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做一些名词解释。高分高分
1闻见结合2耕读相兼3分层致功4端木清源5艺友制6朱熹的“眼前事”7知行并重8行为课程9博专统一10知耻改过11宽严相济12五指活动13恭俭勤谨14慎择保傅15随人分限1...
1闻见结合 2耕读相兼 3分层致功 4端木清源 5艺友制 6朱熹的“眼前事” 7知行并重 8 行为课程 9博专统一 10知耻改过 11宽严相济 12 五指活动 13恭俭勤谨 14慎择保傅 15随人分限 16 谦虚笃实 17情绪教育 18《幼儿教育纲要》19学科基本结构 20 教育漫话 21儿童之家 22恩物 23儿童中心论24教育性教育25白板说26贫儿之家27《母育学校》28自然后果法29图式30要素教育论31《蒙特梭利教学法》32发现学习法33幼儿教育之父34统觉作用35《林哈德与葛笃德》36感官练习材料37昆体良38《理想国》39《雄辩术原理》40从做中学 41人本主义教育 42 《人的教育》
拜托啦。很急很急,如果都能找出来的话,,在加一百分。非常感谢。 展开
拜托啦。很急很急,如果都能找出来的话,,在加一百分。非常感谢。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就是说要把听到的和见到的结合起来看问题,做事。2“耕读传家”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们基于家庭建设目的而提出的一种以劝人勤于耕种和善于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思想,它反映了儒家在士农工商诸业选择中基本的价值追求和人文关怀,寄托着儒家学者对家庭建设和社会风气建设的理想,具有深刻的伦理文化意蕴。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
这里所说的“读”,当然是读诗书礼仪的书,为的可不是做官,是学点“礼义廉耻”的做人道理。因为在古人看来,做人第一,道德至上。 3是喻指我们做一件事时要分个步躁来一步一步的完成,可以事倍功半。4不知 5艺友制是什么? 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 6朱熹强调学习“眼前事”,注重道德行为操作的训练,要求儿童的学习由浅入深,自近及远,这不仅符合儿童认识发展与道德形成的规律,易为儿童掌握,而且也有助于自幼儿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践履笃实的作风。古语说:一室不能扫,何以扫天下?小节不拘,大德怎成?注重“眼前事”的学习,也就是要求从小事、身边事做起,至今这仍是儿童品德教育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7 知指知识、知觉、认识;行指行为、行动。在中国古代,知行关系问题主要涉及道德认识与道德践履,但也有一般认识论的意义.知行并重就是说要同时重视 人的思想追求与其生活方式。 8 行为课程也是生活课程:
教师是成人的代表,成人的知识是专长的,是孤绝的,而且是抽象的。但幼儿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心中没有学科的观念,他们看宇宙间的一切的一切,全是整个儿具体的活动,所以教师对于幼儿,不要仅凭抽象的言语或线条的图画,来介绍类别的教材,只要常常利用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以唤起其生活的需要,扩冲其生活经验,培养其生活的力量。若我们真能够做到这样,这便是行为课程了。9二是“致广大而尽精微”,即博与专的统一。博就是广度,是广博的知识,“专”、即深度是对某一个专业或方面有深入的了解。10就是要明白什么是耻,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勇于承认,改正自己的过错。11就是严格要求自己,宽厚对代他人。12陈鹤琴以人的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作比喻,创造性地提出了课程结构的“五指活动”理论。他认为,五指活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健康活动: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 2.社会活动: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政治常识等。 3.科学活动: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研究自然、认识环境等。 4.艺术活动: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 5.语文活动: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 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就像人的五个手指,共同构成了具有整体功能的手掌。学前教育课程的全部内容包括在这五指活动之中。但是这五个方面是有主次之分的.13是说要.勤劳谨慎和俭朴节约。14是说要老师教育的选择。15 2010-03-01 23:17:18 来自: dhiti
先生曰:“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如此方是精一功夫。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漫坏他了。”
——《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下·门人黄直录》
先生说:“我们在致知上下工夫,只是随着各人所能达到的程度去做。今天的良知达到这么个程度,就随着今天的程度去扩充;明天的良知又有了新的开悟,便随着明天的程度去扩充,这样做才是精粹纯一的功夫。教他人学习,也必须随着各人所能达到的程度进行。好比是一棵树刚刚生出萌芽,只浇些水就够了,萌芽稍长,便多加些水。从拱把粗以至长到合抱,浇水时,都是随着树所能接受的程度而增加的。假若是些小萌芽,把一桶水尽情倒去,就把树浸死了。”
16笃实:1. 纯厚朴实;忠诚老实。2. 踏实;实在。谦虚指不自满,肯接受批评,并虚心向人请教。17 情绪教育就是指培养个人体验他人情绪、控制和表达自身情绪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自己。情绪教育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教育观念,主张教育不应只重视理性知识的传授,也应当培养学生感受他人情绪、正确表达个人情绪的能力情绪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份,人一出生便走向死亡,情绪就像死亡,是人性的一部份,也是生命的一部份,是无法规避的。 情绪可分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怨恨、嫉妒、愤怒、偏见都是对己对人非常不好的情绪,放纵这些情绪去发展会变成不可收拾局面,现在脑部磁振造影等技术已经让人们看到心理与生理的关系.
