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吃饺子的由来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

 我来答
pengju258
2011-10-23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304
展开全部
春节吃饺子的由来:
饺子在历史上最早的名字是“娇耳”,这种颇受人欢迎的食品是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张仲景是东汉时期河南省南阳人。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他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
  

张仲景处在动乱的东汉末年,连年混战,“民弃农业”,都市田庄多成荒野,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尤其是洛阳、南阳、会稽(绍兴)疫情严重。“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奉献出来的这个特殊的药物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饺子问世,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但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几乎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个吃。唐代时饺子被称为“牢丸”,水饺叫“汤中牢丸”,蒸饺叫“笼上牢丸”。大约在宋代以前,都用这个名称。宋以后,叫法比较杂乱,又叫“粉角”、“扁食”、“水角”、“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如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统称为“饺子”,大概已是清末民初的事了。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老人问“怎样才不会被他们吃掉呢?”
屈原说:“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们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话,向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可是,过了端午节后,屈原又给老人托了个梦,说:“谢谢你们给我送来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数仍是被鱼虾鳖蟹吃了。”
老人问屈原:“还有什么办法呢?”
屈原说:“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龙的样子,因为鱼虾鳖蟹属龙管辖,它们不敢吃龙王的东西。”
从那以后,年年端午节那天,人们划着龙船到汨罗江送粽子。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月饼通常是指人们在中秋节这个特定节日里吃的饼,通常为圆形。
  从历史记载来看,首次将饼与中秋的月亮联系起来,是八月十五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而归,唐高祖接过吐鲁番商人献上的胡饼,笑指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另据《洛中见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当日命令御膳房用红绫将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但那时还没有被称之为月饼。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
  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
  广为流传的有关朱元璋用月饼在八月十五来传递起义消息的故事,与史实不符,因为朱元璋没有领导过起义而只是加入了郭子兴的队伍,还取了郭的义女为妻,后者就是马皇后。如果用月饼传递起义消息的传说为真,那也极可能是张士诚所为。但这个传说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元朝就有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
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的。如果我们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赛闻包装
2023-08-29 广告
月饼礼盒外箱通常包含以下元素:1. 外包装箱:通常采用硬纸板或者塑料箱,用于保护礼盒和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2. 内衬材料:礼盒内部通常会使用泡沫、纸浆或EVA等材料作为内衬,以保护月饼不会在礼盒内移动。3. 月饼格:礼盒内通常会使用月...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赛闻包装提供
圆谷皓
推荐于2016-09-05 · TA获得超过329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8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86万
展开全部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老人问“怎样才不会被他们吃掉呢?”
  屈原说:“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们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话,向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可是,过了端午节后,屈原又给老人托了个梦,说:“谢谢你们给我送来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数仍是被鱼虾鳖蟹吃了。”
  老人问屈原:“还有什么办法呢?”
  屈原说:“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龙的样子,因为鱼虾鳖蟹属龙管辖,它们不敢吃龙王的东西。”
  从那以后,年年端午节那天,人们划着龙船到汨罗江送粽子。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  月饼通常是指人们在中秋节这个特定节日里吃的饼,通常为圆形。
  从历史记载来看,首次将饼与中秋的月亮联系起来,是八月十五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而归,唐高祖接过吐鲁番商人献上的胡饼,笑指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另据《洛中见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当日命令御膳房用红绫将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但那时还没有被称之为月饼。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
  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
  广为流传的有关朱元璋用月饼在八月十五来传递起义消息的故事,与史实不符,因为朱元璋没有领导过起义而只是加入了郭子兴的队伍,还取了郭的义女为妻,后者就是马皇后。如果用月饼传递起义消息的传说为真,那也极可能是张士诚所为。但这个传说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元朝就有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的。如果我们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陈li莉
2011-10-25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2万
展开全部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它的制法是先用面粉做成薄而软的饺子皮,再以鲜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为馅,包成后下锅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其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张仲景奉献出来的特殊的药物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相传女娲造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被冻掉,于是女娲就在黄土人的耳朵上扎了一个小眼儿,用细线把耳朵栓住。将线的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就把黄土人的耳朵固定住了。老百姓为纪念女娲的成绩,就把面捏成人耳的形状,里面包上馅(线),用嘴咬着吃,这就是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而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之一,原因是:1.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2.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吉祥的东西包在里面,寄托新年的祈望。

包饺子时,人们把:糖、花生、枣等包在里面。有糖来年会甜美;有花生会健康;有枣会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的种类有很多,即使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有的人会和粉丝、肉汤中煮;有的人会和面条一起吃。

饺子给人带来了欢乐的同时,也已成为中华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儿媳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说法。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即将到来,作为最重要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它的民俗活动异常丰富,各地皆不相同,但有趣的是,不论大江南北,吃月饼都是必有之项,几乎已成中秋节的名片,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呢?而老北京的月饼又有什么特色呢?
