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辩论赛“名师未必出高徒”的资料

辩论赛下周开始,我们是反方,辩题是“名师未必出高徒”请帮我找些资料,包括事实例子,越多越好,麻烦了,回答的好的话我会加分都来回答啊... 辩论赛下周开始,我们是反方,辩题是“名师未必出高徒”请帮我找些资料,包括事实例子,越多越好,麻烦了,回答的好的话我会加分
都来回答啊
展开
 我来答
休闲娱乐助手之星M
2020-09-29 · TA获得超过53.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5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6万
展开全部

写作思路及要点:围绕名师未必出高徒

正文:

人说名师出高徒,似乎这已成为天经地义的道理。难道不是?每逢某人出了名,别人除了赞美他以外,每每还加上这么一句:“他是某某名人的高徒,名师出高徒嘛!”果真如此吗?

孔子,在封建社会里被奉为“至圣”,可算是大名人了。然而,他的弟子宰予,懒惰成性,昼夜贪睡,整日昏昏沉沉,以致后世留下了“昼寝宰予”这样的成语,极言人之懒惰。孔子也对他了出了“朽木不可雕”的叹息。若名师出高徒,宰予是什么样的高徒呢?

鬼谷子,春秋时期著名的隐士,博学多才、名噪天下的《孙膑兵法》的作者孙膑便出自他的门下。他的另一个弟子庞涓却阴险毒辣,由于妒贤嫉才而陷害孙膑致残。虽后被孙膑计杀,但作为名人鬼谷子的学生,恐怕对于“名师出高徒”也是个莫大的讽刺吧!

看来,名师未必出高徒!

有了名师尚需师严,师严还要徒勤、徒贤。师要悉心教导,严于执教;徒要认真聆听、细心钻研。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晓义、告理、交心。徒也要勤——勤于学业,贤——贤明知理。

名师只是外因,徒勤、徒贤才是内因,如果没有内因的作用,名师确实未必出高徒。

扩展资料:

辩论赛技巧:

1、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2、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3、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4、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入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韩潇晓Y
2011-10-28 · TA获得超过91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2.1万
展开全部
“名师出高徒”,许多人都把这句话当作真理,它们很希望能做一位名师的徒弟,以为有一个好老师,就能把学习学好。

果真如此吗?我认为不然。学习能否学好,主要在于自己是否想学,有没有努力学。有一位好老师指导固然好,但这只是客观条件。如果自己不想学,那么再好的老师也没用。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封建社会里被奉为“至圣”。然而他的弟子宰予,懒惰成性,昼夜贪睡,整日昏昏沉沉,以至后世留下了“昼寝宰予”这样的成语。宰予这样的人即使拜孔子为师,也成不了大器。同样,三国著名政治家诸葛亮,有“卧龙先生”的美誉。可是蜀国后君刘禅,他也是诸葛亮的徒弟,诸葛亮一心想把他培养成明君。可是刘禅主观不努力,最后做了亡国之君,后人称他为“扶不起的刘阿斗”。如果这些也是名师出高徒,那岂不是对奇才孔子、诸葛亮的莫大讽刺。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些事例也都说明了这个道理: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而学好学不好只有看学生自己的努力程度。有时“名师”还需要“贤徒”,只靠老师一个人努力是没有用的。

现在有些家长,到处访名师,想把自己的子女教好。我想,在找“名师”之前,必须先问问子女想不想学,要不要学。如果把希望全寄托在老师身上,那就错了。我们求学的人也应该在主观上努力,配合好老师,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古代年轻人访师求道如过江的鲫鱼般。得名师解惑实是人生之幸事。韩愈也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可以说,能解惑授业者,可以为人师了。孟母三迁,为了求个好玩境令孟子好好学习读书。而如今,我们更是汲汲以求,希望进和名牌大学、重点中学、实验小学,得到名师点拨。真可谓古往今来,求名师的热情人们从未减过。

此为复制!!!!!!!!像作者致敬!!!!!!~~

参考资料: 热心网友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3522743.html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101202419
2011-10-26 · TA获得超过365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80
采纳率:40%
帮助的人:430万
展开全部
正方观点估计是理解“名师未必出高徒”为“名师必定出高徒只是数量多或少得差别“。如果反方把“名师未必出高徒”理解是“不是所有徒弟都是高徒”的话,那么双方肯定是鸡和鸭讲做无谓的争吵,咬的是文字理解,双方根本不是在一个问题上辩论。其实反方本来就输定了,这种破辩题叫啥辩题啊,不出高徒的能叫名师吗?什么是师啊?教授徒弟的人。什么是名啊,那得干得出色。一个人学术水平再高教不出好学生谁说他是名师啊,叫大师就有。没听说有人叫王国维名师的。辩题是不是被今天漫天的飞的名师讲解忽悠透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Dennis_Li7th
推荐于2017-11-24 · TA获得超过214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88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993万
展开全部
王重阳武功天下第一,七徒弟都废物
孔子是大圣人,但“朽木不可雕”就是说他第子宰予
耶稣是圣人,其弟子犹大追求金钱背叛道义,为人唾弃
苏格拉底弟子那么多,高徒你说得出几个?
那啥,拜托别急着采纳,我还要查查资料完善一下。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