18,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它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与其他有关幼教的教育行政法规一起,构成一个受共同原则指导的、具有内在协调一致性的、层次不同的幼教法规体系,共同推动我国幼教的科学化、法制化进程,促使幼教朝着更加健康、正确的方向前进。《纲要》鲜明地体现着国家的意志,也为着所有幼儿的健康成长.19,1959年美国全国科学院在马萨诸塞州科德角的伍兹霍尔召开了中学教育课程改革会议。35位科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参加了此次会议,讨论怎样改进中小学学科,特别是科学学科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家、认知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布罗姆•S•布鲁纳作为会议的主席,在会上作了题为《教育过程》的总结报告。在报告中,布鲁纳旗帜鲜明地指出杜威的经验主义已经不适用了,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理论,认为应该用学科基本结构理论来指导美国的教育改革。
1960年,《教育过程》一书出版,更加系统地阐明了学科结构理论的基本思想。布鲁纳以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从课程入手,以学科基本结构为中心建构起来的学科基本结构理论,与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法一起被誉为现代化的三大课程理论,成为美国结构主义教育的代表作。
学科基本结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一度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上对美国的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学科基本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
布鲁纳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原理,借鉴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学科基本结构理论。他围绕“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么教”这样几个问题,系统阐述了其学科基本结构的基本观点。20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John 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的教育代表作。 教育漫话
由作者流亡荷兰期间(1683~1689)写给友人E.克拉克讨论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的几封信整理而成。1693年出版。 全书的主题是论述“绅士教育”,即论述刚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子弟的教育洛克认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 全书共分3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体育。洛克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要防止在衣着、饮食、动静、药物使用等各方面对孩子们娇生惯养,要锻炼出他们能够忍耐劳苦的强健体魄。 第二部分论述德育。洛克认为,在绅士的各种品行中,德行应占第一位。真正的绅士要善于获得自己的幸福,而又不妨碍其他绅士获得幸福;德育的基本原则是以理智克制欲望。洛克所说的“理智”是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理智,克制欲望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个人名利。他反对溺爱,认为被溺爱的孩子必然任性、贪心。在道德教育方面,他重视说理,但认为主要方法还是通过实践,养成习惯。他重视环境与榜样的作用,主张奖励与惩罚要运用得当。洛克认为绅士的第二种美德是良好的礼仪,他要求绅士的言语、动作都要符合其等级与地位,对人谦恭有礼,举止得体。他认为这是“处世的真诀”,可以使自己获得他人的尊重与好感,从而获得一切。为了养成良好的德行与礼仪,他主张要多交朋友,多与上流社会的人相处,防止从“下贱的仆人”那里受到“邪恶”的影响。 第三部分论述智育。洛克认为绅士需要的是事业家的知识,不应局限于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他主张在读、写、算之外,还要学习天文、地理、历史、法律、几何、簿记、法语等等,也要学点工业、农业、园艺的知识和技艺,以利于管理企业,并从这些有益的体力活动中得到消遣,从而使生活更加丰富。在教学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重视培养智力,多作实地观察,诱发学习兴趣。 洛克认为英国当时的一般学校成分复杂,学生教养恶劣,不利于绅士的培养。他主张严格、慎重地挑选德行、能力好,并且娴于礼仪,精通人情世故的导师,从幼年起就对未来的绅士进行家庭教育。 《教育漫话》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详细论述。它强调环境与教育的巨大作用,强调在体魄与德行方面进行刻苦锻炼。这些思想对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特别是对18世纪的法国教育家影响很深。 教育漫话是对人们又多种全方位的帮助,解读心里社会个人的巨作.21蒙台梭利不仅是一位教育理论家,而且是一位教育实践家。由她一手创办的第一所“儿童之家”,成立于1907年。目前全球各地的蒙氏幼儿园均在此范式下建立。汇集她教育理念的三本巨著:《童年的秘密》、《吸收力的心灵》、《蒙台梭利方法》,就是她在“儿童之家”实地训练孩子的基础上形成的。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将她这三本专著的主要思想集于一书,便于广大幼教工作者和父母系统了解蒙台梭利方法,它也是一本帮助人们心灵应用蒙式方法的指导手册。期望蒙台梭利的思想在中国更加发扬光大,期待本书能为中国儿童塑造一个美好的人生开端。22恩物(德语:Spielgabe;英语:Froebel Gifts)是由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福禄贝尔(Friedrich Froebel)所设计的一套教育材料。它们的首次使用是在勃兰根堡(Bad Blankenburg)那所世界最早的幼儿园中。 福禄贝尔强调在童年进行自由游戏 (free play)的重要性。每种恩物都是上帝设计恩赐给儿童进行自主活动的材料。 1844年,Ottilie de Liagre 在给福禄贝尔的一封信中说,他观察到玩恩物使儿童变得活泼、自由,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降低到一种机械的方式。 “要认识到,恩物最终是如何被追随福禄贝尔的幼儿园教师所误用了。弄清楚福禄贝尔期望恩物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非常重要:首先,恩物被儿童用来学习使用环境;其次,它们给儿童指出人类生活和自然之间的联系;最后,它们使玩恩物的成人和儿童之间达成一种契约(bond)”——Joachim Liebschner。 今天,恩物在韩国和日本的早期教育中还在普遍使用。 第一种恩物是6个不同彩色(红、绿、蓝、黄、紫、橙)绒线球。每个球各系一线,线色与球色一致。当儿童在尚未说话之前或稍后,母亲指引着儿童观察、抓弄这些柔软的小圆球,让他初步熟悉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动静状态,发展儿童的辨色能力。随着儿童知觉和思维语言的发展,母亲一边把球向各方甩动,一边说前后、上下、左右,以发展儿童的空间观念。还可把球放于掌心,表示“有”,然后吸起来,空出掌心,表示“无”,借以发展儿童肯定和否定的观念。