环球”、“格局”、“视野”3个版面组成;《南方周末》的国际时政版块则由“天下(2版)”2个版面组成。《新周报》比《南方周末》多一个版面。
其次,从文章的篇数上讲,《新周报》4期共有23篇(5+6+6+6),平均每期6篇;《南方周末》4期共有15篇(5+4+2+4),平均每期4篇。
(二)文章的内容比较
在这些国际时政新闻中,内容主要关涉美国的,《新周报》4期共有9篇(5+3+0+1),占总数的39%;《南方周末》4期共有8篇(4+3+0+1),占总数的53%。主要关涉欧洲的,《新周报》4期共有0篇(0+0+0+0),占总数的0%;《南方周末》4期共有1篇(0+0+1+0),占总数的7%。主要关涉俄国的,《新周报》4期共有1篇(0+1+0+0),占总数的4%;《南方周末》4期共有1篇(0+0+0+1),占总数的7%。主要关涉日本的,《新周报》4期共有5篇(0+0+1+4),占总数的22%;《南方周末》4期共有1篇(1+0+0+0),占总数的7%。主要关涉中东的,《新周报》4期共有4篇(0+2+2+0),占总数的17%;《南方周末》4期共有2篇(0+1+1+0),占总数的13%。关涉其他的,《新周报》4期共有4篇(0+0+3+1),占总数的17%;《南方周末》4期共有2篇(0+0+0+2),占总数的13%。(见图表五)
简要分析:从数量上可以看出,《新周报》和《南方周末》对国际时政新闻的重视程度旗鼓相当。从内容上可以看出,《新周报》和《南方周末》对美、俄、中东的关注程度大致相当;《新周报》比《南方周末》更加关注日本。另外显示《南方周末》更能抓住中国外交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因为欧洲和拉美是今年中国外交的主攻方向和新动向,南方周末在11月18日和12月02日分别做了《中国外交“欧洲年”》和《拉美:中国外交的“新大陆”》。而《新周报》没有相应的反应。
(三)相同题材的国际时政新闻的比较
2004年中国石油进口将达到1亿吨,对外依存度为40%,这种趋势在短期内不会变。同样面对石油能源问题,《新周报》和《南方周末》的报道呈现不同的特点。
在叙事框架上,《新周报》把石油问题放在中国可持续发展和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的叙事框架中进行表述,在文章《我国突破瓶颈拓展海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中,作者写到“梳理一下……对于中国取信于世界的和平崛起战略甚为关键。”“必须要找到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而这一点要在和平崛起的前提下实现,……”与此对照,《南方周末》则把石油问题放在“能源外交”的叙事框架中进行表述,在文章《中国石油全球布局》中,作者写到“今年,能源外交成为中国元首外交的重要内容,非洲也被纳入中国能源战略的视野。”“在目前的进口中,中东占50%,非洲占25%,亚太地区15%,中亚俄罗斯10%。”
在表达方式上,《新周报》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文字叙述方式,虽然文章也有图片,但是图片只不过是文字的一个补充,分量不大而且两者的结合并不是很紧密,没有融为一体。与此对照,《南方周末》采用的是图文融合以图为主的表达方式,图片和文字完全融为一体,丝毫没有分离之感,两者的结合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四、经济综合版块比较
(一)文章的数量比较
首先,从版面的数量上讲,《新周报》的经济综合版块由“经济(2版)”2个版面组成;《南方周末》的经济综合版块则由“经济”、“趋势”、“观点”、“财经”、“金融”、“产经”、“IT”、“汽车”8个版面组成。《南方周末》比《新周报》多六个版面。
其次,从文章的篇数上讲,《新周报》4期共有12篇(3+4+2+3),平均每期3篇;《南方周末》4期共有40篇(12+9+9+10),平均每期10篇。
(二)文章的内容比较
由于两者的差距过于悬殊,不具有可比较性,所以这部分略。
(三)相同题材的国际时政新闻的比较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0月29日起将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这是自1996年以来的第一次加息。同样面对加息事件,两者的报道呈现不同的特点。
在关注重点方面,《新周报》重点关注的是加息的背景和它所产生的影响,在文章《加息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中,作者写到:“正式开始上调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是在什么背景下的选择呢?……对我们每一个普通老百姓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呢?”《南方周末》重点关注的则是加息出台的过程和决策机制,在文章《加息决策机制解读》中,作者写到:“看似不可捉摸的加息决策其实自有规律可循,……如果三个指标均处高位,那调整利率就几成定局。”“利率调整的决策程序一般是:由央行货币政策司提出调整利率的建议,经行长办公会议同意后,提交货币政策委员会讨论;如果提议获得多数票通过,再提交给国务院,由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最后决定。”
