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康复训练
展开全部
按照中医的“非进则退”原理,对于 中风 偏瘫 后遗症患者来说,瘫痪肢体的活动和 锻炼 就显得十分必要。较轻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适时地、经常性地活动自己的肢体。那么,失去自理能力或长期卧床的重症患者又该怎么办呢?河南省中医中风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创编了一套《偏瘫康复操》,我们认为对于偏瘫重症患者不失为一种好的锻炼方法。
河南省中医中风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程燕护士:做被动操应该注意,床铺不能太软,枕头高低适宜,帮助做操者站立,患者取仰卧位。
上肢运动
第一节 手指运动
控制患者手腕,握住四指,使患者尽量达到屈曲、伸展,舞动手指,活动关节的肌肉、韧带和神经。
第二节 手腕运动
使患者手腕尽量弯曲,活动手腕周围的神经、韧带和肌肉,
第三节 前臂运动
使患者前臂尽量贴近上臂,达到屈曲、伸展位,活动上臂的肌肉、韧带和神经。
第四节 上臂运动
是上臂屈曲、伸展,活动上臂的肌肉、韧带和神经。
第五节 肩部运动
患者取坐位,托住患者手部,环绕活动肩部周围的肌肉、韧带和神经。
下肢运动
第一节 脚趾运动
活动患者的脚趾,达到背曲,使周围肌肉、韧带和神经。
第二节 足踝运动
是患者的踝关节达到充分的背曲,活动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和神经。
第三节 屈膝运动
屈膝屈关,活动患者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和神经。
第四节 抬腿运动
使下肢上抬,活动髋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和神经。
第五节 踢腿运动
使下肢侧踢,活动下肢的内收肌群。
第六节 小腿运动
是患者腑卧,使小腿后屈、伸展,活动小腿周围的肌肉、韧带和神经。
康复实践注意问题
北京华军中医院儿童专家邓欣:在练习 脑瘫 、偏瘫的康复实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如果患者出现急性 肺炎 、发烧、血压不稳、过度疲劳等情况下不宜做偏瘫康复操。第二,如果病人做偏瘫康复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操,同时要排除杂念,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第三,做偏瘫康复操一般一周5到6天,每天1到3次,每次30分钟,每次做操的时候心率不要超过120次。
中风病人奇效疗法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偏瘫等症的新疗法,在北京神经康复中心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绝大多数患者通过三个疗程的治疗,可以恢复肢体活动和语言功能,真正改善中风患者的生活状态,并可使大部分偏瘫患者重新站起来,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这种疗法叫“微分子药物颈动脉加压注射疗法”。它是采用一种特殊的加压滴注装置,将经过专家筛选配比的国家新药或者进口微分子药物,通过颈动脉滴注给药,直接进入病变侧脑内组织,起到快速溶栓、清除脑内自由基、营养激发脑神经信号传递,使受损脑部病变组织得到修复与再生,使患者恢复肢体以及语言能力,是目前治疗中风、偏瘫十分理想的疗法。
这种治疗方法说起来也并不复杂。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过打针输液的经历。 我们平时的“输液”是通过静脉给药。静脉给药的方法,药物不能直接作用于大脑,而是要经过其他的组织器官的吸收与代谢后才到达病变部位,所以,静脉给药的方式使药效大大丢失。另外,大脑还有一个特别的组织叫做“血脑屏障”,它的作用是使有害物资不能入侵大脑这个精密的“指挥部”,可是它也使绝大部分药效被“拒之门外”,有研究表明,静脉给药时,能够真正作用于脑部病变部位的药效利用率只有千分之五左右。所以,一般的给药方法和药物对于脑部疾患往往收效甚微。其实,大脑的供氧供血和养料的供应有自己专门的血管,在我们的腮下,有一根离脑部最近的血管叫“颈总动脉”。
“微分子药物颈动脉加压注射疗法”就是采用特殊的微分子药物,通过颈动脉穿刺,加压滴注给药,这样药效可以直达脑部病变部位,由于给药路径好,药物配合精当,药物穿透性好,病灶吸收完全,所以疗效成倍提高。
可是,由于颈总动脉的血液压力达到了100—160 mm汞注,因此一直被医界认为是穿刺的“禁区”。虽然很多脑血管病专著如《脑血管病抢救与康复》、《中华中风病大全》等都有关于“颈动脉穿刺”的记载,但是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可以进行此项操作的临床医生却只是凤毛麟角。而且,作用于脑部疾患的药物其筛选和搭配组方有严格的要求。这也加大了此项疗法的推广难度。
