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有哪些方面?
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且提出了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提高四化水平和加强四个体系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并且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为了有效回应这些新需要,解决社会的新矛盾,十九大报告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且提出了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提高四化水平和加强四个体系建设。
扩展资料: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十九大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理念和新举措
2024-08-28 广告
(二)如何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原则是根本性的问题。不同的原则会产生不同的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视野和方法。中国特色社会管理所遵循的原则,一方面应当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放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深刻认识和总结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一些共性的原则和有益做法,为我所用。更重要的是,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从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出发,根据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基本国情,找到中国特色社会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深入探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任务和举措。
(三)如何全面总结我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积累的新鲜经验。近些年来,不少地方在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例如,强化基层社区建设的“楼宇党建”、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枢纽型组织”、强化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责任、提高公民社会管理参与度、在社会管理中引进专业社会工作等等。如何总结升华这些鲜活的经验,从中找到可以推广的思路和做法,进而上升到理论层次,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课题研究应当在这个方面有所作为,有所突破。
(四)如何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如何全面认识和理解这样的格局、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把握?包括如何理顺社会管理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何使这个格局的运行机制制度化,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发展;包括需要准确界定社会管理的主体权责关系、各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等;从而建立起一整套定位科学、权责统一、彼此联系、相互协调的社会管理格局。
(五)如何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现代社会管理与传统社会管理有哪些不同特点?如何理解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社会治理,它与社会管理有共同之处,也有区别,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治理起码有两层含义:其一,社会治理是目标,管理只是手段,为实现治理目标,要发挥多元主体的管理作用,所有社会的参与者都应当是管理者。其二,社会治理的手段不限于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单向管理,而是包含国家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基层社会自治和公民个人自我管理等多种方式。如何创新社会管理理念、丰富社会管理内涵?如何科学界定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责、范围和方式,明确政府公共服务的义务?如何推动党委、政府之外的各主体力量进入社会管理领域并有效发挥作用?如何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教育、道德等手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