  月饼的由来,传说源于唐征突厥取胜,有西域商人贺以胡饼,李世民感慨道“应将胡饼邀蟾蜍”。此说无据,胡饼汉代已入中原,类于今天的馕。李世民不过是说胡饼之圆,近似月亮罢了,和月饼毫无关系。事实上,到南宋才有“月饼”一说,但属市卖食品,与中秋节无关,且很可能是蒸制的。直到明代,才有中秋节吃月饼的确切记载。
  “饼”在古代是一类面食的总称,比如面条叫汤饼、索饼,馒头叫蒸饼、炊饼,水饺叫煮饼,凉面叫溲饼等。古人祭祀需用面食,以“饼”祭月,在所难免,比如宋代宫廷过中秋时就吃“宫饼”、“小饼”、“月团”。元代中亚技师大量进入中原,使起酥和提浆技术更加成熟并得到推广,这推动了月饼的普及。
  历史上,老北京的月饼影响颇大,但有宫廷月饼和民间月饼的区分。宫廷月饼一般2斤一个,大的曾到几十斤,因用来祭祀,故全用素油,但含较多奶制品,需切开分食,更接近传统月饼。宫廷月饼制作复杂,用料讲究,被认为是五大月饼流派之首。而民间月饼以提浆月饼为主,是用糖浆揉面制皮,因传统白糖制作工艺较差,熬化后有杂色,所以要加入鸡蛋白或豆浆,令杂质沉淀,这就是“提浆”。
  提浆月饼烤制时,接近顶部会自动生成一个圆圈,叫“磨水戳”,因糖浆微粒受热向顶部涌动,再遇热而成深红色。普通面制成的提浆月饼叫“自来白”,烫面制成的叫“自来红”,它的面和馅比例差不多,非常干,口感虽硬,但不易变质,便于保存。
  老北京月饼首先要用来祭兔爷,兔爷是北京独有的民间神,崇文门外花市大街的灶君庙被认为是兔儿爷的老窝,一到农历八月,买兔爷的人们便络绎不绝。给兔爷供月饼时,还要供藕,那是给兔爷剔牙用的。
  老北京的中秋节又叫果子节,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这是老北京入冬前最后的丰盛,所以特别受重视。老北京过中秋必赏花,在花市等处要搭“花山”。而赏月文化也异常精致,分“文玩”与“武玩”两种,“文玩”是举办宴会,一起写诗猜谜;“武玩”则是到湖边赏月,或在四合院中置水缸,看月的倒影,并投石以搅乱它。
  从月饼发展史看,与中秋节结缘应在明代,当时不仅吃月饼,还要吃螃蟹,喝桂花酒,但后两个习俗渐渐淡出了。其实,中秋节吃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此佳节享受放松的心情,获取心灵的愉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dmsxjf822115
2011-10-22
知道答主
回答量:3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1万
展开全部
1.春节吃饺子的由来
饺子形似元宝,取进财之之意。饺子有馅,人们把各种吉祥、喜的开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气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2.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儿媳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 得儿子的说法。
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由于饮食文化的传播,早在古代时,我国制作粽子的技术就传到了国外,因而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有吃粽子的习俗。
秘鲁人是在圣诞节吃粽子的,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欢庆圣诞节,一边吃粽子,甚至连一些已经出嫁的女儿,在这天也要赶回娘家,再来尝尝母亲亲手制作的粽子。
缅甸人也爱吃粽子。在端午节,他们用糯米作主料,用熟香蕉和椰蓉作馅,这种粽子香气诱人,软软的,甜甜的,别有风味。
日本的端午节是在阳历的五月五日,他们包粽子的主料是米粉,其形状酷似钟形。
马来西亚人包的粽子,形状很像我国广东的粽子,其特点是个头较大,除鲜肉粽、火腿粽外,还有豆沙粽和椰蓉粽,食之非常可口。
菲律宾的粽子是长条形的,风味与我国浙东的粽子相同。粽子还是菲律宾人过圣诞节必不可少的食品。
3.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即将到来,作为最重要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它的民俗活动异常丰富,各地皆不相同,但有趣的是,不论大江南北,吃月饼都是必有之项,几乎已成中秋节的名片,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呢?而老北京的月饼又有什么特色呢?
