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论述一下幼儿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儿童文学作者应具有的条件
①要有对儿童的爱心好责任感。
②要有独特的生活积累。
③要有特殊的审美意识。
4 要有特殊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 从创作动机看, 儿童文学作者的分类
(一):自觉型。 即 他们具有明确“为儿童创作”的目的。
①教育型。 例 张天翼
②社会使命型。 例如曹文轩
③娱乐型。 例郑渊洁
(二):自发型 即他们并没有的“为儿童创作”的目的。
① 童心型。泰戈尔《新月集》
②儿童崇拜型。③ 童年回忆型。 例陈丹燕 《中国少女》
⑵从社会职业身份来看, 儿童文学作者的分类
①专业作家
②少年儿童出版社或少年儿童杂志的编辑
③教师,尤其是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师
④中小学生
三、儿童文学的创作过程有哪几个阶段?和成人文学创作相比 各阶段有什么特殊性?
①题材
②构思
③文学表达
四、你是怎样理解两种审美意识的协调作用的?试以你自己的儿童文学创作实践的例子说明
文学创作是一种审美活动。如前所说,儿童文学作者的创作心理共存着两种审美意识:成人审美意识和儿童审美意识。两种审美意识的协调作用自始自终支配着整个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一方面,成人审美意识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它清醒地把着审美水平的关,提高和深化着儿童的审美水平;并且自觉而热情地调动着儿童审美方式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儿童审美意识又始终发挥着制约作用和能动作用。它随时提醒作者要顾及读者的审美能力,防止成人审美意识的排斥和取代。又当仁不让地处处表现自己在审美方式上的才干,使自己居于台前,而把成人审美意识推到幕后。
五、儿童文学有哪三大母题?试举例简述每个母题的特点(表述方式)?
儿童文学创作的三个最基本的母题是:
① 爱的母题。“爱的母题”所体现的,是成人对于儿童的眼光,有一种 “亲切温馨” (母爱)或“端庄深邃“(父爱)艺术气氛。( 成人身份的表述方式 ) 《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
② 顽童的母题。“顽童的母题”则体现着儿童自己的眼光,有一种 “奇异狂放” 的艺术气氛。( 儿童身份的表述方式 )《大海的尽头在哪里啊》
③ 自然的母题。“自然的母题”所体现的则是人类共同的目的,有一种“ 悠远率真” 的艺术气氛。( 人类共同身份的表述方式 )
①要有对儿童的爱心好责任感。
②要有独特的生活积累。
③要有特殊的审美意识。
4 要有特殊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 从创作动机看, 儿童文学作者的分类
(一):自觉型。 即 他们具有明确“为儿童创作”的目的。
①教育型。 例 张天翼
②社会使命型。 例如曹文轩
③娱乐型。 例郑渊洁
(二):自发型 即他们并没有的“为儿童创作”的目的。
① 童心型。泰戈尔《新月集》
②儿童崇拜型。③ 童年回忆型。 例陈丹燕 《中国少女》
⑵从社会职业身份来看, 儿童文学作者的分类
①专业作家
②少年儿童出版社或少年儿童杂志的编辑
③教师,尤其是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师
④中小学生
三、儿童文学的创作过程有哪几个阶段?和成人文学创作相比 各阶段有什么特殊性?
①题材
②构思
③文学表达
四、你是怎样理解两种审美意识的协调作用的?试以你自己的儿童文学创作实践的例子说明
文学创作是一种审美活动。如前所说,儿童文学作者的创作心理共存着两种审美意识:成人审美意识和儿童审美意识。两种审美意识的协调作用自始自终支配着整个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一方面,成人审美意识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它清醒地把着审美水平的关,提高和深化着儿童的审美水平;并且自觉而热情地调动着儿童审美方式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儿童审美意识又始终发挥着制约作用和能动作用。它随时提醒作者要顾及读者的审美能力,防止成人审美意识的排斥和取代。又当仁不让地处处表现自己在审美方式上的才干,使自己居于台前,而把成人审美意识推到幕后。
五、儿童文学有哪三大母题?试举例简述每个母题的特点(表述方式)?
