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儿童安全的重要性,可是越来越多的儿童安全事件在不断的向各位家长警钟长鸣,让所有的家长高度紧张。
可是却又有强烈的焦虑和无助感,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做,才能保护孩子周全。
为什么如今孩子身上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多?
1、社会结构的变化
以前的小区出门就是熟人,小区域人员流动基本上不大,看来看去都是老面孔,所以安全因素相对较高。
然而现在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人混住一个小区,大家彼此之间都非常陌生,甚至邻居之间也互不认识,这样的社会结构必然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2、不良信息的传播
现在已经进入了网络化时代,各种信息传播的速度都很快,其中会有一些有利的信息,但同时也会存在大量不良信息。
这些不良信息如果被不法之徒利用,必然会导致他们的心理产生扭曲,从而为了私利做出一些伤害社会,伤害他人的事情,而年幼的孩子往往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
3、价值观的冲突
所以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以前的社会,人们顶多是万元户,大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也不会特别大,这也就决定了大家心里的落差不会特别大。
但是现在的社会人们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攀比心也随之越来越强,所以人们为了一些蝇头小利都会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事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非常淡。
作为社会中的最弱者,孩子必须学会自我保护,这就需要父母和学校用尽一切办法提高孩子的防骗能力,尽量避免孩子受到他人的伤害。
四种诱骗方式要当心
1、代接引诱
接近目标孩子,向孩子谎称自己是孩子父母的朋友、同事,因为孩子父母有事,所以托自己来接孩子,然后带孩子回家,或者去某个好玩的地方玩。
诱骗者会提前打听清楚孩子以及孩子家长的名字,然后在幼儿园门口等待孩子。
首先询问孩子的名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又会说出孩子父母的名字,这时孩子就容易放松警惕,很容易上当受骗。
2、玩耍引诱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而那些心存不轨的诱骗者,正是会利用孩子的这种天性,用和孩子玩游戏的方法拉近自己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从而等待时机成熟后对孩子下手。
诱骗者会精心设计一些比较有吸引力的游戏,然后在诸如游乐场公园之类人流量比较多的地方,寻找合适的目标,也许父母只是放松对孩子看管一分钟,孩子就有可能在眨眼间被他人带走。
3、物品引诱
零食和玩具对孩子来说绝对是无法抗拒的诱惑,而很多诱骗者就是利用了孩子的这种心理。
用一些美味的零食或者是好玩的玩具去吸引孩子,告诉孩子自己家里还有更好吃的零食以及更好的玩具。
对于很多没有自控力的孩子来说,当他们听到好吃好玩的东西时,自然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于是会忘记爸爸妈妈对他们的教导,即便眼前的是陌生人,也会毫不犹豫跟着对方走。
4、同情心引诱
孩子都是非常纯洁的,他们不懂得世间险恶,往往会表现出非常善良的一面。
于是诱骗者就会装作了生活中的弱者,比如是孕妇或者是老人,寻找各种机会寻求孩子的帮助,让孩子上当受骗。
他们会假装身体不适,希望孩子能够把自己送回家;又或者是借口丢失了某样东西,希望孩子能够帮他们一起寻找。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不断的称赞孩子,让孩子降低对他们的警惕性,从而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哪些安全教育误区要避开?
1、不要过分强调陌生人的危险性
陌生人就是坏人,这是很多父母灌输给孩子的观念,他们过分强调陌生人的危险性,让孩子远离一切陌生人。
这当然是出于对孩子的保护,然而却会让孩子对社会失去信任,从而影响他们的正常发展。
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的是,陌生人如果对孩子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
比如说用言语或者肢体伤害孩子,又或者玩具或者零食讨好孩子,那么这样的陌生人就是坏人,让孩子一定要敬而远之。
2、不要用特殊职业恐吓孩子
经常有父母会对孩子说,如果你再不听话,我就让警察把你抓走。
这听上去似乎只是一句无心之谈,但是候就会让孩子产生错觉,认为警察是坏人。
这样一旦孩子遇到了危险,他们便不会向警察求助,从而失去了逃生的机会。
除了警察,父母还会用医生或者老师吓唬孩子,这些对孩子的认知都是不利的,不仅会让孩子对这些人产生恐惧,更有可能让孩子陷入危险之中。
3、不要让负面情绪影响孩子
我们人生中难免会遇到挫折,由于孩子的承受能力较差,所以他们遇到挫折时往往会非常无助,害怕。
这时有的父母不仅起不到安抚孩子的作用,而且还会表现出更加的担心和紧张,让孩子情绪更加失控。
父母要尽可能的让孩子的情绪处于稳定状态,所以千万不要带有负面情绪的去教育孩子,更不要刻意的夸大社会的阴暗面,否则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他们会对社会产生恐惧,对他们的社会情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