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时的山海关没有阻挡清军的能力,但是如果吴三桂不打开三海关,满清是无法大举南下的。
山海关属于天下雄关。非常易守难攻,历史上真正攻克过山海关的其实很少。但是如果满清全力进攻山海关,以八旗兵的凶悍顽强,确实可以拿下山海关,但是要大举南下是不可能的,因为满勤的实力是有限的。
崇祯自杀之后,当时的明朝仅仅是首都和北方部分地区沦陷了,其实当时天下四分之三的地区还是效忠于当时的明朝,特别是富庶的南方。当时天下的局势是北方因为遭遇天灾人祸等自然灾害,导致无数灾民揭竿而起,但是南方的百姓受影响很小,基本能维持以往的丰衣足食。所以南方的百姓还是支持明政权的。
李自成攻克北京之后,起义军招降了关宁铁骑的统帅吴三桂,吴三桂本身也是答应投降的,但是李自成的部将刘宗敏滥杀无辜,霸占陈圆圆等举动导致吴三桂投降了多尔衮,并且引满清八旗兵入关。最终李自成在满清和吴三桂的夹击之下失败了。在这里可以看出,明军主力加清军主力合力才能打败李自成起义军。
如果吴三桂没有打开山海关,那么他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继续投降李自成,第二个是自杀殉国。第一种情况,满清八旗要对抗原来的明军主力,加上农民起义军的联手,基本没有胜算。第二种情况是满清八旗兵要独立对抗农民起义军,即使打赢了,也是惨胜,那么他还有什么力量,继续南下,对抗当时南方南明政权呢?其实满清南下,完全是靠汉人汉奸武装打头,而南明之间的内讧,农民起义军跟吴三桂之间的矛盾,造成满清坐收渔翁之利才取得的天下。
山海关确实能够阻挡清军入关,在历史上山海关易守难攻,是清军进入关内的一道天谴,因此若是没有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清军就难以攻破山海关,便是通过绕路的方式也只是短暂入关,而一直抓着山海关不放清军的消耗也是极大,甚至耗久了明朝会有崛起的机会。
山海关的地理位置相当于一个中转站,只要控住好山海关就能更好的经营西域,因此山海关一直都是重兵把守,而且山海关地形特殊、易守难攻。看到如此难守的山海关,人们就有疑问,为何皇太极一定要从山海关进入关内,绕过山海关岂不是更好?其实历史上皇太极曾经尝试过绕过山海关,但是皇太极发现北京密云山路崎岖,不适合大军通过,再者若是从密云进入关内,一旦补给被切断清军必定会失败。
不能从密云进入关内,那么最好的办法还是从山海关进入关内,但是山海关太难攻入,那么耗是否会是一个好的选择呢?对于清军而言,耗并不是一件好事,当时明朝内乱更多的是因为天灾导致的饥荒,耗得太久反而会给明朝喘息的机会。而且清军一样耗不起,清军入关若是势如破竹,那么大军必定有攻入京城的士气,但是若是耗得太久清军内部就会出现混乱,一旦清军士气凋零就永无入关的机会。
吴三桂为陈圆圆怒投清军,无疑是给了清军一个进入关内的最好,也是最快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