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冬至,白昼会逐渐变长
据中国军网介绍,冬至节气起源于春秋时期,盛于唐宋时期,相沿至今。我国古代使用土圭观测太阳,从而测定出冬至的时间一般在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昼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昼会逐渐变长,各地气候进入最寒冷的阶段,即人们常说的“进九”。
扩展资料:
《左传·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冬至之后,白日渐长。唐代孔颖达《正义》疏《易经》“后不省方”句曰:冬至一阳生,是阳动用而阴复于静也。古人认为冬至适逢阴阳交替时刻,是阴(夜)气盛极转衰,阳(日)气刚要萌生,是冬去春来的前兆,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因此,古人非常重视冬至这个节气。
冬至前我国是白昼慢慢变短,黑夜慢慢变长,冬至蛰一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白昼慢慢变长,黑夜慢慢变短。
这个情况的原因是: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大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扩展资料:
冬至节气起源于春秋时期,盛于唐宋时期,相沿至今。我国古代使用土圭观测太阳,从而测定出冬至的时间一般在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昼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昼会逐渐变长,各地气候进入最寒冷的阶段,即人们常说的“进九”。
据东方网介绍,在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很多节日、节气都要吃饺子,比如三伏天的头伏、立冬、除夕。立冬吃饺子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因为人们认为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交子”与“饺子”谐音,故立冬这天应该吃饺子。
立冬是进补的节气,俗话说“立冬补冬,补嘴空”,因此立冬之后的饮食要以温补为主,可以温暖身体、驱走严寒,增强抵抗力,少生疾病。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今天北半球白昼最短 你知道冬至和立冬有何不同吗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北至日,太阳直射点移至北回归线,晨昏圈偏离两极,与南、北极圈相切。这时,昼弧与夜弧的分割最为悬殊。北半球(太阳直射的半球)各纬度昼最长而夜最短。
南半球相反。北半球的昼长和南半球的夜长,皆随纬度增高而增大。到北极圈内,纬线全线是昼弧,昼长达24小时,“夕阳”连着“朝辉”,终日太阳不落,称为极昼。
扩展资料:
地球不仅在空间有昼夜半球之分,而且,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两半球在时间上不断地相互交替,使得各个地点时而位于昼半球,因而经历着白昼。
时而位于夜半球,因而经历着黑夜。这叫做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就是通常所谓的1日,叫太阳日,它不同于恒星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昼夜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