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记忆中对北京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如果有人问,你记忆中的北京是什么样子的?
大概北京城各个区县的人民都会说出不一样的记忆:或许是东华门外热闹的小吃街、或许是天桥里随处可见的杂耍艺人、或许是大爷大妈跳的交谊舞迪斯科、或许是糖葫芦的吆喝声、又或许是和公共汽车并排跑着的马车……
这些记忆,一旦打开才发现再也回不去了。于是北京城里的人,便爱上了屏幕里北京城的故事,《我爱我家》《贫嘴张大民》《情满四合院》,北京人看的不仅是一部剧,更是一种情怀,借由镜头回味起记忆中的北京。时过境迁,当马车从马路上集体绝迹、当地铁里乌央乌央挤满了人、当天安门广场上排起了安检长队、当四合院变成了高楼林立……很多人说,记忆中的北京消失了。
这句话无从辩驳,因为历史在前行,社会在进步,没有谁能抗拒时间的洪流,停止在记忆中不变的样子。然而,这句话也并不全对,有些记忆便带着历史的痕迹传承至今。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通州非遗小车会。
小车会也叫太平车,从汉朝兴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小车会的“娘娘们”并不是真的坐车,而是在把车架套在腰上,外面蒙上画着车轮的布,假装坐车。根据戏码的不同,表演者要表演上坡、下坡、走泥路、崎岖小路、涉水过桥等不同的场面,还要展现出人物愉快、害羞、欢乐、恩爱、紧张、急躁等不同的心情。
整出戏码配上推车的、拉车的、公子、媒婆等十余个角色以及鼓乐队,表演起来载歌载舞欢乐非常。
这是通州人记忆中最热闹的时刻,在没有电视机的年代,小车会,是通州人最爱的场面。即便如此,由于特殊时期,小车会也曾消失。可通州人凭借着对小车会的热爱,让它再一次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里。繁华——没落——再闪耀,小车会的变迁,和通州的变化亦是息息相关。
通州,是北京城的东大门,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据《南亭四话》记载,乾隆皇帝南巡时,出了只有“南北通州”这四个字组成的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以张家湾为代表的漕运重镇,曾经无比繁华。
到了现代,中心城区快速发展,通州开始变得边缘化,许多“城里人”对于通州的印象就是“村儿”。2016年初,随着通州被定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又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今天的通州,不仅传承了往日的风采,更云集了诸多高科技产业。2019年,在运河商务区、张家湾设计小镇,一大批高精尖企业和项目落地,其中106家企业已入驻张家湾设计小镇。
或许,我们记忆中北京的样子确实改变了,但我们记忆中北京的精神却没有消失。那些随着非遗文化传承下来的北京,正在用尽全力沐浴阳光,讲述着一代又一代的北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