  月饼的由来,传说源于唐征突厥取胜,有西域商人贺以胡饼,李世民感慨道“应将胡饼邀蟾蜍”。此说无据,胡饼汉代已入中原,类于今天的馕。李世民不过是说胡饼之圆,近似月亮罢了,和月饼毫无关系。事实上,到南宋才有“月饼”一说,但属市卖食品,与中秋节无关,且很可能是蒸制的。直到明代,才有中秋节吃月饼的确切记载。
  “饼”在古代是一类面食的总称,比如面条叫汤饼、索饼,馒头叫蒸饼、炊饼,水饺叫煮饼,凉面叫溲饼等。古人祭祀需用面食,以“饼”祭月,在所难免,比如宋代宫廷过中秋时就吃“宫饼”、“小饼”、“月团”。元代中亚技师大量进入中原,使起酥和提浆技术更加成熟并得到推广,这推动了月饼的普及。
  历史上,老北京的月饼影响颇大,但有宫廷月饼和民间月饼的区分。宫廷月饼一般2斤一个,大的曾到几十斤,因用来祭祀,故全用素油,但含较多奶制品,需切开分食,更接近传统月饼。宫廷月饼制作复杂,用料讲究,被认为是五大月饼流派之首。而民间月饼以提浆月饼为主,是用糖浆揉面制皮,因传统白糖制作工艺较差,熬化后有杂色,所以要加入鸡蛋白或豆浆,令杂质沉淀,这就是“提浆”。
  提浆月饼烤制时,接近顶部会自动生成一个圆圈,叫“磨水戳”,因糖浆微粒受热向顶部涌动,再遇热而成深红色。普通面制成的提浆月饼叫“自来白”,烫面制成的叫“自来红”,它的面和馅比例差不多,非常干,口感虽硬,但不易变质,便于保存。
  老北京月饼首先要用来祭兔爷,兔爷是北京独有的民间神,崇文门外花市大街的灶君庙被认为是兔儿爷的老窝,一到农历八月,买兔爷的人们便络绎不绝。给兔爷供月饼时,还要供藕,那是给兔爷剔牙用的。
  老北京的中秋节又叫果子节,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这是老北京入冬前最后的丰盛,所以特别受重视。老北京过中秋必赏花,在花市等处要搭“花山”。而赏月文化也异常精致,分“文玩”与“武玩”两种,“文玩”是举办宴会,一起写诗猜谜;“武玩”则是到湖边赏月,或在四合院中置水缸,看月的倒影,并投石以搅乱它。
  从月饼发展史看,与中秋节结缘应在明代,当时不仅吃月饼,还要吃螃蟹,喝桂花酒,但后两个习俗渐渐淡出了。其实,中秋节吃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此佳节享受放松的心情,获取心灵的愉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败毒娃娃
2011-10-22 · TA获得超过92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3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5万
展开全部
春节正是天气冷的时候,容易冻掉耳朵。饺子的形状就像是人的耳朵,传说吃饺子可以保护耳朵,不会被冻掉。
传说古代有人站在河边,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品尝自己带的糯米团,吃着吃着突然一不留神将手中的糯米团掉进了河里,糯米团的香味立即引来一群鱼儿,将水中的糯米团吃了个精光。而这天的日期正是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发现河里的鱼儿最喜欢吃糯米团,于是就纷纷制作糯米团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到河里,让鱼儿品尝这人间的美味。端午吃粽子是为了和河里的鱼儿分享美味。
传说天上有一只狗,叫做天狗,最喜欢吃天上的月亮。于是有人就非常好奇,天狗这么喜欢吃月亮,月亮究竟什么味道?是不是非常好吃?真想把月亮摘下来尝尝。可是月亮高高的挂在天上,无论怎么伸手都够不着,没有办法,他只好自己用面做了一个假月亮,品尝这个假月亮就像真的吃到了月亮一样,这天的日期正好是农历八月十五。以后每到农历八月十五,人们都会做月饼吃。中秋吃月饼是为了和天狗分享美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