福禄倍尔从观察和实验中运用6个小球设想出50种玩法,系统地训练了儿童的各种能力。 第二种恩物是木制的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其高度和直径都是一寸半,后二者有穿孔,并附有木棒为细绳。球代表动,立方体代表静,圆柱体则动、静兼备。通过这种“恩物”,可以使儿童认识物体的各种形状、性质和彼此的关系,并且可以用它们拼成小桌子、小凳子、炉灶及其他物体。通过种种玩法和组合方法,来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 第一、二种恩物供3岁以前儿童游戏之用,以下各种恩物供3-7岁儿童使用。 第三种恩物是木制立方体(积木)。可以分为8个小立方体,合起来成为一个大的正立方体。这种“恩物”可以使儿童认识物体的各种形状、性质以及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及其观念。通过各种形状的堆砌,还能锻炼儿童的创造性的组合能力、造型、建筑艺术及象征性联想的能力等等。 第四种恩物是可分为8个小长方体的木制立方体。8块长方木块各长5公分,宽2.5公分,厚1.25公分,合起来成为5公分的正立方体。儿童在游戏中可通过长方体的比较获得长、宽、厚的观念等等。 第五种恩物是可以分为27个等值的小立方体的木制立方体。其中有3个小立方体又分别对分,形成6个三角体;有3个小立方体分别4等分,形成12个三角体。 第六种恩物是可以分为27个小长方体的木制立方体。其中一些还可分木板、斜角等更小的部分。 通过第五、六种积木游戏,给儿童提供各种形状的几何图形,为儿童未来学习几何和数学打下基础.23儿童中心论是由杜威提出来的,他提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以儿童为中心”,体现在教育过程,它要求教师应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做中学“是杜威教学理论的基本指导思想,在理论上是以他的经验论哲学观和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是对传统教育的教学进行全面否定的一个中心论据。
杜威“儿童中心论”的基本观点 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确立并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由机械化进尔发展到电气化。科学技术逐渐普及,从教育自身发展而言,则在摆脱一般文化教育或古典文化教育,走向生产性、实践性教育,原来的传统教学方式偏重灌输、说教,与新时期所要求的教育、教学以及培养新型的人才,日益发生尖锐的矛盾,要求进行变革。出现了现代教育的教学体系。杜威就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他把赫尔巴特作为传统教育的主要代表,给予了激烈的批评,他抨击赫尔巴特主义剥夺了儿童自我活动的余地,实施的是强制的、非民主的、有抽象主义倾向的教育。 杜威认为,“传统教育”就是一种“静听”的教育,学校里的一切都是为“静听”准备的,消极的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在一起,课程和教学方法的划一,概括地说,重心是在儿童以外,重心是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喜欢的任何地方和一切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的直接的本能和活动。 针对传统课程编制的弊端,他提出要改造课程,使之能真正适于儿童的生活,并特别强调了两个观点:第一,儿童和课程之间不是互相对立,而是互相关联的,“儿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过程的两极,”儿童是起点,课程是终点。只要把教材引入儿童的生活,让儿童直接去体验,就能把两点连接起来,是儿童从起点走向终点。第二,“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24 一:是指为了教育知识,为了传播知识的教育。 二: 性教育是关于人类的生殖、交媾以及其他方面性行为的教育。探讨生殖行为的教育,一般将创造继起之生命的过程分阶段叙述,包括受孕、胚胎与胎盘的发展,妊娠和分娩。经常也包括如性交传染疾病(性病)和预防,以及避孕25主张认识来源于经验的一种哲学思想。西方哲学家用它来比喻人类心灵的本来状态像白纸一样没有任何印迹。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他抛弃了笛卡尔等人的天赋观念说,而认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即他所谓的观念)。观念分为两种:感觉(sensation)的观念和反思(reflection)的观念。感觉来源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思则来自于心灵观察本身。与理性主义者不同的是,洛克强调这两种观念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洛克还将观念划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不过并没有提供合适的区分标准。我们唯一能感知的是简单观念,而我们自己从许多简单观念中能够形成一个复杂观念。 26就是帮助一些没有依靠的孩子建立的帮助机构。像
在北流大里镇小马小学,有一个蒲公英孤儿贫困儿童助养之家,这是一个由玉林市爱心人士发起、借助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力量构建而成的民间福利慈善机构,从筹备、建设至完工,它历时2年多。8月27日上午,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它挂牌成立了,今后9名孤贫儿童就能够在自己的新家里快乐成长。 27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是我国教育界所熟悉的人物。他的著作《母育学校》概述了他的学前教育思想,他在一六三二年为父母们所写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指南《母育学校》,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地论述在家庭教育形式下学前儿童教育的专门著作。世界图解这本书以其方法上的直观性和所阐发的教育新观念、新思维、新概念,为夸美纽斯也赢得了世界性声誉. 2818世纪卢梭提出了自然后果法,其中心意思就是行为主休从自己行为的自然后果中获得经验教训。 29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社会知觉的基础是被认知事物本身的属性,但认知者的主观因素也会对社会知觉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认知者的情绪。其中个体过去的经验不同,对相同的对象的认知也会有不同的结果,现代社会心理学用“图式”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进行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会起引导、组合的作用. 30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提出的重要教育理论。 裴斯泰洛齐是瑞士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的教育学体系的重心是关于和谐发展的要素教育的理论,而这一理论又体现在他的初等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他的基本思想是:教育的各方面必须从最小的基本因素出发在相互作用中进行,他认为在各种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各门学科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教育、教学过程必须从这些简单的要素开始,逐渐转移到复杂的要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的涵义:和谐发展论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目的论,他的这种以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是以人性论为理论根据的。