在叙事框架上,《新周报》把加息放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互动作用的叙事框架中进行表述。该报特别做了《全球背景下的中国加息》、《央行政策拐点能否拯救世界经济?》的两篇报道,并在文章的提要中强调“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呢?”与此对照,《南方周末》则把加息放在中国国民经济运行规律和政策机制的叙事框架中进行表述。该报文章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世界经济,而是反复强调中国经济目前的运行状况及其规律还有政策机制,似乎更有中国特色。
五、社会民生版块比较
(一)文章的数量比较
首先,从版面的数量上讲,《新周报》的社会民生版块由“民生”、“直击”、“短闻”3个版面组成;《南方周末》的社会民生版块则由“民生”、“观察”、“特别报道”3个版面组成。两者的版面数量差不多。
其次,从文章的篇数上讲,《新周报》4期共有24篇,平均每期6篇;《南方周末》4期共有21篇,平均每期5篇。
(二)文章的内容比较
1.从文章作者所持的态度来看
批评性的社会民生新闻,《新周报》4期共有18篇(4+4+5+5),占总数的75%;《南方周末》4期共有8篇(1+2+3+2),占总数的38%。探讨性的社会民生新闻,《新周报》4期共有6篇(1+2+0+3),占总数的25%;《南方周末》4期共有10篇(2+4+2+2),占总数的48%。赞颂性的社会民生新闻,《新周报》4期共有0篇(0+0+0+0),占总数的0%;《南方周末》4期共有3篇(0+0+2+1),占总数的14%。(见图表六)
2.从社会民生新闻的写作手法来看
在记者所秉持的报道立场上,《新周报》并不坚守传统的不偏不倚的客观中立的立场,而是带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某种倾向性,往往是转述而不是直接引述采访对象的话语。而《南方周末》则坚守不偏不倚的中立姿态,没有或者很少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往往是直接引述而不是转述采访对象的话语。
在选择进行报道的题材方面,《新周报》并不是特别考虑事件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不是特别刻意地去追求由点及面地说明某一类事物;而《南方周末》则特别考虑事件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特别刻意地去追求由点及面地说明某一类事物。
简要分析:从数量上可以看出,《新周报》和《南方周末》对社会民生新闻的重视程度是差不多的;从内容上可以看出,《新周报》比《南方周末》社会批判性更加浓厚,更加敢于进行批评性报道。另外从写作手法上可以看出,《新周报》采用的是更接近公共新闻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法,而《南方周末》采用的是更接近客观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法。
(三)相同题材的社会民生新闻的比较
同样面对复旦经济学院前任院长陆德明的嫖娼案这一事件,《新周报》的报道《复旦大学教授性丑闻追踪》和《南方周末》的报道《“复旦教授嫖娼案”追踪》呈现不同的特点。
在对该事件的性质判断方面,《新周报》有自己明确的价值判断,即这是一个“性丑闻”;《南方周末》没有自己价值判断,“复旦教授嫖娼案”这个短语通篇都标注了引号,以说明这个说法是约定俗成的说法,并不是自己的判断。
在对该事件的报道立场方面,《新周报》倾向于同情陆德明,用专家的话和复旦大学教师职责条例(试行)来说明学校剥夺陆德明的教学资格的不合理。《南方周末》则以一种不偏不倚的中立姿态对待学校和陆德明双方,大量直接引述双方的话语,共有18处。
在对该事件的关注重点方面,《新周报》重点关注的不是学校和陆德明双方对这个事件表述的矛盾冲突,而是学校的处理是否得当,事件该如何解决才是妥当的。与此对应,《南方周末》重点关注的是学校和陆德明双方对这个事件表述的矛盾冲突,而不是学校的处理是否得当和该如何解决等问题。
因此,从新闻报道手法上讲,《新周报》采用的是更接近公共新闻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法,而《南方周末》采用的是更接近客观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法。
六、文化副刊版块比较
(一)文章的数量比较
首先,从版面的数量上讲,《新周报》的文化副刊版块由“文体”、“娱乐”、“人物”、“文化”、“书虫”、“探索”、“钩沉”、“人文地理”8个版面组成;《南方周末》的文化副刊版块则由“文化”、“电视/音乐”、“文学”、“艺术”、“阅读”、“往事/百姓记事”、“写作”、“写真”、“科学”、“地理”10个版面组成。《南方周末》比《新周报》多2个版面。
其次,从文章的篇数上讲,《新周报》4期共有61篇(9+15+20+17),平均每期15篇;《南方周末》4期共有72篇(14+18+18+22),平均每期18篇。
(二)文章的内容比较
1.科技报道方面
《新周报》的科技报道版面名称为“探索”,该月的主打文章为《未来考古鸟,五万年重返地球》、《小矮人,颠覆人类进化史》、《白石海水边红之谜》、《数字化揭密龙卷风》、《蹊跷的象骨化石群》、《ET外星人来自泰坦星》。该报的科技报道的特点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保持疏远和距离;基本没有或者较少涉及价值判断,尤其是不涉及政治方面;比较玄虚。
