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运动及新构造运动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新构造运动的性质、幅度和强度以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等对第四纪沉积和地貌发育都有深刻的影响。喜马拉雅运动分为两个时期:古近纪初的早喜马拉雅运动,使中新统洛阳组不整合于始新统张家村组之上;晚喜马拉雅运动造成更新统内部普遍存在的角度不整合。喜马拉雅运动还使旧有断裂活动形成新生代盆地,控制盆地内的沉积作用,使古近系产生坳褶、掀斜和断层。构造线方向以东西向为主。嵩山山顶古平坦面是切割燕山运动褶皱构造的地形面,夷平时间为古新世(E1)到始新世(E2)[34],结束时期为始新世末(E2)到渐新世初(E3)。古夷平面形成后,受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逐步抬升到了现今的高度即海拔1200~1500m的中山顶面。
新构造运动以间歇性抬升运动和掀斜运动为主[35](图4-2)。间歇性抬升形成了多级夷平面、河流阶地和串珠状洪积扇等地貌现象。夷平面是地壳长期稳定条件下,由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地表进行的剥蚀与堆积统一过程中形成的,空间形态上近似平坦,是地壳间歇性抬升最主要的表现之一。嵩山地区夷平面地形发育,其形态和分布较为清晰,根据学者们研究可分为四级,嵩山地区夷平面的划分:
图4-2 嵩山地区掀斜构造示意图
一级夷平面形成于嵩山期,海拔为1300~1500m(御寨山、峻极峰);
二级夷平面形成于箕山期,海拔为1000~1200m(箕山);
三级夷平面形于伏牛山期,海拔为600~800m(伏牛山);
四级夷平面形成于颍河期,海拔为350~400m(颍河两岸)。
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抬升还形成了河流阶地。由于地壳的间歇性抬升,河床下切形成了阶状地形。嵩山地区的河流主要有颍河、伊河等,颍河和伊河都发育有不同级数的河流阶地,其中颍河的阶地发育较为典型。颍河发育了4级河流阶地,其中第一、二、三级阶地为堆积阶地,第四级阶地为基座阶地。颍河阶地发育的情况反映了晚更新世到全新世期间新构造运动具有间歇性抬升的特点。
嵩山地区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抬升还表现为串珠状洪积扇、多层溶洞以及谷中谷等地貌现象。在嵩山东麓三官庙附近形成有串珠状洪积扇,形成的原因是地壳的间歇性抬升,造成所形成的洪积扇依次上叠,从而形成串珠状洪积扇。
嵩山地区新构造运动的另一个特点是掀斜式上升,造成嵩山山体的南北差异(山体南部翘起,山势陡峻,多悬崖峭壁;山体北部,上升幅度小,坡度平缓)、颍河两岸谷坡及其支流的不对称。嵩山山体南部翘起,形成了陡峻的山势,山体南边的登封盆地则相对下降,构造运动的方向是上升运动,但是上升的幅度相对山体而言要小得多,越接近山体抬升的幅度越大,所以形成了登封盆地向东南方向倾斜的状态。地势的特点影响了河流的发育,从颍河的位置和其支流的发育情况可以体现出来,颍河位于登封盆地的南侧(图4-3),其两岸谷坡和支流水系的发育呈不对称的特点。颍河左岸的谷坡平缓,支流较多,有7大支流,而且支流较长;右岸谷坡陡,支流较少,仅有3条,而且支流较短。颍河及其支流的分布和发育的特点充分反映了嵩山地区的新构造运动具有掀斜式上升的特点。
图4-3 颍河登封段水系图
2024-11-1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