儿童文学创作的三个最基本的母题是:
① 爱的母题。“爱的母题”所体现的,是成人对于儿童的眼光,有一种 “亲切温馨” (母爱)或“端庄深邃“(父爱)艺术气氛。( 成人身份的表述方式 ) 《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
② 顽童的母题。“顽童的母题”则体现着儿童自己的眼光,有一种 “奇异狂放” 的艺术气氛。( 儿童身份的表述方式 )《大海的尽头在哪里啊》
③ 自然的母题。“自然的母题”所体现的则是人类共同的目的,有一种“ 悠远率真” 的艺术气氛。( 人类共同身份的表述方式 )
汉开
2024-12-11 广告
2024-12-11 广告
对于艺术生文化课辅导,我们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首先,评估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制定针对性学习计划。其次,强化基础知识,通过系统讲解与练习,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结合艺术生的学习特点,融入艺术元素,激发学习兴趣。我们还提供一对一或小班授课...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汉开提供
展开全部
第一节幼儿文学创作的特点
幼儿文学的接受者是幼儿,但其创作者大都是成人。无论是知识经验还是审美意识,幼儿和成人都有着巨大的差别。怎样调适并融合两种审美意识的距离,是幼儿文学创作面临的最大难题。
幼儿文学创作的难度,决定了幼儿文学作家必须具备必要的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是指创作者从事幼儿文学创作所必须的对幼儿文学创作规律性的知识的掌握和积累,以及艺术传达本领的培养和锻炼。艺术修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审美感受能力。对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对生活有敏锐的观察力,对素材有准确的记忆,对作品中的”人物”有形象的概括力;
②情感。儿童文学作家的“基本品格应该首先是热爱儿童”,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幼儿文学作家;
③想象力。要善于创造性想象,善于构思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的形象和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④传达技巧。幼儿文学作品的传达技巧,直接显示着作家才能智慧的高低和创造能力的大小,影响着整个作品美的构成;艺术传达的技巧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积累的。
第二节幼儿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
(一)题材。幼儿文学的题材,首先要广泛多样,既包括反映幼儿生活的题材(幼儿家庭的、幼儿园的等),又包括反映成人生活的题材(英雄事迹、成人发明创造、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等),还包括富于幻想色彩的探险、侦破方面的题材等;其次,幼儿文学的题材必须适应幼儿的理解水平。
(二)主题。幼儿文学的主题主要有道德性主题、知识性主题和趣味性主题三种。幼儿文学的主题要力求单纯、浅显、鲜明,但同时又要防止“主题先行”的写作陋习,还应注意表现的角度,努力从幼儿能理解的内容上去表现。
(三)情节。幼儿文学作品的情节要符合幼儿的理解水平;情节要求单纯、生动有趣;情节应是完整的,有头有尾,主要情节可适当重复。
(四)结构。幼儿文学作品结构的基本要求就是条理清楚,应尽量用顺叙的方法,最好一条线索贯穿到底;幼儿文学的结构安排还应注意故事的起伏跌宕,切忌平铺直叙。
(五)形象。塑造鲜明生动、对幼儿有吸引力的形象是幼儿文学创作中的核心问题。
(六)语言。幼儿文学语言的特殊性是由幼儿言语发展特点所决定的,要求有二:其一,可接受性,即作品中的语言要适宜幼儿的理解水平;其二,超前性,即作品中的语言要稍超出幼儿的实际理解能力,以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要符合这两个要求,应做到:语言浅显而且丰富,浅显是幼儿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语言有音乐性、节奏感;语言形象,摹状、比喻、拟人、夸张这四种修辞手法,是增强语言形象性的主要方法。
幼儿文学的接受者是幼儿,但其创作者大都是成人。无论是知识经验还是审美意识,幼儿和成人都有着巨大的差别。怎样调适并融合两种审美意识的距离,是幼儿文学创作面临的最大难题。
幼儿文学创作的难度,决定了幼儿文学作家必须具备必要的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是指创作者从事幼儿文学创作所必须的对幼儿文学创作规律性的知识的掌握和积累,以及艺术传达本领的培养和锻炼。艺术修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审美感受能力。对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对生活有敏锐的观察力,对素材有准确的记忆,对作品中的”人物”有形象的概括力;
②情感。儿童文学作家的“基本品格应该首先是热爱儿童”,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幼儿文学作家;
③想象力。要善于创造性想象,善于构思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的形象和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④传达技巧。幼儿文学作品的传达技巧,直接显示着作家才能智慧的高低和创造能力的大小,影响着整个作品美的构成;艺术传达的技巧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积累的。
第二节幼儿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
(一)题材。幼儿文学的题材,首先要广泛多样,既包括反映幼儿生活的题材(幼儿家庭的、幼儿园的等),又包括反映成人生活的题材(英雄事迹、成人发明创造、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等),还包括富于幻想色彩的探险、侦破方面的题材等;其次,幼儿文学的题材必须适应幼儿的理解水平。
(二)主题。幼儿文学的主题主要有道德性主题、知识性主题和趣味性主题三种。幼儿文学的主题要力求单纯、浅显、鲜明,但同时又要防止“主题先行”的写作陋习,还应注意表现的角度,努力从幼儿能理解的内容上去表现。