首先他从人性的统一性来阐述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认为人的天赋本性具有均衡性和统一性,因此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其次,从人的三重本性来解释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动物本性—自然的产物。由此得出,教育不仅在于促进个人的发展与完善,也在于推动社会和人类的进步完善,强调人与社会是相互结合的,而不是对立的。其和谐发展意味着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使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和谐发展的要素是:1)体育。其要素是各关节的运动能力。他指出人的每一种天赋能力本身都有要求活动的倾向,这是体育的基础,通过对身体有操练,发展和增进儿童的一切身体能力,即身体的力量的技巧,这是体育的目的。2)劳动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身体的操练。教育目的是使人能够和谐发展,培养劳动精神、技能和习惯,以便自力更生。3)德育。最简单的要素是“母爱”,即儿童对母亲的爱,逐渐扩大到爱家庭里的其他成员,然后发展到爱其他的人。其目的是,发展儿童对人们的爱。4)智育。最简单的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其任务是帮助学生通过感性去获得一定的知识,并发展他的智力。和谐发展的要素教育理论是裴斯泰洛齐对初等教育新方法的研究和实验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他的这一成果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教育理论经验。31玛丽亚·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32发现式学习法
所谓发现法,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发现,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譬如,在化学实验室里,你可能“发现”一条职业化学家早已熟知的原理,但由于事先没有人告诉过你,也没有从自己手头的书看到(尽管它早已写在有关的书上),这就是你自己的发现,是千真万确的发现。这一条你自己发现的原理,要比你通过学习别人的发现理解深刻得多,记忆牢固得多.33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 ,世界幼儿教育之父是福禄培尔(Fredrich Froebel,1782—1852)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幼儿园运动的创始人。34,统觉乃是带有个人强烈感情的一种注意,是把一定心理内容提升到注意焦点之内的过程冯特把统觉分为简单的统觉功能和复杂的统觉功能。简单的统觉功能是“关联”和“比较”;复杂的统觉功能是“综合”和“分析”。他指出所谓“关联”就是“把两个心理内容定出相互关系”。35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这本书描写了贤惠的妇女葛笃德在“善良的”县长的支持下依靠改良生产,改革教育,改造社会的故事。
小说表达了作者试图透过革新教育,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贫苦人民子女教育水准的强烈愿望,全书洋溢著作者热爱贫苦人民及拯救人民於水深火热之中的人道主义热情。因而,书一问世,就驰名整个欧洲大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36你自己在网上《蒙特梭利幼儿感官练习》活动案例。37昆体良是古代罗马著名的教育家。他是教育史上大大发展完善教育方法和思想的先驱。他主张对儿童的教育应是鼓励的,能激发他们兴趣的.38《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年)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39《雄辩术原理》全书共12卷,主要探讨有关雄辩术的各种理论问题。上述各卷系统总结了作者昆体良(一生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针对罗马教育当时存在的各种弊端,较为全面地提出了雄辩家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设想,尤为详尽地阐明了有关教学的理论。《雄辩术原理》把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即雄辩家)作为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认为一个雄辩家既要擅长雄辩,通晓各种有价值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也应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对于雄辩家来说,才能与德行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在一定意义上,德行比才能更为重要。40就是要在实践中学习,要自己动手去摸索。41人本主义教育观评述
一、人本主义的教育观
1.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指向学生个人的创造性、目的和意义,是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人本主义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目的时,无不重视人性的培养,普遍关心教育对培养儿童独立人格所起的作用。强调以自我为核心,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理论。
2.人本主义的教学论思想。人本主义教育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这是其自我实现的教育目的的必然产物。在教学方法上,人本主义者主张意义学习。第一,人天生有好奇心、求知、发现和探索的欲望,甚至不惜痛苦或危险(如探险者)。第二,当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之间的联系被学习者发现时,学习效果最好;第三,对学习者自我结构改变较大的学习,会对学习者构成一种精神威胁,如高考前的复习。第四,学习者认真参与学习过程可以促进学习。第五,学习者整个身心灌注其中的自发学习(即认知和情感均卷入其中的学习)。学习效果最为持久和深入。
3.人本主义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者非常重视教师的态度和师生相互作用的心理气氛。在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而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人本主义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其表现为:(1)真诚,(2)认可,(3)移情。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自身表现应表里如一;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教师只有以这些品质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才可能免除学生种种精神上的威胁和挫折,才可能使学生的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得以自然地表现。42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
你有1什么用呀!!!!!!!!!!!
