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商品经济。事实上,根据商品经济的定义,商品经济乃是“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势,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事实上,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进一步扩大,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媒介——商人。
那么,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事实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商品经济并非是从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什么是自然经济?简单地说,自然经济指的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势。值得一提的是,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社会就是由许多分散的、单一的经济单位所组成的,而每个经济单位从事各种经济工作,从采掘各种原料开始,直到最后把这些原料制造成消费品。
一般来说,自然经济的生产力水平都是比较低的,而且往往都非常排斥社会分工,生产规模也是比较狭小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自然经济其实就是同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但凡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其实社会的生产力水平都是比较低的,社会分工也是极为落后的。
事实上,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势,这也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那么,商品经济的条件都有哪些?其实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条件是存在社会分工,第二个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其实商品经济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时候,有一定的发展。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于不同的所有者
不同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所有者,不能无偿地占有对方的产品,彼此要取得对方的产品,必须通过等价交换,即把各自的产品作为商品来交换。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经济中,生产产品的劳动是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是私人劳动的产品。这种独立的互不依赖的私人劳动的产品,是作为商品互相对立的。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中,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于不同的所有者,是由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的性质决定的。各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是各种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不同经济实体,它们之间也必须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发生商品交换关系,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经济条件,决定了劳动产品必然成为不同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其劳动的物质承担者,决定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然成为不同生产者之间经济交往关系的实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