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真的能代替真正的心脏吗?
人工心脏:指用生物机械手段部分或完全替代心脏的泵血机能,维持全身的血液循环。
1957年美国将一颗人工心脏植于人体,该心脏在人体内存活了一个半小时,这是世界性人工心脏研究的开端,此后,各种研究不断展开。1958年,前联邦德国、日本都设立了专门机构对其进行研究。1997年,日本的研究机构以羊为实验对象,创下了一个世界最高纪录,依靠人工心脏存活864天!人工心脏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但总体上讲,都是在解剖学或生物学上代替一些因为某些重症而丧失心脏功能的人工脏器。它作为一种心脏移植术的替代器械,能够有效地治疗心衰。在工作过程中,它可以像水泵一样,以一定形式的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
这样,便可以使心脏产生节律性的收缩,泵出的血液用以供应人体需要。人工心脏的实施作为一项挑战性非常高的技术,是国家医疗科技水平提高的一个体现。产业化的人工心脏价格+分昂贵,每套需10万美元。但是,人工心脏只能模拟心脏的一部分生理功能,无法完全代替真正的心脏,人类经过亿万年的进化,身体机能和器官都是最适应环境的,要想制成像自然心脏那样精确的组织结构、完全模拟其功能的人工心脏是极不容易的,需要医学、生物物理学、工程学、电子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及相当长时期的研究。
如今,高血压、冠心病和心肌病的发病率高,往往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这种疾病的治疗是非常有限的,大多数方法只能缓解症状,不能延长患者的寿命。人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心脏移植是一项比较成功的技术。然而,许多因素,如慢性排斥、感染、继发性冠状动脉疾病和严重缺乏供体,都限制了这种技术的广泛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约
300000人需要器官移植,到2015年,只有2766人捐赠了7785组织,需要器官移植患者,器官捐献的数量的比例大约是30比1,和捐献器官差距很大,心脏移植的也是如此。人们开始用人工心脏来临时或长期地替代天然心脏。人工心脏无论作为治疗措施还是作为心脏移植的过渡支持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的产品不断涌现,许多产品已商品化,性能良好,使用安全,使心力衰竭的病人症状得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