这里所说的“读”,当然是读诗书礼仪的书,为的可不是做官,是学点“礼义廉耻”的做人道理。因为在古人看来,做人第一,道德至上。 3是喻指我们做一件事时要分个步躁来一步一步的完成,可以事倍功半。4不知 5艺友制是什么? 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 6朱熹强调学习“眼前事”,注重道德行为操作的训练,要求儿童的学习由浅入深,自近及远,这不仅符合儿童认识发展与道德形成的规律,易为儿童掌握,而且也有助于自幼儿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践履笃实的作风。古语说:一室不能扫,何以扫天下?小节不拘,大德怎成?注重“眼前事”的学习,也就是要求从小事、身边事做起,至今这仍是儿童品德教育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7 知指知识、知觉、认识;行指行为、行动。在中国古代,知行关系问题主要涉及道德认识与道德践履,但也有一般认识论的意义.知行并重就是说要同时重视 人的思想追求与其生活方式。 8 行为课程也是生活课程:
教师是成人的代表,成人的知识是专长的,是孤绝的,而且是抽象的。但幼儿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心中没有学科的观念,他们看宇宙间的一切的一切,全是整个儿具体的活动,所以教师对于幼儿,不要仅凭抽象的言语或线条的图画,来介绍类别的教材,只要常常利用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以唤起其生活的需要,扩冲其生活经验,培养其生活的力量。若我们真能够做到这样,这便是行为课程了。9二是“致广大而尽精微”,即博与专的统一。博就是广度,是广博的知识,“专”、即深度是对某一个专业或方面有深入的了解。10就是要明白什么是耻,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勇于承认,改正自己的过错。11就是严格要求自己,宽厚对代他人。12陈鹤琴以人的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作比喻,创造性地提出了课程结构的“五指活动”理论。他认为,五指活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健康活动: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 2.社会活动: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政治常识等。 3.科学活动: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研究自然、认识环境等。 4.艺术活动: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 5.语文活动: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 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就像人的五个手指,共同构成了具有整体功能的手掌。学前教育课程的全部内容包括在这五指活动之中。但是这五个方面是有主次之分的.13是说要.勤劳谨慎和俭朴节约。14是说要老师教育的选择。15 2010-03-01 23:17:18 来自: dhiti
先生曰:“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如此方是精一功夫。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漫坏他了。”
——《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下·门人黄直录》
先生说:“我们在致知上下工夫,只是随着各人所能达到的程度去做。今天的良知达到这么个程度,就随着今天的程度去扩充;明天的良知又有了新的开悟,便随着明天的程度去扩充,这样做才是精粹纯一的功夫。教他人学习,也必须随着各人所能达到的程度进行。好比是一棵树刚刚生出萌芽,只浇些水就够了,萌芽稍长,便多加些水。从拱把粗以至长到合抱,浇水时,都是随着树所能接受的程度而增加的。假若是些小萌芽,把一桶水尽情倒去,就把树浸死了。”
16笃实:1. 纯厚朴实;忠诚老实。2. 踏实;实在。谦虚指不自满,肯接受批评,并虚心向人请教。17 情绪教育就是指培养个人体验他人情绪、控制和表达自身情绪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自己。情绪教育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教育观念,主张教育不应只重视理性知识的传授,也应当培养学生感受他人情绪、正确表达个人情绪的能力情绪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份,人一出生便走向死亡,情绪就像死亡,是人性的一部份,也是生命的一部份,是无法规避的。 情绪可分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怨恨、嫉妒、愤怒、偏见都是对己对人非常不好的情绪,放纵这些情绪去发展会变成不可收拾局面,现在脑部磁振造影等技术已经让人们看到心理与生理的关系.
