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历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当今时代,遍地都是大学生的情况之下,人人都想进入大学学习,因为在大学真的可以学到特别多的东西,不仅仅是知识,还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面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生活,比如为人处世。
1.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专业学习能力
我们在大学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提升自己的专业学习能力。大学与初高中的教育差别还是蛮大的,显著不同之处就在于,大学就好像是专精于一领域的学习,也就是我们的专业,学习的本领都是专业知识,而不再是基础知识。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可以提高自己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将有助于今后人生的发展,毕竟在工作上也需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这是上大学最大的好处之一。拥有很好的专业能力也将会是我们以后生活的一大助力。
2,提高社交能力,扩大社交圈
大学在我看来很大的一个作用,就是社交能力的提升,你会拥有很大的社交圈子,我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就非常腼腆,就好像还是在高中的那个懵懂时期一样,但是进入大学之后,我和室友一起加入了一些社团,一些组织,然后在这些组织里面通过工作,通过平时的训练,认识了很多的朋友,性格也慢慢的开朗了起来,渐渐的喜欢上了社交。
3,有助于获得更多生存技能
大学和初高中的教育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大学学的不仅仅是知识和专业,同时,也包括我们一些生活技能,一些为人处世的技巧,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以及实习,我们不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相信在做人,在处世这方面都会取得长足的发展,只要我们在大学里面认真学习,不荒废时光,我们都可以拥有自己美好的未来,同时,与高中区别很大的就是大学里面有很多社团,有很多活动,这些都是丰富我们和拓展我们眼界的机会和方式,我们抓住了,提升了,就是我们自己的能力。
大学的教育本来贯彻就是德育,德育本来就已经和初高中发生了很大的差别,高中的话,我们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只为高考那两天,而大学的话,我们有了自己专业的领域,我们不仅把重心放在了学习上,也要把自己的重心转移到社会的竞争上面,总体来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然后通过过渡到达社会上更好的生存。
公元12世纪,大学在欧洲诞生,那时仅仅是作为讲学者行会而成立的。历经近800年“遗传与进化”,大学在今天已经是对社会具有深刻、广泛影响的机构。然而,面对就学成本不断高涨、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以及高考报名人数减少与“弃考现象”出现等等新情况新问题,公众之中疑惑的声音隐约再现: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大学还值得读吗?大学能为我们提供什么?
大学文凭在“能力信号”之上的“社会溢价”正在消失
在世界上,很少有别的国家的高考像我国这样成为一种重大的社会公共事务,牵动每个人的神经,兴起一波又一波的应试高潮和择校大战。究其根源,是因为在我国,大学在“配置”个人的“社会地位”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通过教育和考试“配置”人的“社会地位”,向来被认为是最公平的形式,最能为全社会所接受。这极大地推动了公众对高考和大学的追求,但同时也成为中国大学发展的最大羁绊。
人们因此经常忘记大学的本质,把拿到文凭当成了读大学的目的。就业市场需要一种“能力信号”来降低交易成本,没有这个信号,招聘者和应聘者达成交易就会很麻烦,交易成本会大大增加。高等教育文凭正是这样的“能力信号”。然而,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迅速提高,与之伴生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出现了:大学文凭在谋取好职业乃至较高社会地位中的作用不断降低,就读大学带来的价值感、荣耀感逐渐减退,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成本”相应增加。换言之,大学文凭在“能力信号”之上的“社会溢价”正在消失。对此,每个选择上大学的人,的确该思考一下自己为什么要读大学,又期待从大学得到什么。
其实,给文凭拥有者一个好工作和一定的社会地位,从来不是设立大学的本意。中世纪以来,大学从来就没有把给予学生某种功利回报作为追求。现代大学更是这样。大学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而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寻求就业,并逐步获得自己的社会地位。大学不可能直接给学生工作和社会地位。一个人选择读大学,根本意义在于形成帮助自己发展的人力资本,或者说劳动能力,用这样的资本和能力谋取就业和持续进步。由此而言,大学值得读,对年轻人来说是实现个人理想的“机会之路”。
大学帮助学生“读书明理”,更帮助提升修养、品质、智慧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读大学?
