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句丽大致位于今天朝鲜半岛,历来和我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是我国的藩属国。但是他在隋唐时期仿佛惹到了我国的统治者,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高句丽亡国,这是为什么呢?
隋炀帝杨广剧照
我觉得最主要还是因为高句丽的发展速度过快,使得中原王朝的统治者们感受到了威胁,因此才不惜“不恤民力,劳师远征”也要将高句丽亡国。中原王朝和高句丽的战争从隋文帝就开始了。在598年灭陈后,隋文帝就给高丽下诏书:“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但是因为士兵水土不服导致疫病流行,再加上后勤补给不继,这次征讨高句丽的战役无功而返;再到后来就是隋炀帝杨广从611到614年对发动的对高句丽战争了,为此,隋炀帝甚至不惜调用天下民工,不顾天下人的诟骂,开通大运河,动用全国人力物力 ,但是由于高句丽的准备充分,加上军民团结一致抵御隋朝的入侵,三次攻打高句丽的战争均以失败告终,也给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男丁不足,役使妇人),甚至还使国内爆发了多次的农民起义。
唐太宗李世民剧照
接下来就是唐朝的了,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他无论对待外族还是汉族,都是自己的子民。不会有任何偏见的,可是这次他却打破他的惯例,直接御驾亲征,攻打高句丽,这次,他直接说明了攻打高句丽的理由:“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
唐高宗李治剧照
为了不让后世继续忧虑,他亲征高句丽,但也是以失败告终。后来他的儿子李治在联合百济和扶余的条件下,终于将高句丽灭国,完成了几代帝王的夙愿。
自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之后,对中原王朝构成主要威胁的北方势力已被分割瓦解,自秦汉以来匈奴侵扰问题,此时已不再发生,北方少数民族已被中华文化同化。唯有东北地区还保有其自己的特色文化,与中华文化不同,中国以后的边境威胁也从西北转移到了东北,唐以后,辽、金、满清皆起于东北。隋唐帝王们的眼光不可谓不远。
贞观十九年,在出征前,太宗谓左右曰:“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
再者国立雄厚时国防是重中之重
201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