18,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它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与其他有关幼教的教育行政法规一起,构成一个受共同原则指导的、具有内在协调一致性的、层次不同的幼教法规体系,共同推动我国幼教的科学化、法制化进程,促使幼教朝着更加健康、正确的方向前进。《纲要》鲜明地体现着国家的意志,也为着所有幼儿的健康成长.19,1959年美国全国科学院在马萨诸塞州科德角的伍兹霍尔召开了中学教育课程改革会议。35位科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参加了此次会议,讨论怎样改进中小学学科,特别是科学学科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家、认知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布罗姆•S•布鲁纳作为会议的主席,在会上作了题为《教育过程》的总结报告。在报告中,布鲁纳旗帜鲜明地指出杜威的经验主义已经不适用了,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理论,认为应该用学科基本结构理论来指导美国的教育改革。
1960年,《教育过程》一书出版,更加系统地阐明了学科结构理论的基本思想。布鲁纳以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从课程入手,以学科基本结构为中心建构起来的学科基本结构理论,与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法一起被誉为现代化的三大课程理论,成为美国结构主义教育的代表作。
学科基本结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一度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上对美国的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学科基本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
布鲁纳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原理,借鉴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学科基本结构理论。他围绕“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么教”这样几个问题,系统阐述了其学科基本结构的基本观点。20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John 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的教育代表作。 教育漫话
由作者流亡荷兰期间(1683~1689)写给友人E.克拉克讨论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的几封信整理而成。1693年出版。 全书的主题是论述“绅士教育”,即论述刚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子弟的教育洛克认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 全书共分3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体育。洛克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要防止在衣着、饮食、动静、药物使用等各方面对孩子们娇生惯养,要锻炼出他们能够忍耐劳苦的强健体魄。 第二部分论述德育。洛克认为,在绅士的各种品行中,德行应占第一位。真正的绅士要善于获得自己的幸福,而又不妨碍其他绅士获得幸福;德育的基本原则是以理智克制欲望。洛克所说的“理智”是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理智,克制欲望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个人名利。他反对溺爱,认为被溺爱的孩子必然任性、贪心。在道德教育方面,他重视说理,但认为主要方法还是通过实践,养成习惯。他重视环境与榜样的作用,主张奖励与惩罚要运用得当。洛克认为绅士的第二种美德是良好的礼仪,他要求绅士的言语、动作都要符合其等级与地位,对人谦恭有礼,举止得体。他认为这是“处世的真诀”,可以使自己获得他人的尊重与好感,从而获得一切。为了养成良好的德行与礼仪,他主张要多交朋友,多与上流社会的人相处,防止从“下贱的仆人”那里受到“邪恶”的影响。 第三部分论述智育。洛克认为绅士需要的是事业家的知识,不应局限于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他主张在读、写、算之外,还要学习天文、地理、历史、法律、几何、簿记、法语等等,也要学点工业、农业、园艺的知识和技艺,以利于管理企业,并从这些有益的体力活动中得到消遣,从而使生活更加丰富。在教学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重视培养智力,多作实地观察,诱发学习兴趣。 洛克认为英国当时的一般学校成分复杂,学生教养恶劣,不利于绅士的培养。他主张严格、慎重地挑选德行、能力好,并且娴于礼仪,精通人情世故的导师,从幼年起就对未来的绅士进行家庭教育。 《教育漫话》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详细论述。它强调环境与教育的巨大作用,强调在体魄与德行方面进行刻苦锻炼。这些思想对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特别是对18世纪的法国教育家影响很深。 教育漫话是对人们又多种全方位的帮助,解读心里社会个人的巨作.21蒙台梭利不仅是一位教育理论家,而且是一位教育实践家。由她一手创办的第一所“儿童之家”,成立于1907年。目前全球各地的蒙氏幼儿园均在此范式下建立。汇集她教育理念的三本巨著:《童年的秘密》、《吸收力的心灵》、《蒙台梭利方法》,就是她在“儿童之家”实地训练孩子的基础上形成的。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将她这三本专著的主要思想集于一书,便于广大幼教工作者和父母系统了解蒙台梭利方法,它也是一本帮助人们心灵应用蒙式方法的指导手册。期望蒙台梭利的思想在中国更加发扬光大,期待本书能为中国儿童塑造一个美好的人生开端。22恩物(德语:Spielgabe;英语:Froebel Gifts)是由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福禄贝尔(Friedrich Froebel)所设计的一套教育材料。它们的首次使用是在勃兰根堡(Bad Blankenburg)那所世界最早的幼儿园中。 福禄贝尔强调在童年进行自由游戏 (free play)的重要性。每种恩物都是上帝设计恩赐给儿童进行自主活动的材料。 1844年,Ottilie de Liagre 在给福禄贝尔的一封信中说,他观察到玩恩物使儿童变得活泼、自由,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降低到一种机械的方式。 “要认识到,恩物最终是如何被追随福禄贝尔的幼儿园教师所误用了。弄清楚福禄贝尔期望恩物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非常重要:首先,恩物被儿童用来学习使用环境;其次,它们给儿童指出人类生活和自然之间的联系;最后,它们使玩恩物的成人和儿童之间达成一种契约(bond)”——Joachim Liebschner。 今天,恩物在韩国和日本的早期教育中还在普遍使用。 第一种恩物是6个不同彩色(红、绿、蓝、黄、紫、橙)绒线球。每个球各系一线,线色与球色一致。当儿童在尚未说话之前或稍后,母亲指引着儿童观察、抓弄这些柔软的小圆球,让他初步熟悉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动静状态,发展儿童的辨色能力。随着儿童知觉和思维语言的发展,母亲一边把球向各方甩动,一边说前后、上下、左右,以发展儿童的空间观念。还可把球放于掌心,表示“有”,然后吸起来,空出掌心,表示“无”,借以发展儿童肯定和否定的观念。福禄倍尔从观察和实验中运用6个小球设想出50种玩法,系统地训练了儿童的各种能力。 