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UC震惊部?

 我来答
百度网友22d48873
2018-01-09 · TA获得超过15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0万
展开全部

男默女泪,震惊,惊呆了,居然,可怕!UC震惊部的关键词不要太多。UC震惊部任何的文章的标题几乎都会掺杂着很多很夸张,很刺激的一些比较吸引别人的眼球的字眼。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现如今,一个快节奏社会,必然会诞生的产物。因为现在的文章和信息都很多,你如果你的标题不能足够的去吸引别人的话,别人就不会看你的文章儿。不看你的文章的话就无法给你的平台带来流量,带来收益,所以就才成就了uc震惊部。

当然这也不是说这种标题就是不好的或者是好的,他都是有两个方面。好的一方面呢,只要是他的内容是健康的就可以。不好的话就是,如果他的那种不好的话,就很耽误别人浪很浪费别人的时间了。

寿临松柏节犹高7297
2017-10-22 · TA获得超过38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7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2.2万
展开全部

UC震惊部成名已久,在网络中一直有着它的传说。

UC震惊部,其实就是UC浏览器上的标题党。UC浏览器上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垃圾广告软文,而且大部分标题都是震惊开头,例如:

震惊!99.99%的人都不知道的死法!

震惊!美国总统看到后都惊呆了!

震惊!男人看了会沉默,女人看了会流泪!不转不是中国人!

震惊!一女子竟然光天化日之下做出这种事情!

震惊!父亲居然当着女儿的面做这种动作!

震惊!女子在医院对护士这样说话!

震惊!此老人竟然凭借此方法不老!

由于“震惊”文章实在是太多,网友们就觉得UC肯定有一个震惊部专门发这种文章,于是UC震惊部就诞生了,用来调侃UC取标题的方式。

不过,你以为UC只有震惊部吗?那你还是太年轻,UC除了震惊部还有沉默部、惊呆部、吓尿部、脸红部、不转不是中国人部等等。

有人这样调侃,自从看了UC新闻以后,一天要被震惊50次,感动到流泪60次,要发现10多个惊天秘密,美国被吓得一天出几十次冷汗,头皮要被吓麻几十次。UC的标题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UC震惊部,就想搞个大新闻】

UC震惊部,他总有这样一种魔力,一张毫不起眼的图片,一则平淡无奇的新闻,在他们的文笔加工下,分分钟变头条。

此前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标题是《中国人打美国,暴爽!没WIFI也要看!》

纳尼?!中国人打美国人,这必须要看啊,没流量花钱也要看啊!

然而我点进去,视频是这样的:一场中美选手参加的拳击比赛,中国选手战胜了美国选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猴42026潜秦f0d338
2017-10-22 · TA获得超过29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14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64.1万
展开全部

这么烂的标题,我都不知道你是怎么点进来的,不过既然来了,就听我讲完这个故事再走吧。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普利策新闻奖被正式设立,到今年刚好颁发过一百届。也许媒体圈外的朋友没听说过这个奖,没关系,你就理解它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奖”就行了。比如,去年有部口碑甚好的电影《Spotlight》,剧中记录了《波士顿环球报》揭露大量天主教神父性侵幼童的故事,正是凭借这则报道,《波士顿环球报》获得了2003年的普利策新闻奖。既然普利策奖代表了新闻界的最高荣誉,那么以“震惊体”著称的UC资讯部门(又称“UC震惊部”),怎么会获得普利策奖呢?我们从普利策这个人说起吧。120年前的标题战先来看看以下这几个标题——

《刺杀国王失败,只因王后被当成挡子弹的盾牌》《“史上最老骗子”:与喜爱的监狱相伴余生》《这些人坐着棺材在空中游览海湾》

是不是感觉怪怪的,让你联想起上世纪90年代绿皮火车列车员小推车里躺着的那份《古今中外故事》杂志?我们一个一个来看。《刺杀国王失败,只因王后被当成挡子弹的盾牌》(King Victor Shielded By His Queen From Assassins Bullets),讲的是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遇刺的事件。当刺客从全封闭的车厢外射击时,由于无法看清车内情况,子弹恰好从王后埃琳娜的方向射入。虽然国王和王后均未受伤,且没有任何主观意愿让王后挡子弹,但由于王后离子弹更近,就被媒体当成“人肉盾牌”了。《“史上最老骗子”:与喜爱的监狱相伴余生》("Oldest Crook"To End Days in the Prison He Loves),讲的是一位88岁老罪犯与法官的对话。在对话中,由于年岁已高且身体不适,老罪犯感觉自己命不久矣,表示希望死在监狱里,并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回顾,认为入狱是自己的宿命。但对话主体内容是罪犯的忏悔,老头可没表示过对监狱的喜爱。至于《这些人坐着棺材在空中游览海湾》(Coffyn Carries Passenger in Air Trip About the Bay),这个新闻就更扯淡了。内容是一位叫Frank Coffyn的人开飞机载客游览,而人名中的Coffyn恰好又是“棺材”的意思……总体来说,这三个标题都是比较低劣的标题党:哗众取宠、歪曲事实。然而这三个标题,均出自普利策旗下《世界报》同一期的同一版面。实际上,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人看报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看普利策主办的《世界报》,要么就是看普利策死对头赫斯特主办的《新闻报》。这两家报纸为了争抢市场,开展了近十年的标题战,双方的核心策略就是“用夸张的手法报道耸人听闻的犯罪、两性、天灾和伪科学”。比如——

《亨利·詹姆斯新作:描写无耻犯罪行为,大作家投身黄色小说!》《杀死小贝西的神秘凶手——狂风使儿童丧命》《是什么使他偷窃?埃德加?萨尔特斯关于纽约生活的写真》《为了爱情,女人什么怪事都会做》《Arson!!Local businesses and shops could be at risk!!》(即便是UC震惊部,也不用双感叹号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