《南方周末》的科技报道版面名称为“科学”,该月的主打文章为《揭开伽利略计划的神秘面纱》、《肺癌:未来20年仍将继续攀升》、《西医抗癌:目光投向传统医药》、《巴丹吉林沙漠暗藏大型地下水库》。该报的科技报道的特点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保持联系和接近,不回避科学中潜在的价值判断,包括政治方面的;比较实在。
2.人文地理方面
《新周报》的“人文地理”版该月的主打文章为《北张村: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川西扎坝:又一走婚的地方》、《江永:柔媚凄美的“女书”》、《秦直道:湮没了两千年的“高速公路”》。该报的人文地理文章特点为:表现对象有很强的史料化倾向;比较倾向于单向地告知读者;给人很强的陌生感,但可以让人感到眼前一亮。
《南方周末》的“地理”版该月的主打文章为《川菜演义》、《温饱之后是自在——何华章谈成都美食》、《从拉海纳到威基基》、《“黑衣壮”亮相T型台》、《孟津社火》、《为稻米招魂》。该报的人文地理文章特点为:表现对象有很强的生活化倾向;比较注意对象的参与性特征;给人较强的亲切感,但又不至于让人觉得老生常谈。
3.往事钩沉方面
《新周报》的“钩沉”版该月的主打文章为《你所不知的巫峡之巅惊世大标语》、《世界最大的垮坝惨案》、《一门四“黄埔”,各个演传奇》、《安庆,打开中国机器时代的大门》、《汉阳造,见证民族苦难》。该报往事钩沉文章的特点为:更加倾向于记事;比较注重事件的轰动性和惊世骇俗;以公共视角进行叙事记述。
《南方周末》的“往事”版该月的主打文章为《东柏坡记事》、《反开尘封的历史》、《琐忆黄仁宇》。该报往事钩沉文章的特点为:更加倾向于记人;比较注重人物命运与历史命运的交叉;以私人视角进行叙事记述,而且作者都是社会名流甚至是名流世家。
4.文体娱乐方面
《新周报》的文体娱乐主要有“文体”、“娱乐”版面,该月的主打文章有《资本足球“十月变法”流产》、《中超治赌知易行难》、《听,齐豫的私房话》、《孙悦新歌是抄袭还是模仿》等。该报文体娱乐文章的特点:非常看重体育题材;比较忽视传统的文化题材,如文学、艺术;不回避纯粹意义上娱乐新闻。
《南方周末》的文体娱乐主要有“文化”、“电视/音乐”版面,该月的主打文章有《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半岛的座右铭:意见与异见》、《摄影需要很大的勇气》、《巴西利亚:乌托邦式的噩梦?》该报文体娱乐文章的特点:比较忽视体育题材;比较看重传统的文化题材,如文学、艺术;刻意回避纯粹意义上的娱乐新闻。
总之,从数量方面讲,《新周报》比《南方周末》更加重视时评舆论,《南方周末》比《新周报》更加重视经济综合,其余的版块两者旗鼓相当。从内容方面讲,《新周报》比《南方周末》更富于批判性,更加敢于涉及比较尖锐的和风险较大的政治性题材和内容,更加敢于关注和报道威权性部门的新闻,更加敢于进行舆论监督,包括对威权性部门进行监督。而《南方周末》比《新周报》更能抓住中国外交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更能契合中国的政治发展动向的需要和宣传政策的需要,比如《南方周末》特别注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官员的素质能力提高的叙事框架就是明证。另外,在写作手法上,《新周报》采用的是更接近公共新闻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法,而《南方周末》采用的是更接近客观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法。
附:两个有意思的差别
(一)《新周报》、《南方周末》对所在省市关注程度的比较
武汉和湖北是《新周报》所在城市和所在省份,广州和广东是《南方周末》所在城市和所在省份,它们是报纸最重要的生态环境,对自己最重要的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很有意味。
1.《新周报》关于武汉和湖北的报道或文章
《新周报》4期对武汉的报道共有8篇报道或者文章(1+3+2+2),其中有5篇是批评性的;对湖北的报道共有3篇报道(2+0+1+0),其中共有2篇是批评性的。
2.《南方周末》关于广州和广东的报道或者文章
《南方周末》4期对广州的报道或者文章共有1篇(0+0+0+1),是赞颂性的;对广东的报道或者文章共有1篇,是赞颂性的。
(二)《新周报》、《南方周末》对高校的关注程度的比较
1.《新周报》关于高校的报道或者文章
《新周报》4期对高校的报道或者文章共有10篇(2+3+3+2),全部是批评性的;其中5篇的关涉对象是师大,依次为南京师大、安徽师大、首都师大、四川师大和北师大。
2.《南方周末》关于高校的报道或者文章
《南方周末》4期对高校的报道或者文章共有2篇(1+1+0+0),1篇是赞颂性的,1篇是批评性的。
简要分析:《新周报》对武汉和湖北的高度关注程度,特别是毫不避讳地进行批评报道,一方面反映了它的勇气、责任感、使命感和公共性质,一方面也反映出该报纸的不成熟,因为只有对自身生存的最重要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政治生态环境)做出一定的妥协才能生存,而只有生存下来了才谈得上使命、责任、监督等等。《南方周末》的成熟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在对这个问题的恰当处理上。《新周报》好像有些过分关注高校了(尤其是师大),这不利于吸引广告。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