第二种恩物是木制的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其高度和直径都是一寸半,后二者有穿孔,并附有木棒为细绳。球代表动,立方体代表静,圆柱体则动、静兼备。通过这种“恩物”,可以使儿童认识物体的各种形状、性质和彼此的关系,并且可以用它们拼成小桌子、小凳子、炉灶及其他物体。通过种种玩法和组合方法,来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 第一、二种恩物供3岁以前儿童游戏之用,以下各种恩物供3-7岁儿童使用。 第三种恩物是木制立方体(积木)。可以分为8个小立方体,合起来成为一个大的正立方体。这种“恩物”可以使儿童认识物体的各种形状、性质以及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及其观念。通过各种形状的堆砌,还能锻炼儿童的创造性的组合能力、造型、建筑艺术及象征性联想的能力等等。 第四种恩物是可分为8个小长方体的木制立方体。8块长方木块各长5公分,宽2.5公分,厚1.25公分,合起来成为5公分的正立方体。儿童在游戏中可通过长方体的比较获得长、宽、厚的观念等等。 第五种恩物是可以分为27个等值的小立方体的木制立方体。其中有3个小立方体又分别对分,形成6个三角体;有3个小立方体分别4等分,形成12个三角体。 第六种恩物是可以分为27个小长方体的木制立方体。其中一些还可分木板、斜角等更小的部分。 通过第五、六种积木游戏,给儿童提供各种形状的几何图形,为儿童未来学习几何和数学打下基础.23儿童中心论是由杜威提出来的,他提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以儿童为中心”,体现在教育过程,它要求教师应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做中学“是杜威教学理论的基本指导思想,在理论上是以他的经验论哲学观和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是对传统教育的教学进行全面否定的一个中心论据。
杜威“儿童中心论”的基本观点 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确立并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由机械化进尔发展到电气化。科学技术逐渐普及,从教育自身发展而言,则在摆脱一般文化教育或古典文化教育,走向生产性、实践性教育,原来的传统教学方式偏重灌输、说教,与新时期所要求的教育、教学以及培养新型的人才,日益发生尖锐的矛盾,要求进行变革。出现了现代教育的教学体系。杜威就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他把赫尔巴特作为传统教育的主要代表,给予了激烈的批评,他抨击赫尔巴特主义剥夺了儿童自我活动的余地,实施的是强制的、非民主的、有抽象主义倾向的教育。 杜威认为,“传统教育”就是一种“静听”的教育,学校里的一切都是为“静听”准备的,消极的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在一起,课程和教学方法的划一,概括地说,重心是在儿童以外,重心是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喜欢的任何地方和一切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的直接的本能和活动。 针对传统课程编制的弊端,他提出要改造课程,使之能真正适于儿童的生活,并特别强调了两个观点:第一,儿童和课程之间不是互相对立,而是互相关联的,“儿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过程的两极,”儿童是起点,课程是终点。只要把教材引入儿童的生活,让儿童直接去体验,就能把两点连接起来,是儿童从起点走向终点。第二,“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24 一:是指为了教育知识,为了传播知识的教育。 二: 性教育是关于人类的生殖、交媾以及其他方面性行为的教育。探讨生殖行为的教育,一般将创造继起之生命的过程分阶段叙述,包括受孕、胚胎与胎盘的发展,妊娠和分娩。经常也包括如性交传染疾病(性病)和预防,以及避孕25主张认识来源于经验的一种哲学思想。西方哲学家用它来比喻人类心灵的本来状态像白纸一样没有任何印迹。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他抛弃了笛卡尔等人的天赋观念说,而认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即他所谓的观念)。观念分为两种:感觉(sensation)的观念和反思(reflection)的观念。感觉来源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思则来自于心灵观察本身。与理性主义者不同的是,洛克强调这两种观念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洛克还将观念划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不过并没有提供合适的区分标准。我们唯一能感知的是简单观念,而我们自己从许多简单观念中能够形成一个复杂观念。 26就是帮助一些没有依靠的孩子建立的帮助机构。像
在北流大里镇小马小学,有一个蒲公英孤儿贫困儿童助养之家,这是一个由玉林市爱心人士发起、借助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力量构建而成的民间福利慈善机构,从筹备、建设至完工,它历时2年多。8月27日上午,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它挂牌成立了,今后9名孤贫儿童就能够在自己的新家里快乐成长。 27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是我国教育界所熟悉的人物。他的著作《母育学校》概述了他的学前教育思想,他在一六三二年为父母们所写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指南《母育学校》,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地论述在家庭教育形式下学前儿童教育的专门著作。世界图解这本书以其方法上的直观性和所阐发的教育新观念、新思维、新概念,为夸美纽斯也赢得了世界性声誉. 2818世纪卢梭提出了自然后果法,其中心意思就是行为主休从自己行为的自然后果中获得经验教训。 29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社会知觉的基础是被认知事物本身的属性,但认知者的主观因素也会对社会知觉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认知者的情绪。其中个体过去的经验不同,对相同的对象的认知也会有不同的结果,现代社会心理学用“图式”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进行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会起引导、组合的作用. 30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提出的重要教育理论。 裴斯泰洛齐是瑞士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的教育学体系的重心是关于和谐发展的要素教育的理论,而这一理论又体现在他的初等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他的基本思想是:教育的各方面必须从最小的基本因素出发在相互作用中进行,他认为在各种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各门学科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教育、教学过程必须从这些简单的要素开始,逐渐转移到复杂的要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的涵义:和谐发展论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目的论,他的这种以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是以人性论为理论根据的。