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区域的分级
2020-01-19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成矿区域有大有小,有不同的层次和级别。按成矿作用涉及的范围和成矿地质背景,可将成矿区域分为三级,即成矿域、成矿省和成矿区 ( 带) ,其内涵简述如下:
Ⅰ级———全球成矿域: 即跨洲的全球成矿构造单元,它反映全球范围内核、幔、壳物质运动的不均一性,一般与全球性的巨型构造相对应。在全球范围内,目前已划定的成矿域有滨太平洋成矿域、古亚洲成矿域和特提斯成矿域。一个成矿域内经历多期的构造-岩浆作用或构造-沉积作用演化,发生多期次继承、叠加和改造等复杂的区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类型和矿种类型繁多,可以划分出多个成矿系统和矿床系列。
Ⅱ级———成矿省: 是Ⅰ级成矿域内部的次级成矿单元,与大地构造单元相对应或跨越多个大地构造单元的矿床集中区,其区域成矿作用是在全球性大地构造-岩浆旋回演化的某一时期。特定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作用演化过程控制了成矿物质的富集,赋存的矿床类型明显受多级或多种构造形式控制,矿床集中区分布在该成矿省特定的构造部位。赋存的矿种和矿床类型与构造地质背景有关,具有明显的区域成矿特征,如华北陆块金银钼多金属成矿省、华南活动带钨锡铅锌银金锑稀土元素成矿省。成矿省内可划出多个成矿系统。
Ⅲ级———成矿区 ( 带) : 是在Ⅱ级的成矿省内的单一成矿地质背景 ( 如岩浆弧、海沟、裂谷、隆起区、凹陷区等) 范围内圈出的较低级次的成矿区域,是受区域成矿作用控制的几种矿床类型集中分布的地区,其作带状分布的为成矿带,作面状分布的称为成矿区。在成矿区 ( 带) 内可划分出一个或多个成矿系统,如长江中下游燕山期铁铜金硫铅锌成矿带。
在一些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各个地质时期均可形成相应的成矿区 ( 带) ,因而在这些地区存在不同地质时期成矿区 ( 带) 的交叉和重叠,构成复杂的区域成矿背景。
在成矿区 ( 带) 之下的矿化单元是亚区 ( 带) ,如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的铜陵成矿亚区; 在成矿亚区 ( 带) 之下是矿田,如铜陵成矿亚区中的狮子山矿田,矿田之下则为矿床。因此,矿化单元从大到小,依次是: 成矿域→成矿省→成矿区 ( 带) →成矿亚区( 带) →矿田→矿床。它们规模不同、特色各一,但是一个密切关联、相互依存的地质矿化体系。
近年来,人们常使用 “矿集区”一词来表示一个矿床相对集中的地段,它大体相当于成矿亚区 ( 带) 的地域范围,如铜陵成矿亚区也常称为铜陵矿集区。
成矿系统也有不同层次,由大到小,有成矿全球系统、成矿巨系统、成矿大系统、成矿系统、成矿亚系统等,其与成矿区域和构造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 表 7-1) :
表 7-1 成矿系统的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