北京华军中医院神经康复中心联合山东炎黄中医药研究所的有关专家一直研究这方面的课题,一方面研究临床药物的筛选搭配,另一方面派遣医技人员进修学习,经过专家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筛选出了可靠的微分子药物,并熟练地掌握了“颈动脉给药”这一医学操作难题,同时大大简化了原有的加压设备,治疗中和普通的静脉滴注相差无几,使患者在治疗中几乎感觉不到痛苦,这种疗活使脑神经细胞逐渐得以修复。
为了进一步激活脑神经与肢体神经的信号传递,他们还引进先进的“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仪”进行治疗。患者基本康复后,再配合中药全面调治,防止复发。目前已经采用这种综合疗法治疗1000多例中风、偏瘫患者,年龄最小的36岁,最大的80岁,均收到了极好的治疗效果,未见复发病例。统计表明,配用不同的微分子药物,对于脑栓塞、脑中风、脑血栓、脑梗塞导致的偏瘫、失语、脑萎缩、脑软化、视力障碍、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综合症都比常规的疗法要好,尤其在对于偏瘫和脑萎缩的治疗上均取得了十分满意的疗效。
那些人容易得偏瘫
1、脑动脉硬化患者:脑动脉硬化是脑梗塞、脑出血、冠心病、心肌梗塞的物质基础。
2、高血压病:高血压是诱发偏瘫的首要危险信号。偏瘫患者发病前有高血压史的占60-- 70%,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史的占88.5%,无症状高血压患者的偏瘫发生率比有症状者高4倍。
3、心脏病:如风心病、冠心病、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冠心病患者发生脑梗塞者是非冠心病的3倍,心房纤颤患者脑梗塞的发生率是心律正常的5倍。
4、糖尿病:脑血栓偏瘫患者中有糖尿病者占10--30%,糖尿病患者的脑血栓发病率比一般人多21倍,约 10%的男性及14%的女性偏瘫患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5、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患者发生脑血栓形成要比一般人多2倍,且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
6、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约60%的脑血栓偏瘫患者发病前患有血液高粘滞综合征。
7、吸烟:吸烟者患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3-5倍,因脑血管疾病而死亡者比不吸烟者高2-6倍。
8、饮酒:酗酒者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的4-5倍。
9、颈椎病:颈椎病患者患脑血栓偏瘫的发生率比正常人至少高2倍。
10、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一过性脑缺血是中风的常见先兆,是中风的重要因素和报警信号,必须作为危急症状来处理。据统计,约有三分之一在发病后数年内出现不可逆性脑梗塞,30%在第一次发作后1个月内发生脑梗塞,50%于第一次发作后一年之内发生脑梗塞。
如何 病后进行自我康复治疗?
哪种姿势可以对抗中风后的异常姿势?
上肢姿势:肩上抬,前伸。上臂外旋稍离开躯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伸展,掌心向
上。手指分开、伸展,拇指外展。 下肢姿势:骨盆前挺。髋关节轻度屈曲,大腿内旋。膝关节轻度屈
曲。踝关节背伸,站立时全足掌落地支撑。
2.为预防中风后的异常姿势,卧床期应当怎么办?
中风后卧床时采取良好的肢体位置的目的为预防患肢痉挛,也即预防异常姿势的出现。中风后卧
床可取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三种姿势轮换,多向健侧卧位为佳,切忌长期向患侧卧位。
⑴仰卧位 *头: 正中位或面向患侧。 *上肢:(患侧) 肩胛骨:尽量前伸,肩垫一软枕。 肩
关节:外展、外旋与躯干呈45°角,躯干与上臂间可置一毛巾卷。 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手的位
置高度要超过心脏。 腕关节:背伸。 手指:伸展略分开,拇指外展。 *下肢:(患侧) 髋、腰部
:下方放置软枕,髋关节稍内旋。 膝关节:屈曲。 踝关节:略呈背屈,足底平放于床上。
⑵健侧卧位: *上肢(患侧): 肩向前伸,肘及腕关节均保持伸展位,腋下的胸侧壁置一软枕
,使肩及上肢保持外展位。 *下肢(患侧): 髋略屈,前挺,屈膝,踝略背伸。 健侧肢体可以自然
放置。 ⑶患侧卧位: *上肢(患侧):肩向前伸,肘伸直,前臂旋后,腕伸展,手掌向上,手
指伸开。 *下肢(患侧): 健肢在前,患肢在后,膝屈曲,踝背伸,足掌与小腿尽量保持垂直。
河南省中医中风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程燕护士:做被动操应该注意,床铺不能太软,枕头高低适宜,帮助做操者站立,患者取仰卧位。
上肢运动
第一节 手指运动
控制患者手腕,握住四指,使患者尽量达到屈曲、伸展,舞动手指,活动关节的肌肉、韧带和神经。
第二节 手腕运动
使患者手腕尽量弯曲,活动手腕周围的神经、韧带和肌肉,
第三节 前臂运动
使患者前臂尽量贴近上臂,达到屈曲、伸展位,活动上臂的肌肉、韧带和神经。