首先他从人性的统一性来阐述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认为人的天赋本性具有均衡性和统一性,因此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其次,从人的三重本性来解释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动物本性—自然的产物。由此得出,教育不仅在于促进个人的发展与完善,也在于推动社会和人类的进步完善,强调人与社会是相互结合的,而不是对立的。其和谐发展意味着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使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和谐发展的要素是:1)体育。其要素是各关节的运动能力。他指出人的每一种天赋能力本身都有要求活动的倾向,这是体育的基础,通过对身体有操练,发展和增进儿童的一切身体能力,即身体的力量的技巧,这是体育的目的。2)劳动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身体的操练。教育目的是使人能够和谐发展,培养劳动精神、技能和习惯,以便自力更生。3)德育。最简单的要素是“母爱”,即儿童对母亲的爱,逐渐扩大到爱家庭里的其他成员,然后发展到爱其他的人。其目的是,发展儿童对人们的爱。4)智育。最简单的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其任务是帮助学生通过感性去获得一定的知识,并发展他的智力。和谐发展的要素教育理论是裴斯泰洛齐对初等教育新方法的研究和实验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他的这一成果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教育理论经验。31玛丽亚·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32发现式学习法
所谓发现法,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发现,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譬如,在化学实验室里,你可能“发现”一条职业化学家早已熟知的原理,但由于事先没有人告诉过你,也没有从自己手头的书看到(尽管它早已写在有关的书上),这就是你自己的发现,是千真万确的发现。这一条你自己发现的原理,要比你通过学习别人的发现理解深刻得多,记忆牢固得多.33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 ,世界幼儿教育之父是福禄培尔(Fredrich Froebel,1782—1852)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幼儿园运动的创始人。34,统觉乃是带有个人强烈感情的一种注意,是把一定心理内容提升到注意焦点之内的过程冯特把统觉分为简单的统觉功能和复杂的统觉功能。简单的统觉功能是“关联”和“比较”;复杂的统觉功能是“综合”和“分析”。他指出所谓“关联”就是“把两个心理内容定出相互关系”。35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这本书描写了贤惠的妇女葛笃德在“善良的”县长的支持下依靠改良生产,改革教育,改造社会的故事。
小说表达了作者试图透过革新教育,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贫苦人民子女教育水准的强烈愿望,全书洋溢著作者热爱贫苦人民及拯救人民於水深火热之中的人道主义热情。因而,书一问世,就驰名整个欧洲大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36你自己在网上《蒙特梭利幼儿感官练习》活动案例。37昆体良是古代罗马著名的教育家。他是教育史上大大发展完善教育方法和思想的先驱。他主张对儿童的教育应是鼓励的,能激发他们兴趣的.38《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年)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39《雄辩术原理》全书共12卷,主要探讨有关雄辩术的各种理论问题。上述各卷系统总结了作者昆体良(一生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针对罗马教育当时存在的各种弊端,较为全面地提出了雄辩家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设想,尤为详尽地阐明了有关教学的理论。《雄辩术原理》把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即雄辩家)作为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认为一个雄辩家既要擅长雄辩,通晓各种有价值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也应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对于雄辩家来说,才能与德行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在一定意义上,德行比才能更为重要。40就是要在实践中学习,要自己动手去摸索。41人本主义教育观评述
一、人本主义的教育观
1.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指向学生个人的创造性、目的和意义,是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人本主义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目的时,无不重视人性的培养,普遍关心教育对培养儿童独立人格所起的作用。强调以自我为核心,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理论。
2.人本主义的教学论思想。人本主义教育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这是其自我实现的教育目的的必然产物。在教学方法上,人本主义者主张意义学习。第一,人天生有好奇心、求知、发现和探索的欲望,甚至不惜痛苦或危险(如探险者)。第二,当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之间的联系被学习者发现时,学习效果最好;第三,对学习者自我结构改变较大的学习,会对学习者构成一种精神威胁,如高考前的复习。第四,学习者认真参与学习过程可以促进学习。第五,学习者整个身心灌注其中的自发学习(即认知和情感均卷入其中的学习)。学习效果最为持久和深入。
3.人本主义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者非常重视教师的态度和师生相互作用的心理气氛。在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而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人本主义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其表现为:(1)真诚,(2)认可,(3)移情。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自身表现应表里如一;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教师只有以这些品质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才可能免除学生种种精神上的威胁和挫折,才可能使学生的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得以自然地表现。42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
你有1什么用呀!!!!!!!!!!!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