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代煎”,到底好不好?
现在人们做事情总喜欢追求一个“快”字,但是却忽略了“慢工出细活”这个道理。而对于煎药治病来说,更是一个需要“慢工”的过程,中药“代煎”的话,可能会对中药的药性产生不好的影响。
1、中药煎煮,有先煎、后下、另煎、包煎等区分,“代煎”中药很难做到
中药的煎煮是非常有讲究的,尤其是一些质地相对特殊的中药材,它们在煎煮的时间往往会区别对待。
比如质地较硬的药材需要久煎先煎,质地疏散的花叶等药材则需要后下少煎,而还有些特殊的药材甚至还需要单独煎煮或者用包煎等其它方法处理。
然而在实际的“代煎”操作之中,流水线般的操作下人们是很难保证各个药材区别对待的,往往都是一锅全下而闷之,这样对于药效的发挥影响是非常大的。
2、中药煎煮,有文火、中火、武火之分,“代煎”中药火候难以掌控
《本草纲目》说到,煎药需“先武后文,如法服之”。意思就是说中药材的煎煮需要先用武火烧开,然后文火慢熬,这样方能发挥药材的最佳效果。
而对于“代煎”中药来说,一般都是由电力加热,对于煎药的火候是难以掌控的。而且,代煎中药往往都是一次性投入大剂量的药材,很可能出现药材受热不均匀的情况,对于温度也是很难把握的。
3、中药液宜现熬趁热服用,“代煎”中药液储存很难保证不出现问题
喝中药的时间,大多都是需要趁热内服的。古人最多也就是一次性煎煮出两次的药量,然后趁热服用,而现在的“代煎”中药少则一次性煎煮3-5天的剂量,多则一次性煎煮出一周甚至更多的剂量。
因此,“代煎”的中药液在储存的时间,我们很难保证它不会出现任何问题。首先,很多细菌等致病的微生物会在中药液内大量的滋生,现在人们喝前大都是用温开水浸泡,很难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其次,中药液里面含有的化学成分是非常复杂的,我们知道这些化学物质相互发生化学反应与温度、时间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储存的过程中,中药液难免会发生一些反应,从而会影响药效。
综上所述,中药“代煎”的话,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靠谱。再者,药不同于其它东西,药是用来除病救命的。把用来给自己除病救命的东西交由他人“代煎”,这与把自己的生命健康交由他人掌控是一样的道理,心里或多或少会有点惶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