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广坑槽滑坡灾害
2020-01-14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1 基本情况
桂林市全州县咸水乡洛江村委广坑槽滑坡位于全州县咸水乡洛江村广坑槽采石场后背上坡,滑坡体顺坡长 100m,宽 76m,滑体厚 3 ~ 35m,平均厚 26m 左右,滑坡体总规模约20 万 m3。滑坡体主要由第四系残坡积层,寒武系砂岩、泥岩、粉质砂岩及部分中风化蒋家山组花岗岩 (加里东期)组成。2011 年5 月9 日13 时 ~13 时30分,该滑坡发生滑动,滑坡中心点坐标: 东经110°40'59″,北纬25°49'14″ (图1)。
该滑坡造成 22 人死亡、1 人受伤,摧毁大型挖掘机、运载车、生活用车等生产设备多套 (台),掩埋活动房屋 6 栋 (建筑面积约 1000m2); 直接经济损失估算达350 万元以上。灾情发生后,迅速撤离滑坡危险区所有人员和设备,没有进一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图 1 滑坡全貌 (拍照方向 220°)
2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与成因趋势分析
2. 1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滑坡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西北有越城岭山系,东有都庞岭山系,南有海洋山,中部地势较低。年平均气温 16 ~18. 5℃,多年平均降雨量 1156 ~2601mm。降雨主要集中在4 ~7 月,占年降雨量的57% ~75%。根据咸水镇气象站 (距咸水镇水库 4km 处)资料,5 月 8 日至 5 月 9 日中午 12∶ 00,滑坡区降雨量 150. 9mm,为暴雨天气 (图 2)。
图 2 滑坡平面图
滑坡点所在的山体为中低山地貌,山体高程 400 ~700m,相对高差 100 ~350m。滑坡山体山顶高程 701. 9m,坡脚下方沟谷高程 370m,相对高差 331. 9m,坡度60° ~ 75°,山体陡峭。
滑坡区为桂北越城岭花岗岩体边缘部分,为蒋家山单元 (SJ)中粒斑状 (含堇青)黑云二长花岗岩。在滑坡区一带,有小面积的寒武系泥岩地层分布,属于火成岩侵入体的俘虏体,滑坡区的花岗岩体及作为 “俘虏体”的寒武系地层风化强烈、裂隙发育,裂隙发育深度较大。山体表面坡残积层厚度 5 ~10m,在坡残积层以下为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强烈发育的花岗岩体及寒武系泥岩。
2. 2 滑坡体特征
滑坡主滑方向为 80°,滑坡体顺坡长 100m,宽 76m,滑体厚 3 ~ 35m,平均厚26m 左右,滑坡体总规模约 20 万 m3。滑坡体主要由第四系残坡积层,寒武系砂岩、泥岩、粉质砂岩及部分中风化的蒋家山组花岗岩 (加里东期)组成,滑床主要以中风化的蒋家山组花岗岩体 (加里东期)组成,上部有少部分地段为中风化的寒武系砂岩、泥岩、粉质砂岩,滑体崩滑后缘形成宽 76m、高 73m 陡壁,陡壁上可见风化强烈、顺坡裂隙发育、破碎的花岗岩体及寒武系碎屑岩与花岗岩接触面。
滑坡发生后,滑体从相对高差175m 高处先沿80°方向向下高位滑落,顺坡跳跃、滚动、滑行 200m 后受到前方山体阻挡,部分滑体 (体积约 1 万 m3)撞碎阻挡山脊,冲下山脊后背冲沟,其余滑体折向 350°向前推进 100m,再次受到山体阻挡折向58°推进 100m,再折向 328°向前推进 150m,最后堆积于采石场民工工棚上,将正在工棚内吃饭和休息的民工压埋。
滑坡在高速滑向前方沟谷地段过程中刮铲沟底和山坡上的岩土体,滑坡方量有较大的增加。目前,沟谷地段共堆积堆积物15 万 m3,滑坡堆积物中土石比例约 1∶1,最大的石块直径达 6 ~7m,石块体积 0. 5 ~100m3不等,滑坡前沿的山坡上尚存松散岩土体15 万 m3。
沟谷地段下游为采石场工棚及堆料场地,滑落的滑体迅速压埋工棚及堆料场地,造成工棚完全毁坏压埋,造成死亡 22 人,受伤 1 人,摧毁大型挖掘机、运载车、生活用车等生产设备多套 (台); 掩埋活动房屋 6 栋 (建筑面积约 1000m2); 直接经济损失估算达 350 万元以上。
2. 3 成因分析与趋势判断
根据现场调查和综合分析,滑坡灾害产生的原因与所处的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当地降雨、采石场开采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滑坡处于中低山地貌区,滑坡所在山体山顶高程 701. 9m,坡脚下方沟谷高程370m,相对高差 331. 9m,山体陡峭,坡度 60° ~ 75°,为山体崩滑提供了有利的临空面。
滑坡产生于花岗岩山区的强风化层中,覆盖的第四系残坡积层较厚,滑坡原所处地带花岗岩体强风化层厚度最大达 30m,一般为 10m; 第四系残坡积层厚 1 ~5m,土体结构松散,透水性好。滑坡位于碎屑岩与花岗岩的接触面部位,滑体北西约1 ~ 2km处有一条北东走向的断裂通过,滑坡区内岩体、岩石节理及构造裂隙发育。
