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任正非说不要太夸大5G的价值,先把4G做好?
实际上自己在任总说这话之前属于5G未来的狂热分子,但是任正非的话让自己有些冷静下来,我们是否将不确定的未来过早的收入了故事夹,而没有考虑到:现实中5G的所有下游重磅应用,都还只是纸面计划。
5G对于4G的特点,除了低延时和大流量,最大的不同,5G是想要将通信延伸到多场景。打个比方,无人驾驶就需要车联网,而我们传统的1G-4G,大多数解决的是通信问题,也就是说,通信业想要将业务进行新的拓展和延伸。ITU-R(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局)将5G确定为3大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这其实就是4G应用的升级版,比如超高清视频,比如VR和AR,都基于这个通信场景
超高可靠与低延迟的通信URLLC:这是一个新的场景,比如无人驾驶,比如远程遥控做手术。都需要可靠性和实时性。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MTC:比如日常智能家电的连接,需要更新,但是流量很大,对于时延的要求却很低。电信联盟确定的是三大场景,而在这之前,实际上很多的观点认为5G的场景并不仅限于次,我记得有书上写着有人想出了16种场景,而在高通早期提出了一个更加吸引眼球的口号:“万物互联”。
实际上,我们的科幻片距离现实还是有差距的。有些实现了,诸如火箭回收,几十年前美国科幻片就有火箭回收。然而很多其他的内容没有实现,诸如在美国登月那些日子,普通老百姓都认为在20世纪末,人类可以轻松的去月球定居了。这个愿望也许未来能够实现,但是也许还要等一个世纪。
对的,科幻都是有依据的,但是科幻的问题就在于忘记了时间线。一个产品,从有,到被接受,再到扩展成新的技术,都需要市场支持。要知道,通信是一个基础设施,最终,其落地要依赖下游的应用。比如智能手机,是3G和4G最佳载体。如果5G依然只有智能手机,那么万物互联就不完整。
于是我理解了关于任正非所说的对5G的担忧,原因就在于下游没有应用来承接5G现阶段的投资,即使我们定了很多目标,我们如今依然不得不面对不确定性,而且是长期的不确定性,直到,大型重磅的应用普及。
当然,这并不影响5G基础设施早期的投入,只是5G要投入的资金量太大,我们不得不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