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内容摘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要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低年级是小学生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尽到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 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
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仅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即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要注重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他们学会学习,掌握学法,不仅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增强自身素质和能力,对于学生终身学习、今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以及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其实,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还有好多方面,我们应该进一步拓宽它的范围,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结合自己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体会,我认为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习惯。
一、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尤其是低年级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了让学生做到课前准备充分,我们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经常检查、督促、讲评。我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训练中,采用多表扬、多奖励的措施。例如:上课铃声停止前,哪一个小组将课本、练习本及必需的文具和学具准备好,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就会给该组表扬并每人奖一颗小星星,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使学生逐渐“习惯成自然”,养成了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二、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主要包括看、听、想、做四个方面。所谓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听:就是注意听老师的讲课和同学的回答;想:就是想老师所讲的内容,提出的问题以及同学发表的意见;做:就是动手操作和做练习;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应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老师的要求认真的操作学具,做好练习。良好的听讲习惯要着力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培养:
(一)、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使学生独立思考,首先,要选好思考的内容。思考内容一般在知识的关键处,通过设计提问的形式出现。例如,教学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时,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列式解决时,32+29=想一想,你是怎样计算的?这样通过一个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探索计算方法,培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内容的同时,还必须给予足够的思考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当老师提出问题后,思维敏捷的学生能很快应答,这时为了照顾到中、差生,应该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等待有大部分学生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学生回答,让他们说说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应尽量照顾到全员参与,并且还要注意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二)、善于质疑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创新的基础,善于质疑的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教师要言传身教,要教给学生在哪里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产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关键处、算法规律的结论处等。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经常设计“自由提问”环节,鼓励学生变换角度,多提问题,相互自由解答疑问、解决问题。
(三)、乐于实践的习惯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正处在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实践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讲一讲来获取新知。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自制的活动角,边操作、边观察、边交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乐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四)、合作性学习习惯
互助性学习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团队观念和创新意识。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合作实验、共同操作、相互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积极开展互助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互助性学习,学生都要积极参与,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逐渐养成习惯,以便解决数学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不断取得共同进步。
为了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吸引其注意力,作为低年级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应力求做到:精神饱满、热情洋溢,语言生动有趣,方法灵活多样,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讲。
三、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是巩固知识、形成知识技能的主要手段。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小学生要从小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要求作业格式和书写规范清楚,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和仔细运算的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
(一)、书写姿势规范。从学生刚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身体要坐直,眼睛与作业本要保持一尺左右,光线要合适等。
(二)、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认数到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特别是符号的准确和步骤的完整。此时对于多次潦草马虎的同学要狠得下心让他重做。
(三)、态度认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四)、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和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五)、认真检查的习惯。如:在计算中,不要抄错数,不要计算错。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同时整个过程要写的工工整整。在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踏踏实实,一丝不苟。
(六)、及时改正的习惯。开始要求改正作业,每位同学要将做错的题重新在本次作业后面重新做一次。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全部改正完毕。
四、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
学数学,用数学,达到学以致用,才是学习数学的终极目标。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只有通过应用,把数学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学生才能学得最好。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习惯,
(一)、数学教学应尽量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人的直观感觉、对环境的感性认识,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应该尽量去发现数学与学生现实之间的联系,在课堂上创设现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与抽象的数学知识走得更近。
(二)、要注重过程的体验。联系日常生活数学教学,其目的是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全过程,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所以,数学应用的教学,同样要注重过程的体验。
(三)、要让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指导写数学日记。在学生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数学现象,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相应的知识后,学生真正需要的、想要做的是利用自己的本领尝试着去解决它们,去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小学生又是善于表现的,作为教师应尽量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课堂上如此,课外更应该如此。为了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都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我觉得写数学日记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的灵感,自己在生活中有关数学的体验,遇到感兴趣的、有疑问的数学问题都记在数学日记上。学生可自发的组织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也可以单独与老师交流看法。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老师还是应该有自己的计划,适时地开展数学日记交流会,认真做好查询、答疑、鼓励、奖励工作,时时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产生兴趣,都能积极参与到学数学日记的行列中。
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多方面的,纠正一个坏习惯比培养一个好习惯更难。作为低年级教师,我们平时应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而培养方法也是因人而异,让学生用好习惯来取代原有的坏习惯很难,培养习惯应从小抓起,年级越低越好抓,纠正坏习惯越及时越好。
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一项必须持之以恒的工作。任何一个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有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而形成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有一个新旧反复的过程,这时教师不应操之过急,注意耐心个别纠正,及时提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严格训练,不然将事半功倍。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为确保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好习惯伴随孩子的成长,为其获得成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 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