(三)情节。幼儿文学作品的情节要符合幼儿的理解水平;情节要求单纯、生动有趣;情节应是完整的,有头有尾,主要情节可适当重复。
(四)结构。幼儿文学作品结构的基本要求就是条理清楚,应尽量用顺叙的方法,最好一条线索贯穿到底;幼儿文学的结构安排还应注意故事的起伏跌宕,切忌平铺直叙。
(五)形象。塑造鲜明生动、对幼儿有吸引力的形象是幼儿文学创作中的核心问题。
(六)语言。幼儿文学语言的特殊性是由幼儿言语发展特点所决定的,要求有二:其一,可接受性,即作品中的语言要适宜幼儿的理解水平;其二,超前性,即作品中的语言要稍超出幼儿的实际理解能力,以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要符合这两个要求,应做到:语言浅显而且丰富,浅显是幼儿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语言有音乐性、节奏感;语言形象,摹状、比喻、拟人、夸张这四种修辞手法,是增强语言形象性的主要方法。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挖掘绘本的教育意义,准确定位
绘本就是一粒幸福的种子,滋润着孩子的生活。绘本还是一颗反复咀嚼的橄榄,让我们体会其深厚的含义,回味着幸福的余味。如选自华师大早期阅读教材系列的《鸟窝里的树》。展现给幼儿的是一幅动物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鸟先生和鸟太太筑窝孵蛋,可窝里居然长出一棵小树苗,鸟先生和鸟太太既不愿意搬家又不愿意放弃这棵“碍事”的小树苗,两难的境地激发起幼儿无限的阅读兴趣……《会动的房子》则生动描述了小松鼠在造房子时碰到的有趣的事情,感知好朋友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精神内涵。再通过提问设疑、观察讨论、想方设法、行为体验等手段来帮助幼儿理解感悟情节所蕴涵的寓意。
二、发挥教育机智,巧妙悬疑
《新纲要》提出:进行适当的设疑发问有明显的作用,它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迅速指向老师的预期目标,并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因此合理的设疑是有效进行绘本阅读活动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要仔细斟酌,提出猜想式的、发散式的、有指向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思考,为进行有效的阅读服务。
1、猜想式提问,激发幼儿思维能力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的内容,如: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样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
2、开放式提问,拓展幼儿想象空间
在绘本阅读中,教师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和思想。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的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但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如果教师的提问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等。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局于故事原文,才能让幼儿想说、敢说,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拓展想像空间。
3、递进式提问,培养幼儿思维积极性
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可以开阔幼儿的思路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不要提出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些问题幼儿不用思考,答案可以脱口而出,表面上看,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不但激发不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反而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惰性。要推陈出新,形式多样,不要只求标准答案式的提问。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引导和总结评价。教师提问后,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表情“反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总结评价时,则应注意肯定或否定性评价用语的恰当运用:否定时不应全盘否定,要注意给幼儿以鼓励;肯定和表扬时则要注意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调动幼儿往下学习的愿望。
三、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体味作品意境
在阅读中要注重引导幼儿捕捉画面中的细节,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进一步体味故事的优美意境。从角色的外在动作表情来想象角色的内在情感心理;从无声的静态画面想象图画书中的行为动态,把幼儿全身心地带入图画书中,仿佛身临其境,与图画书中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如《鸟窝里的树》就通过理清故事中小动物对小树苗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引发幼儿情感共鸣。将幼儿引入到图画书的情境中去,设身处地地为书中的角色想办法。让幼儿既获得阅读的快乐,又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幼儿能力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的提升。
