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武一宗指的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周世宗这四位皇帝。灭佛的根本原因是富国强兵。
魏晋南北朝,战争和天灾频繁,老百姓流离失所。而统治者们互相勾心斗角,上下相疑。痛苦的生活使人急需一种心理上的寄托,因此佛教大为兴盛。
但是佛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出家人不用交税,不用种田,不用服兵役,不用做工。和尚一多了国家的兵源,税收,劳力都会减少。国家要花很多的钱去养这些和尚,还要花钱修建寺院,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和尚们不但不当兵,不纳税,还趁机侵吞民田盖寺院。佛教的盛行也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有些高僧还会妖言惑众,披着宗教的外衣散步反对统治者的言论,煽动老百姓造反。百姓们没有文化有很迷信,往往容易被忽悠。
虽然灭佛的根本愿意大同小异,但是三武一宗灭佛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北魏太武帝灭佛是因为崔浩跟寇谦之天天鼓吹道教,诋毁佛教。而且在平定盖吴叛乱的时候,发现寺庙里竟然藏着很多兵器。北周武帝灭佛是因为他发现和尚不但不当兵,不纳税,还趁机侵吞百姓的财产。唐武宗灭佛是因为当初唐宪宗应该佛骨,使得佛教盛行。韩愈认为这样不利于统治,主张灭佛,建议最终被唐武宗采纳。周世宗灭佛是因为国家初定,国库空虚,而寺院拥有大量的资源。
三武一宗灭佛都使国家增加了大量的兵源和劳动力,军队素质和社会生产了得到了很大提升,为富国强兵做了贡献。
“三武一宗”,是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三武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之厄”。在中国历史上,这几位皇帝曾经发动过毁灭佛法的事件,使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很大打击,因此在佛教史上被称为“法难”、“三武一宗之厄”等等。
佛教是外来宗教,佛教的发展,给寺庙和僧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加上佛教寺庙往往享有免税、田地、女婢、奴隶等特权,这造成了社会财富向佛寺的极大集中,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唐朝会昌灭佛时就说“十分天下财,而佛有七八”。另外,僧侣不事生产不服劳役,还拥有大量仆役、女婢,在人力资源匮乏的古代,这一现象对社会经济和军事造成的影响更加明显。寺院经济力量的过分发展,终于引起了世俗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而僧侣不守戒律霸占田产鱼肉百姓的行为更积累了大量社会矛盾,种种交织在一起的矛盾激烈时,导致统治阶级通过政治手段加以解决。中国佛教史上所谓“三武一宗”之难,也就是这种矛盾斗争激化的结果。
经历这些大规模的灭法运动,中国佛教的两大重要支派(南传佛教、西传佛教)受到严重打击,汉传(北传)佛教八宗仅剩净土宗和禅宗还保有较大的影响力。禅宗佛教因其特殊的教规(自耕自食),在这些运动中损失最小。此后迅速成为中国佛教的重要宗派,与此后随蒙古、满族入主中原而来的藏传佛教,隐然并驾齐驱。
LZ您好
三武一宗灭佛的原因各不相同
北魏太武帝灭佛源于国教之辩,他本人崇道,嫌弃僧尼不守清规,伤风败俗。而灭佛过程中,别有用心之人则想借机扩大儒家思想在这个异族国度传播,借此打压贵族势力。
北周武帝的灭佛源于打击报复。当初权臣宇文护【接连毒死两任北周皇帝】信奉佛教,北周武帝明哲保身。待到一朝打到宇文护,北周武帝就将对宇文护的仇恨发泄到了佛教上。不过最初,北周武帝也像模像样地给了佛教“机会”,就是将儒释道三家齐聚一堂,探讨个先后,定下佛教最后的结论。但偏有不知缘故的僧尼“给脸不要脸”。对此很不服气。于是最终招致北周武帝下狠手灭佛。
唐武宗灭佛是源于唐宪宗到唐文宗4代的教训,和对佛教消极内容的反感。唐宪宗时期发生了迎佛骨事件,浪费金钱搞排场,还搞得全国出现宗教狂热。此举造成了韩愈为首的儒家文人的反对---毕竟佛教出家这个做法,和儒教的孝是完全矛盾的。而唐武宗继位之后,寺院经济达到巅峰,削弱了政府实力,加重国家负担。这促使唐武宗对佛教痛下杀手。
后周世宗的灭佛理由与唐武宗类似。同时亦是后周想富国强兵的需要---彼时不少人打着崇佛的幌子,逃避赋税徭役,甚至还玩伤害自己身体的“苦修”,严重制约了国家经济,军事实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世宗的灭佛,手段是四次法难中相对缓和的。而且力度恰到好处,令儒释道三家的矛盾彻底舒缓,从印度而来的佛教,也完成了我国的本土化,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路线。
后一个问题禅宗能幸免的原因:
相对于其他佛教宗派,其主张自耕自食,鼓励僧尼劳动,对社会有一定进步意义,也是我国本土化最好的佛教宗派,自然在最后被周世宗保护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