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菌种为什么要进行鉴定?怎样鉴定?

 我来答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9-01-31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副牌:农村读物出版社)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农业领域唯一的一家中央级大型综合性出版社。为社会奉献的图书品种累计达2万多种,总印数4亿多册。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多数食用菌采用孢子分离后得到的菌种,其变异很大。其原因是由于单孢子是不出菇的,在多孢菌落中,不亲和、不交配和不孕菌丝大量存在,并与结实性菌丝交织混杂,挑选菌丝时的盲目性和风险性很大,常有栽培后不出菇或出菇率下降等现象。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有二:一是做好尖端菌丝的反复提纯工作;二是进行多次出菇鉴定。采用组织分离得到的菌种,虽然成功率比较高,但也不一定就能完全保持原品种的优良性状,同样也需作出菇鉴定后方可用于生产。对外地引进菌种,也有作出菇鉴定的必要。
松茸的菌种分离和鉴定较难。1960年,日本学者富永保人在对松茸进行组织分离时得到二种菌株。一种菌株的菌丝生长较慢,认为是松茸菌丝;另一种菌株的菌丝生长迅速认为是被孢霉但未提出依据。而后,各地在对松茸组织分离时,重现两种不同菌株,也有人将“快生形”菌株进行扩繁,用于生产。曾东方等(1999)应用RAPD指纹对比技术对组织分离中获得的生长速度快、慢不同的两种菌株进行PDA鉴定。结果表明,“慢生型”菌株与其来源松茸子实体的菌盖、菌褶、菌柄的不同组织全部具有相同的图谱,显示了分离菌株与子实体是相同基因的克隆产物。而“快生型”菌株则不同,它与松茸发生地B层土壤中居多的葡萄酒色被孢霉指纹图对应相同,可确认不是松茸菌株,从而为松茸菌种鉴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方法。此外,对其组织分离出现两种不同菌株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多次分离对比实验显示,利用菌褶和菌盖部位菌肉为分离材料所获得的菌株全部为松茸菌株;而用菌柄基部组织为分离材料,时而出现葡萄酒色被孢霉。
研载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_
2023-05-31 广告
研载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外泌体鉴定包括粒径检测(NTA)、透射电镜检测(TEM)、Western Blot(WB)检测。研载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粒径、透射电镜、Western Blot、纳米流式检测,经...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研载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_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