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如何评价UC震惊部?
UC震惊部成名已久,在网络中一直有着它的传说。
UC震惊部,其实就是UC浏览器上的标题党。UC浏览器上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垃圾广告软文,而且大部分标题都是震惊开头,例如:
震惊!99.99%的人都不知道的死法!
震惊!美国总统看到后都惊呆了!
震惊!男人看了会沉默,女人看了会流泪!不转不是中国人!
震惊!一女子竟然光天化日之下做出这种事情!
震惊!父亲居然当着女儿的面做这种动作!
震惊!女子在医院对护士这样说话!
震惊!此老人竟然凭借此方法不老!
由于“震惊”文章实在是太多,网友们就觉得UC肯定有一个震惊部专门发这种文章,于是UC震惊部就诞生了,用来调侃UC取标题的方式。
不过,你以为UC只有震惊部吗?那你还是太年轻,UC除了震惊部还有沉默部、惊呆部、吓尿部、脸红部、不转不是中国人部等等。
有人这样调侃,自从看了UC新闻以后,一天要被震惊50次,感动到流泪60次,要发现10多个惊天秘密,美国被吓得一天出几十次冷汗,头皮要被吓麻几十次。UC的标题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UC震惊部,就想搞个大新闻】
UC震惊部,他总有这样一种魔力,一张毫不起眼的图片,一则平淡无奇的新闻,在他们的文笔加工下,分分钟变头条。
此前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标题是《中国人打美国,暴爽!没WIFI也要看!》
纳尼?!中国人打美国人,这必须要看啊,没流量花钱也要看啊!
这么烂的标题,我都不知道你是怎么点进来的,不过既然来了,就听我讲完这个故事再走吧。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普利策新闻奖被正式设立,到今年刚好颁发过一百届。也许媒体圈外的朋友没听说过这个奖,没关系,你就理解它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奖”就行了。比如,去年有部口碑甚好的电影《Spotlight》,剧中记录了《波士顿环球报》揭露大量天主教神父性侵幼童的故事,正是凭借这则报道,《波士顿环球报》获得了2003年的普利策新闻奖。既然普利策奖代表了新闻界的最高荣誉,那么以“震惊体”著称的UC资讯部门(又称“UC震惊部”),怎么会获得普利策奖呢?我们从普利策这个人说起吧。120年前的标题战先来看看以下这几个标题——
《刺杀国王失败,只因王后被当成挡子弹的盾牌》《“史上最老骗子”:与喜爱的监狱相伴余生》《这些人坐着棺材在空中游览海湾》
是不是感觉怪怪的,让你联想起上世纪90年代绿皮火车列车员小推车里躺着的那份《古今中外故事》杂志?我们一个一个来看。《刺杀国王失败,只因王后被当成挡子弹的盾牌》(King Victor Shielded By His Queen From Assassins Bullets),讲的是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遇刺的事件。当刺客从全封闭的车厢外射击时,由于无法看清车内情况,子弹恰好从王后埃琳娜的方向射入。虽然国王和王后均未受伤,且没有任何主观意愿让王后挡子弹,但由于王后离子弹更近,就被媒体当成“人肉盾牌”了。《“史上最老骗子”:与喜爱的监狱相伴余生》("Oldest Crook"To End Days in the Prison He Loves),讲的是一位88岁老罪犯与法官的对话。在对话中,由于年岁已高且身体不适,老罪犯感觉自己命不久矣,表示希望死在监狱里,并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回顾,认为入狱是自己的宿命。但对话主体内容是罪犯的忏悔,老头可没表示过对监狱的喜爱。至于《这些人坐着棺材在空中游览海湾》(Coffyn Carries Passenger in Air Trip About the Bay),这个新闻就更扯淡了。内容是一位叫Frank Coffyn的人开飞机载客游览,而人名中的Coffyn恰好又是“棺材”的意思……总体来说,这三个标题都是比较低劣的标题党:哗众取宠、歪曲事实。然而这三个标题,均出自普利策旗下《世界报》同一期的同一版面。实际上,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人看报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看普利策主办的《世界报》,要么就是看普利策死对头赫斯特主办的《新闻报》。这两家报纸为了争抢市场,开展了近十年的标题战,双方的核心策略就是“用夸张的手法报道耸人听闻的犯罪、两性、天灾和伪科学”。比如——
《亨利·詹姆斯新作:描写无耻犯罪行为,大作家投身黄色小说!》《杀死小贝西的神秘凶手——狂风使儿童丧命》《是什么使他偷窃?埃德加?萨尔特斯关于纽约生活的写真》《为了爱情,女人什么怪事都会做》《Arson!!Local businesses and shops could be at risk!!》(即便是UC震惊部,也不用双感叹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