第四节 上臂运动
是上臂屈曲、伸展,活动上臂的肌肉、韧带和神经。
第五节 肩部运动
患者取坐位,托住患者手部,环绕活动肩部周围的肌肉、韧带和神经。
下肢运动
第一节 脚趾运动
活动患者的脚趾,达到背曲,使周围肌肉、韧带和神经。
第二节 足踝运动
是患者的踝关节达到充分的背曲,活动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和神经。
第三节 屈膝运动
屈膝屈关,活动患者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和神经。
第四节 抬腿运动
使下肢上抬,活动髋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和神经。
第五节 踢腿运动
使下肢侧踢,活动下肢的内收肌群。
第六节 小腿运动
是患者腑卧,使小腿后屈、伸展,活动小腿周围的肌肉、韧带和神经。
康复实践注意问题
北京华军中医院儿童专家邓欣:在练习 脑瘫 、偏瘫的康复实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如果患者出现急性 肺炎 、发烧、血压不稳、过度疲劳等情况下不宜做偏瘫康复操。第二,如果病人做偏瘫康复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操,同时要排除杂念,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第三,做偏瘫康复操一般一周5到6天,每天1到3次,每次30分钟,每次做操的时候心率不要超过120次。
中风病人奇效疗法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偏瘫等症的新疗法,在北京神经康复中心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绝大多数患者通过三个疗程的治疗,可以恢复肢体活动和语言功能,真正改善中风患者的生活状态,并可使大部分偏瘫患者重新站起来,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这种疗法叫“微分子药物颈动脉加压注射疗法”。它是采用一种特殊的加压滴注装置,将经过专家筛选配比的国家新药或者进口微分子药物,通过颈动脉滴注给药,直接进入病变侧脑内组织,起到快速溶栓、清除脑内自由基、营养激发脑神经信号传递,使受损脑部病变组织得到修复与再生,使患者恢复肢体以及语言能力,是目前治疗中风、偏瘫十分理想的疗法。
这种治疗方法说起来也并不复杂。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过打针输液的经历。 我们平时的“输液”是通过静脉给药。静脉给药的方法,药物不能直接作用于大脑,而是要经过其他的组织器官的吸收与代谢后才到达病变部位,所以,静脉给药的方式使药效大大丢失。另外,大脑还有一个特别的组织叫做“血脑屏障”,它的作用是使有害物资不能入侵大脑这个精密的“指挥部”,可是它也使绝大部分药效被“拒之门外”,有研究表明,静脉给药时,能够真正作用于脑部病变部位的药效利用率只有千分之五左右。所以,一般的给药方法和药物对于脑部疾患往往收效甚微。其实,大脑的供氧供血和养料的供应有自己专门的血管,在我们的腮下,有一根离脑部最近的血管叫“颈总动脉”。
“微分子药物颈动脉加压注射疗法”就是采用特殊的微分子药物,通过颈动脉穿刺,加压滴注给药,这样药效可以直达脑部病变部位,由于给药路径好,药物配合精当,药物穿透性好,病灶吸收完全,所以疗效成倍提高。
可是,由于颈总动脉的血液压力达到了100—160 mm汞注,因此一直被医界认为是穿刺的“禁区”。虽然很多脑血管病专著如《脑血管病抢救与康复》、《中华中风病大全》等都有关于“颈动脉穿刺”的记载,但是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可以进行此项操作的临床医生却只是凤毛麟角。而且,作用于脑部疾患的药物其筛选和搭配组方有严格的要求。这也加大了此项疗法的推广难度。
北京华军中医院神经康复中心联合山东炎黄中医药研究所的有关专家一直研究这方面的课题,一方面研究临床药物的筛选搭配,另一方面派遣医技人员进修学习,经过专家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筛选出了可靠的微分子药物,并熟练地掌握了“颈动脉给药”这一医学操作难题,同时大大简化了原有的加压设备,治疗中和普通的静脉滴注相差无几,使患者在治疗中几乎感觉不到痛苦,这种疗活使脑神经细胞逐渐得以修复。
为了进一步激活脑神经与肢体神经的信号传递,他们还引进先进的“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仪”进行治疗。患者基本康复后,再配合中药全面调治,防止复发。目前已经采用这种综合疗法治疗1000多例中风、偏瘫患者,年龄最小的36岁,最大的80岁,均收到了极好的治疗效果,未见复发病例。统计表明,配用不同的微分子药物,对于脑栓塞、脑中风、脑血栓、脑梗塞导致的偏瘫、失语、脑萎缩、脑软化、视力障碍、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综合症都比常规的疗法要好,尤其在对于偏瘫和脑萎缩的治疗上均取得了十分满意的疗效。
那些人容易得偏瘫
1、脑动脉硬化患者:脑动脉硬化是脑梗塞、脑出血、冠心病、心肌梗塞的物质基础。