据灾区最近的上洞雨量站资料 (距离滑坡点 7. 1km),5 月 7 ~9 日,1 小时最大降雨量为 61. 0mm,3 小时最大降雨量为 120. 5mm,6 小时最大降雨量为 165. 5mm。滑坡区连续暴雨至大暴雨天气,大量的雨水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径流渗入松散的坡残积层孔隙及强风化的碎屑岩、花岗岩体 (岩石)节理裂隙中,使松散、破碎的岩土体湿润饱水,其自重量增大,岩土体受水浸润后摩擦力降低。
根据滑坡区现场调查,在滑坡崩滑处标高 520 ~550m 处,现有 4 处随降雨 (中雨,降雨量 30mm 以上,滑坡期间实测)流出的季节泉。据访问,在滑坡发生前,该处无泉水流出。据此可知,在滑坡发生前,由于大量的雨水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径流渗入松散的坡残积层孔隙及强风化的碎屑岩、花岗岩体 (岩石)节理裂隙中,使松散、破碎的岩土体孔隙、节理裂隙饱水,其岩土体内静水压力增大。
滑坡区两侧分别为已开采多年的全州县广坑槽采石场 (遭受滑坡的采石场)和全州县铭泰采石场,两个采石场开采面边缘分别距离滑坡边缘 (滑坡周界)70m 和200m。据了解,采石场开采时爆破为小药量爆破,其爆破震动较小,但其爆破可能对滑坡区的岩石裂隙发育有一定的轻微影响。
根据现场调查,该滑坡体已产生滑动脱离滑面,顺斜坡体向沟槽移动近 500m,堆积在沟槽内,体积约 15 万 m3,但是在滑床面尚存残留松动岩土体 15 万 m3。此外,滑坡后缘壁以上有约长 20m,宽 5 ~8cm 张拉裂隙存在,且坡体土层较厚,下部临空,因此滑坡坡体稳定性差,该坡体一旦遇到持续性强降雨可能会再次发生崩滑。
3 应急响应与处置措施
3. 1 应急响应
滑坡发生后,全州县立即启动了突发性地质灾害Ⅰ级应急响应,各应急分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技术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开展滑坡灾害点的稳定性应急监测和其他处置技术工作,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为救灾和防止二次地质灾害侵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持。
2011 年 5 月 10 日,国土资源部派出专家组到现场应急处置技术指导工作并进行灾情会商,于当晚 23 点提交 《全州县咸水乡广坑槽采石场滑坡初步调查简报》逐级上报。5 月 14 日,桂林市全州县咸水乡山体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调查组一行 23 人对该滑坡进行再次调查。
3. 2 应急处置
(1)在抢险施工期间,加强残余滑体及后缘壁以上已开裂土体及裂缝的监测,防止二次灾害对抢险人员的危害。
(2)对堆积在沟内的滑体两侧进行排水疏通,防止积水产生泥石流的可能性。
(3)加强对该滑坡体周边同类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地段排查,杜绝再次发生此类灾害。
(4)抢险工作结束后,对堆积于沟谷地段的堆积物按坡降 1∶1. 25 放坡平整。
(5)冲沟内的滑坡堆积物两侧修建排水沟,采用明沟形式,引排降雨洪水,以防形成堰塞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保护下游村庄安全。
(6)位于山坡上的铭泰采石场弃土场的松散堆积物及滑坡堆积物使用雨布覆盖,防止雨水入渗和冲刷,并做好排水疏导。
(7)铭泰采石场弃土场形成的不稳定斜坡设置监测桩,对不稳定斜坡的变形变化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8)划定该重大隐患的危险区范围及界线,并在其界线上设置铁丝隔离网进行隔离,设置警示牌,禁止人员进入,以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图 3)。
图 3 抢救现场
4 经验与启示
这次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以及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灾情等级为大型),表明地质灾害防范知识普及对象除了原住居民外,还应特别注重包括各工矿企业的施工人员和从业者等流动性较大的人员,各工矿企业的建设、生产和一些生活活动安排必须按照相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进行,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防与治理。
(本节基础资料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提供 责任编辑 魏云杰)
2024-09-20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