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蹴罢秋千的作品鉴赏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词作的名篇之一。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此词写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真实而生动。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妙在静中见动。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李清照这样描写也是有所本依的。唐人韩偓《香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见轻薄,“和羞走”现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较之韩诗,有青出于蓝之胜。
这首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寥寥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 明钱允治《续选草堂诗馀》卷上:曲尽情悰。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续集》卷上:片时意态,淫夷万变。美人则然,纸上何遽能尔。
明潘游龙等《古今诗馀醉》卷一二:“和羞走”下,如画。
清贺裳《皱水轩词筌》:至无名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直用“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二语演之耳。语虽工,终智在人后。
赵万里辑《漱玉词》:案词意浅薄,不似他作。末知升庵何据?
詹安泰《读词偶记》:女儿情态,曲曲绘出,非易安不能为此。求之宋人,未见其匹,耆卿、美成尚隔一尘。
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按1959年出版之北京大学学生编写之《中国文学史》第五编第四章,断定此首为李清照作,评价颇高,恐未详考。《词林万选》中不可靠之词甚多,误题作者姓名之词,约有二三十首,非审慎不可也。
马兴荣:有人大约就是以封建社会的深闺少女总是遵守“礼”的、温顺的、循规蹈矩的、羞答答的这个尺度来衡量李清照《点绛唇》这首词,所以怀疑它不像大家闺秀李清照的作品。追求自由的李清照假如地下有知的话,她是会笑这些人未免太封建了。(《中国古典文学鉴赏丛刊·唐宋词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
唐圭璋《读李清照词札记》:明杨慎《词林万选》卷四,误收李清照一首《点绛唇》词云(略)。据《花草粹编》卷一收此词乃无名氏作,非清照词……且清照名门闺秀,少有诗名,亦不致不穿鞋而着袜行走。含羞迎笑,倚门回首,颇似市井妇女之行径,不类清照之为人,无名氏演韩偓诗,当有可能。(《南京师大学报》,1984年第二期)
裴斐:易安《词论》所谓“铺叙”,论者无解。窃谓此乃针对直抒胸臆而言,即主张有情节。这个主张,她自己是实行了的,从前期作品到南渡以后之作,无不如此。此首……当是易安早期作品。由前片“慵整纤纤手”到后片“袜刬金钗溜”再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整首均为铺叙,极有层次,从而活脱出一个妩媚、敏感而矜持的少女,既见其外表情态,亦见其内心世界。历代词人当中,再没谁能如李清照那样善于表达自己了!而这种表达,无论欢快或悲苦。均很少直接倾诉,而总是截取日常生活中一段情节加以铺叙,使你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深受其情绪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