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时间
7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颁布时间]:2007年6月29日 [实施时间]:2008年01月01日
《就业促进法》
[颁布时间]:2007年8月30日 [实施时间]:2008年01月01日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颁布时间]:2007年12月29日 [实施时间]:2008年05月01日
[颁布时间]:2007年6月29日 [实施时间]:2008年01月01日
《就业促进法》
[颁布时间]:2007年8月30日 [实施时间]:2008年01月01日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颁布时间]:2007年12月29日 [实施时间]:2008年05月01日
展开全部
《劳动合同法》是2008年1月1日、《就业促进法》2008年1月1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8年5月1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都是2007年颁布的,其中:
1、《劳动合同法》:[颁布时间:2007年6月29日 实施时间:2008年01月01日
2、《就业促进法》:颁布时间:2007年8月30日 实施时间]:2008年01月01日
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时间:2007年12月29日 实施时间:2008年05月01日
攀枝花公司法律顾问李明华律师解答
1、《劳动合同法》:[颁布时间:2007年6月29日 实施时间:2008年01月01日
2、《就业促进法》:颁布时间:2007年8月30日 实施时间]:2008年01月01日
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时间:2007年12月29日 实施时间:2008年05月01日
攀枝花公司法律顾问李明华律师解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劳动合同法》:[颁布时间:2007年6月29日 实施时间:2008年01月01日
《就业促进法》:颁布时间:2007年8月30日 实施时间]:2008年01月01日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时间:2007年12月29日 实施时间:2008年05月01日
《就业促进法》:颁布时间:2007年8月30日 实施时间]:2008年01月01日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时间:2007年12月29日 实施时间:2008年05月01日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什么法都不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属于公法。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书名,不是法律法规的名称。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分为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和法律救济三部分,共三编二十一章,系统地论述了劳动法基础理论、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劳动法主体、促进就业和职业培训、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劳务派遣和非全目制用工、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职工民主管理、社会保障法基础理论、社会保障法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保障法主体、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保障监督、劳动保障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随着《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和实施,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我国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立法不断完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力求使学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基本法律问题,全面反映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现状和最新发展,并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对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阐述与分析。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为普通高等教育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内容系统简练,并附有劳动与社会保障相关重点法律文本,适合高等学校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学生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时使用,也可作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人员的参考书。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书名,不是法律法规的名称。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分为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和法律救济三部分,共三编二十一章,系统地论述了劳动法基础理论、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劳动法主体、促进就业和职业培训、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劳务派遣和非全目制用工、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职工民主管理、社会保障法基础理论、社会保障法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保障法主体、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保障监督、劳动保障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随着《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和实施,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我国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立法不断完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力求使学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基本法律问题,全面反映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现状和最新发展,并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对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阐述与分析。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为普通高等教育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内容系统简练,并附有劳动与社会保障相关重点法律文本,适合高等学校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学生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时使用,也可作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人员的参考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您可能需要的服务
百度律临官方认证律师咨询
平均3分钟响应
|
问题解决率99%
|
24小时在线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16808人正在获得一对一解答
贵阳山水情深1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长沙森林舞者2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合肥云端漫步2分钟前提交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