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是一则什么故事
扁鹊治病是一则散文故事。
扁鹊治病也叫做《扁鹊见蔡桓公》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后病入骨髓、体痛致死的寓言故事。
意在告诫世人特别是为政者,应该勇于正视现实,直面个人灾难、社会危机,及早采取救治措施。作者在阐释道理、叙写过程中,赞颂了扁鹊之神智而鞭挞了蔡桓公的固执、愚顽,简单的语言传达,无繁复累赘,无咬文嚼字,实为佳作。
扩展资料:
扁鹊奠定了祖国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他用一生的时间,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扁鹊的医学经验,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因此,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说他是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称他是总结经验的第一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扁鹊见蔡桓公
中医有一个最根本的伦理原则——病人的生机是最重要的,医生只是协助者。这个原则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的重要标志。
01讳疾忌医——疑心重的人很难自愈
本篇讲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扁鹊见蔡桓公》,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这课。这篇文章是韩非子写的,韩非子说的是蔡桓公,《史记》里说的是齐桓公,到底说的是谁呢?其实这两人是同一个人。
齐国最早是姜子牙的封地,国君姓姜,后来被一个姓田的人篡位夺权,废掉了姜氏,自立为齐侯,最后还得到了周王朝的认可,所以就变成了田齐。
田齐曾经在上蔡建过都城,所以齐桓公、蔡桓公、齐桓侯、蔡桓侯都是同一个人(侯和公有什么区别?周朝封的爵位是公、侯、伯、子、男,所以有的叫侯,有的叫伯,但人们在他死后称呼他的时候,会给他升一格,比如本来是侯,就称为公),这个人叫田武。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是姜子牙的后代,也就是公子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很厉害的人物。当时扁鹊大概是五十岁,而齐桓公大概是四十七八岁。
02疑心是身体阴寒的一种心理表现
结果扁鹊只好灰溜溜地出去了,不欢而散。他出去以后,齐桓公来了一句——“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在《韩非子》里说的是“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意思是这帮大夫就想谋财,说没病的人有病。这从侧面反映出齐桓公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
我之前说过,疑不是不信,而是比不信更恶劣、更严重。你碰到一个大夫,不相信他的医术,觉得他本事不大,搞不定自己,这叫不信。但如果你碰到一个大夫,认为这小子就是想骗钱,通过卖药、做检查挣点儿灰色收入,这叫疑。
03如果一个人没有生机的话,那就是老天爷管的事了
过了五天,扁鹊又去拜见齐桓公,结果一望之下,转身就走。
这时候,齐桓公就派人问扁鹊原因——人的贱劲儿来了,这就是你上赶着跟他说,劝他,他不搭理你,结果你不搭理他,他反倒来了。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人。
扁鹊说:“桓侯的病在腠理的时候,其实我用点儿热水(“汤”是开水,用汤泡点儿药,就像泡茶一样),用热熨的办法就能治好,因为病在浅表,喝点儿热汤发发汗,病就好了(扁鹊救虢国太子的时候,用“五分之熨”。现在还有一种熏蒸疗法,我小时候感冒了,我妈泡一杯药,我记得是泡菊花还是什么,用报纸盖着杯子,然后捅个窟窿冒出热气熏蒸鼻子,这也是一种疗法)。”
扁鹊接着说:“如果疾在血脉的话,我用扎针和刮痧的方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疾在肠胃怎么办呢?用酒醪(煎煮中药用的米酒或者黄酒)煮中药,然后让酒精蒸发,把中药提炼出来。这三种病都有方法治。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这话。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
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这时后悔莫及。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在专业人是面前卖弄,只会让自己无地自容。当然别人给你提了宝贵的意见,你不接纳,到后面事情发生的时候,可是追悔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