最要注重的,是个人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大学不仅能帮助学生“读书明理”,更帮助学生提升修养、品质、智慧。大学教育对于年轻人形成人生观、社会价值观,对于发现和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人的社会价值有极大的作用,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大学在现代已经逐渐发展成高等教育系统,由各种类型的高校组成,不同类型的高校的社会职能与社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要求、教育教学模式各不相同。就读不同的高校通常与不同的职业生涯发展有较为密切的联系,选择大学,应当是个人对大学意义与价值和自身发展设想充分认识基础上的理性判断。从一般意义上讲,今天的大学至少能为学习者提供以下服务:
——大学是探究未知世界的场所。具有好奇心的年轻人与致力于探究未知世界的教师结成共同体,大家志同道合,在满足好奇中推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这样的职能是其他社会机构无法替代的。
——大学是年轻人交往的地方。大学把四面八方、有着各种文化背景、生活体验与经历的学生汇集起来,让年轻人相互交往并且相互学习,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发现不同的交往伙伴的机会,这是一个人成长中极可宝贵的财富。
——大学是实现学生身份到工作身份转化的必要预备。大学在帮助学生形成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的同时,帮助他们完成“工作准备”、形成个人就业的“配置能力”(个人在就业市场上发现机会、自我判断、抓住机会实现就业的能力)。大学对学生在心理、文化、人际交往、专业等方面的训练,正是为了这样的“配置能力”。这是推动学生转型为“职业人”的社会化过程。
——大学帮助年轻人获得安身立命的专业能力。高等教育往往决定多数人终身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领域,它帮助学生形成专业化的劳动能力,在今天这样分工高度专业化的社会,专业教育具有关键作用。
现代大学将越来越难以提供人们曾经期待的那种“社会地位配置”作用,而“回归”教育机构的本质。所以,大学生要认真把握大学能提供什么和自己需要什么,在大学里努力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给自己的未来加注尽可能多的“能源”。(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领导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大学是进入社会之前的一个适应过渡期。
大学是进行教育和从事研究的场所。但它们存在的首要原因既不在于纯粹向学生传授知识,也不仅仅在于为教员提供研究的机会。大学之所以有理由存在,是因为它使老少两代人在富于想象力的学习中,保持了知识与生活热情之间的联系。大学提供信息,但它是富于想象地提供信息。至少,这是它应该为社会发挥的作用。一所大学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理由存在。富于想象的思维可以营造出一种令人兴奋的氛围,而这种令人兴奋的氛围又可以转化为知识。事实不再只是事实:它被赋予了种种可能性。它不再是记忆的负担:它充满活力,犹如能描绘我们梦境的诗人,能实现我们意图的建筑师。想象不是空穴来风,不能脱离实际:想象是说明实际情况的一种方式。想象是通过引出适用于具体事实本身的一般规律,并随之对于这些规律一致的种种可能性进行理性概括而起作用的。想象能使人理智地观察一个新的世界,想象可以通过暗示令人满意的目标来使人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年轻人富于想象力,如果这种想象力通过训练得到增强,那么这种想象力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保留,使人受益终生。世界的悲剧就在于有想象力的人缺乏经验,而有经验的人又缺乏想象力。蠢人愚昧无知,单凭想象行事;学究们则死抠知识,缺乏想象。大学的任务就是要使想象和经验融为一体。关于上述大学之一般功能的见解,可立即用某所商业学校的特定功能来加以说明。无须讳言,这样一所学校的主要功能就是要培养出更热心于商业的人才。在一个不像当今世界这样复杂的世界里,商业关系往往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和人与相关物质资料的直接接触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其商业关系也要简单一些。如今,商业机构需要富于想象力,通过想象,洞悉各行各业人的心理,吃透城里人、山里人和平原人的心理,摸清长年与海洋打交道、在矿井下作业以及与森林朝夕相处的人的心理。通过想象,熟悉热带和温带地区的情况。通过想象,把握各大企业之间交织着的利益关系以及整个综合企业对其各分企业任何变化的反应。通过想象,理解各种政治规律,不单是抽象的理解,还要具备在具体的商业行为中实际运用这些规律的能力。此外,还要能够对政府的决策规律有所了解,而且要了解在不同的情况下这些决策规律可能出现怎样的变化。能够设想各种组织机构的种种制约力,合乎情理地预见人性的局限性和激发人的耿耿忠心的条件。能够了解健康规律、疲劳规律和维持持续可靠性的条件。能够想象出工厂情况的社会影响。能够充分认识应用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同时,还要具有这样一种性格修养,即对别人的意见表示赞同或反对时,不是出于盲目的固执己见,而是理智地权衡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之后作出的果断抉择。大学已为我们人类文明培养出了知识先驱——教士、律师、政治家、医生、科学家和文学家。现在的商业行为也离不开知识想象力,这样的想象力过去主要只在上述各行各业中才能找到。人类要求更大的发展还面临一个重大困难。当前,这一困难朝不利方向发展的可能性甚至还在进一步增大。在所有的大企业中,刚参加工作的小字辈都必须从那些上面让你干啥就干啥的工作做起。任何大公司的总裁都不会在自己的办公室门口将本公司责任最重大的工作交给他最年轻的雇员去做。年轻人只摊上一些按部就班的琐事的份儿,只有在总裁进出公司时才能偶尔见着他的身影。干这样的工作能得到很大的锻炼,可以学到知识,培养责任心,是一种唯一适合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从事的工作。这种惯例本身无可指责,但可能有令人遗憾的负作用——长期按部就班的工作会削弱想象力。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大学最重要的便是彰明德性,革新新民,使人不断完善。
一所大学,重要的是培养德行纯良、敢于尝试、严于律己、于国于家有利之人。唯有恪守育人之道,以崇高之理念,方可塑造崇高之“新民”。
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大学教育,在专业性和技能性方面更为完备,且更为开放包容。与此同时 大学教育者也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如果说,大学阶段之前的教育都为应试而准备,那大学,则更应在应试选出的新辈中培养下一代社会建设的坚石。
大学,与求学者而言,是一个兼具求真与自由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们,在与他们相处之中,你可以习得人际往来之法;你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先进之学说,在与它们深入交流之中,你可以了解日新月异的时代;你可以接触到许许多多的机会,在选择与努力之中,你可以学会不同处境的应对之方。
大学 ,可以为家庭培养先进之劳动力。可以为人力资源升级提供敲门砖,可以让家庭收入有一定改变,提升家庭生活质量。
大学 可以为国家发展培育栋梁之才。许多尖端技术方面人才短缺,需要专业技能培训,大学可以帮助筛选出高质量的相关人才,为国家强大做出突出贡献。
大学,可以为社会输送建设之基石,前进之动力。唯有培养出更多优质高素质人才,社会才可以更和谐,国家才得以更强盛,人民生活才能够更美好更幸福。
大学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需要在日益浮躁的环境中反思,如何摒弃杂念,专心为明德、革新、完善而不断努力,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