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仅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即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要注重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他们学会学习,掌握学法,不仅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增强自身素质和能力,对于学生终身学习、今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以及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其实,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还有好多方面,我们应该进一步拓宽它的范围,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结合自己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体会,我认为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习惯。
一、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尤其是低年级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了让学生做到课前准备充分,我们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经常检查、督促、讲评。我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训练中,采用多表扬、多奖励的措施。例如:上课铃声停止前,哪一个小组将课本、练习本及必需的文具和学具准备好,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就会给该组表扬并每人奖一颗小星星,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使学生逐渐“习惯成自然”,养成了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二、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主要包括看、听、想、做四个方面。所谓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听:就是注意听老师的讲课和同学的回答;想:就是想老师所讲的内容,提出的问题以及同学发表的意见;做:就是动手操作和做练习;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应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老师的要求认真的操作学具,做好练习。良好的听讲习惯要着力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培养:
(一)、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使学生独立思考,首先,要选好思考的内容。思考内容一般在知识的关键处,通过设计提问的形式出现。例如,教学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时,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列式解决时,32+29=想一想,你是怎样计算的?这样通过一个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探索计算方法,培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内容的同时,还必须给予足够的思考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当老师提出问题后,思维敏捷的学生能很快应答,这时为了照顾到中、差生,应该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等待有大部分学生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学生回答,让他们说说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应尽量照顾到全员参与,并且还要注意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二)、善于质疑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创新的基础,善于质疑的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教师要言传身教,要教给学生在哪里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产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关键处、算法规律的结论处等。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经常设计“自由提问”环节,鼓励学生变换角度,多提问题,相互自由解答疑问、解决问题。
(三)、乐于实践的习惯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正处在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实践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讲一讲来获取新知。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自制的活动角,边操作、边观察、边交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乐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四)、合作性学习习惯
互助性学习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团队观念和创新意识。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合作实验、共同操作、相互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积极开展互助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互助性学习,学生都要积极参与,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逐渐养成习惯,以便解决数学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不断取得共同进步。
为了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吸引其注意力,作为低年级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应力求做到:精神饱满、热情洋溢,语言生动有趣,方法灵活多样,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讲。
三、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是巩固知识、形成知识技能的主要手段。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小学生要从小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要求作业格式和书写规范清楚,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和仔细运算的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
(一)、书写姿势规范。从学生刚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身体要坐直,眼睛与作业本要保持一尺左右,光线要合适等。
(二)、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认数到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特别是符号的准确和步骤的完整。此时对于多次潦草马虎的同学要狠得下心让他重做。
(三)、态度认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四)、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和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五)、认真检查的习惯。如:在计算中,不要抄错数,不要计算错。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同时整个过程要写的工工整整。在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踏踏实实,一丝不苟。
(六)、及时改正的习惯。开始要求改正作业,每位同学要将做错的题重新在本次作业后面重新做一次。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全部改正完毕。
四、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
学数学,用数学,达到学以致用,才是学习数学的终极目标。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只有通过应用,把数学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学生才能学得最好。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习惯,
(一)、数学教学应尽量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人的直观感觉、对环境的感性认识,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应该尽量去发现数学与学生现实之间的联系,在课堂上创设现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与抽象的数学知识走得更近。
(二)、要注重过程的体验。联系日常生活数学教学,其目的是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全过程,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所以,数学应用的教学,同样要注重过程的体验。
(三)、要让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指导写数学日记。在学生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数学现象,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相应的知识后,学生真正需要的、想要做的是利用自己的本领尝试着去解决它们,去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小学生又是善于表现的,作为教师应尽量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课堂上如此,课外更应该如此。为了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都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我觉得写数学日记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的灵感,自己在生活中有关数学的体验,遇到感兴趣的、有疑问的数学问题都记在数学日记上。学生可自发的组织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也可以单独与老师交流看法。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老师还是应该有自己的计划,适时地开展数学日记交流会,认真做好查询、答疑、鼓励、奖励工作,时时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产生兴趣,都能积极参与到学数学日记的行列中。
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多方面的,纠正一个坏习惯比培养一个好习惯更难。作为低年级教师,我们平时应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而培养方法也是因人而异,让学生用好习惯来取代原有的坏习惯很难,培养习惯应从小抓起,年级越低越好抓,纠正坏习惯越及时越好。
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一项必须持之以恒的工作。任何一个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有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而形成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有一个新旧反复的过程,这时教师不应操之过急,注意耐心个别纠正,及时提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严格训练,不然将事半功倍。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为确保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好习惯伴随孩子的成长,为其获得成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