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这不是佛教的坐姿。是其他信仰的姿势。
各种佛像坐姿一共有七种,分别是:
一、全跏趺坐
全跏趺坐二足互交,结跏安坐。俗称双盘──先将左脚掌置于右大腿上,后再将右脚掌置于左大腿上,这种双盘的坐姿,又称“吉祥坐”。假如先将右脚掌置于左大腿上,后再将左脚掌置于右大腿上,也就是反方向,则名为“降魔坐”,或称“金刚坐”。
二、半跏趺坐
半跏趺坐仅有一足上盘,另一足垂放而下,自唐代普遍流行于敦煌及洛阳长安地区。
三、单跏趺坐
单跏趺坐,俗称单盘──只置一脚掌于另一大腿上,另一只小脚,则放在大腿下。双盘坐姿最为理想,盘坐时身姿平稳,易于久坐,然并非人人皆具双盘善根。
四、半跏思惟坐
半跏思惟坐仅有一足上盘,另一足垂放而下,一手指颊、低首侧身的冥想沉思状。半跏思惟坐不见于印度,而流行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其意义一是佛为菩萨时思惟众生苦的造像;一是弥勒菩萨的思惟像。
五、善跏趺坐
善跏趺坐双足未盘起,自然垂放之坐姿,又称“倚坐”,西方人称European Style。犍陀罗时期已经出现,盛唐时期则为弥勒佛的标准造形。
六、交脚坐
交脚坐,俗称叉腿坐──将两只小脚交叉,放在两只大腿下,此坐式较为随性。此坐姿于犍陀罗时期已出现,到了中国北朝大量运用在弥勒菩萨的造形上,此坐姿可说是弥勒菩萨的专用坐姿
七、自在坐
自在坐,右膝曲起,左足半趺,右臂直伸,置于膝上,左手撑于膝后;或有右膝曲起,左足垂下,右臂直伸,置于膝上,左手抚于座上,呈自在舒坦之姿势。自在坐姿早期出现于印度阿姜塔石窟的龙王像,后相传唐代周昉创作自在坐姿的水月观音,宋代以后成为菩萨像的流行形式。
各种佛像坐姿一共有七种,分别是:
一、全跏趺坐
全跏趺坐二足互交,结跏安坐。俗称双盘──先将左脚掌置于右大腿上,后再将右脚掌置于左大腿上,这种双盘的坐姿,又称“吉祥坐”。假如先将右脚掌置于左大腿上,后再将左脚掌置于右大腿上,也就是反方向,则名为“降魔坐”,或称“金刚坐”。
二、半跏趺坐
半跏趺坐仅有一足上盘,另一足垂放而下,自唐代普遍流行于敦煌及洛阳长安地区。
三、单跏趺坐
单跏趺坐,俗称单盘──只置一脚掌于另一大腿上,另一只小脚,则放在大腿下。双盘坐姿最为理想,盘坐时身姿平稳,易于久坐,然并非人人皆具双盘善根。
四、半跏思惟坐
半跏思惟坐仅有一足上盘,另一足垂放而下,一手指颊、低首侧身的冥想沉思状。半跏思惟坐不见于印度,而流行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其意义一是佛为菩萨时思惟众生苦的造像;一是弥勒菩萨的思惟像。
五、善跏趺坐
善跏趺坐双足未盘起,自然垂放之坐姿,又称“倚坐”,西方人称European Style。犍陀罗时期已经出现,盛唐时期则为弥勒佛的标准造形。
六、交脚坐
交脚坐,俗称叉腿坐──将两只小脚交叉,放在两只大腿下,此坐式较为随性。此坐姿于犍陀罗时期已出现,到了中国北朝大量运用在弥勒菩萨的造形上,此坐姿可说是弥勒菩萨的专用坐姿
七、自在坐
自在坐,右膝曲起,左足半趺,右臂直伸,置于膝上,左手撑于膝后;或有右膝曲起,左足垂下,右臂直伸,置于膝上,左手抚于座上,呈自在舒坦之姿势。自在坐姿早期出现于印度阿姜塔石窟的龙王像,后相传唐代周昉创作自在坐姿的水月观音,宋代以后成为菩萨像的流行形式。
追问
你知道是别的什么宗教的吗?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