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就有一百种倾听、想象、表达的方式……现在我们的孩子对绘本阅读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逐渐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思考,更学会了表达。而且孩子们即兴讲述的能力也越来越高,愿我们的孩子在老师、家长的共同引领下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和愉悦!
绘本就是一粒幸福的种子,滋润着孩子的生活。绘本还是一颗反复咀嚼的橄榄,让我们体会其深厚的含义,回味着幸福的余味。如选自华师大早期阅读教材系列的《鸟窝里的树》。展现给幼儿的是一幅动物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鸟先生和鸟太太筑窝孵蛋,可窝里居然长出一棵小树苗,鸟先生和鸟太太既不愿意搬家又不愿意放弃这棵“碍事”的小树苗,两难的境地激发起幼儿无限的阅读兴趣……《会动的房子》则生动描述了小松鼠在造房子时碰到的有趣的事情,感知好朋友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精神内涵。再通过提问设疑、观察讨论、想方设法、行为体验等手段来帮助幼儿理解感悟情节所蕴涵的寓意。
二、发挥教育机智,巧妙悬疑
《新纲要》提出:进行适当的设疑发问有明显的作用,它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迅速指向老师的预期目标,并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因此合理的设疑是有效进行绘本阅读活动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要仔细斟酌,提出猜想式的、发散式的、有指向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思考,为进行有效的阅读服务。
1、猜想式提问,激发幼儿思维能力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的内容,如: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样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
2、开放式提问,拓展幼儿想象空间
在绘本阅读中,教师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和思想。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的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但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如果教师的提问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等。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局于故事原文,才能让幼儿想说、敢说,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拓展想像空间。
3、递进式提问,培养幼儿思维积极性
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可以开阔幼儿的思路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不要提出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些问题幼儿不用思考,答案可以脱口而出,表面上看,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不但激发不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反而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惰性。要推陈出新,形式多样,不要只求标准答案式的提问。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引导和总结评价。教师提问后,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表情“反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总结评价时,则应注意肯定或否定性评价用语的恰当运用:否定时不应全盘否定,要注意给幼儿以鼓励;肯定和表扬时则要注意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调动幼儿往下学习的愿望。
三、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体味作品意境
在阅读中要注重引导幼儿捕捉画面中的细节,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进一步体味故事的优美意境。从角色的外在动作表情来想象角色的内在情感心理;从无声的静态画面想象图画书中的行为动态,把幼儿全身心地带入图画书中,仿佛身临其境,与图画书中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如《鸟窝里的树》就通过理清故事中小动物对小树苗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引发幼儿情感共鸣。将幼儿引入到图画书的情境中去,设身处地地为书中的角色想办法。让幼儿既获得阅读的快乐,又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幼儿能力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的提升。
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就有一百种倾听、想象、表达的方式……现在我们的孩子对绘本阅读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逐渐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思考,更学会了表达。而且孩子们即兴讲述的能力也越来越高,愿我们的孩子在老师、家长的共同引领下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和愉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