2、高血压病:高血压是诱发偏瘫的首要危险信号。偏瘫患者发病前有高血压史的占60-- 70%,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史的占88.5%,无症状高血压患者的偏瘫发生率比有症状者高4倍。
3、心脏病:如风心病、冠心病、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冠心病患者发生脑梗塞者是非冠心病的3倍,心房纤颤患者脑梗塞的发生率是心律正常的5倍。
4、糖尿病:脑血栓偏瘫患者中有糖尿病者占10--30%,糖尿病患者的脑血栓发病率比一般人多21倍,约 10%的男性及14%的女性偏瘫患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5、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患者发生脑血栓形成要比一般人多2倍,且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
6、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约60%的脑血栓偏瘫患者发病前患有血液高粘滞综合征。
7、吸烟:吸烟者患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3-5倍,因脑血管疾病而死亡者比不吸烟者高2-6倍。
8、饮酒:酗酒者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的4-5倍。
9、颈椎病:颈椎病患者患脑血栓偏瘫的发生率比正常人至少高2倍。
10、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一过性脑缺血是中风的常见先兆,是中风的重要因素和报警信号,必须作为危急症状来处理。据统计,约有三分之一在发病后数年内出现不可逆性脑梗塞,30%在第一次发作后1个月内发生脑梗塞,50%于第一次发作后一年之内发生脑梗塞。
如何 病后进行自我康复治疗?
哪种姿势可以对抗中风后的异常姿势?
上肢姿势:肩上抬,前伸。上臂外旋稍离开躯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伸展,掌心向
上。手指分开、伸展,拇指外展。 下肢姿势:骨盆前挺。髋关节轻度屈曲,大腿内旋。膝关节轻度屈
曲。踝关节背伸,站立时全足掌落地支撑。
2.为预防中风后的异常姿势,卧床期应当怎么办?
中风后卧床时采取良好的肢体位置的目的为预防患肢痉挛,也即预防异常姿势的出现。中风后卧
床可取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三种姿势轮换,多向健侧卧位为佳,切忌长期向患侧卧位。
⑴仰卧位 *头: 正中位或面向患侧。 *上肢:(患侧) 肩胛骨:尽量前伸,肩垫一软枕。 肩
关节:外展、外旋与躯干呈45°角,躯干与上臂间可置一毛巾卷。 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手的位
置高度要超过心脏。 腕关节:背伸。 手指:伸展略分开,拇指外展。 *下肢:(患侧) 髋、腰部
:下方放置软枕,髋关节稍内旋。 膝关节:屈曲。 踝关节:略呈背屈,足底平放于床上。
⑵健侧卧位: *上肢(患侧): 肩向前伸,肘及腕关节均保持伸展位,腋下的胸侧壁置一软枕
,使肩及上肢保持外展位。 *下肢(患侧): 髋略屈,前挺,屈膝,踝略背伸。 健侧肢体可以自然
放置。 ⑶患侧卧位: *上肢(患侧):肩向前伸,肘伸直,前臂旋后,腕伸展,手掌向上,手
指伸开。 *下肢(患侧): 健肢在前,患肢在后,膝屈曲,踝背伸,足掌与小腿尽量保持垂直。
展开全部
卧坐行走,偏瘫患者最好的康复从床上的手法入手,单纯的康复手法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应结合针对偏瘫患者的中医穴位重点刺激,才能从根本上有利于患者康复,其次有正确指导,首先是姿势上纠正,而不是训练,数不清的患者走入训练误区,训练处各种异常姿势,最后还要巩固加强,是一个复杂的康复体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偏瘫后遗症一般主要是指遗留的运动障碍或感觉障碍。一般来说,患者会表现出无效的运动和患侧肢体僵硬。严重者可伴有麻木、疼痛的症状,尤其是天气寒冷时,症状会明显。同时,由于偏瘫侧肢体血液循环不畅,患者也可能出现偏瘫侧肢体肿胀,尤其是白天活动后和晚上睡觉后。对于偏瘫肢体,建议患者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部分患者在洗脚、洗澡时要注意避免烫伤。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主要分两个内容,第一是被动关节活动,预防关节僵直及强直,预防肌肉及筋膜挛缩;第二是主动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增强肌肉力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运动治疗:运动治疗是中风最重要的康复方法,主要解决患者肌肉乏力,不能伸展、不能站立、坐下、步行等问题,这是很多中风患者遇到的,运动治疗则会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