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电大《企业信息管理》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的答案?网上的答案好像跟我们的作业不同。急!
2个回答
2011-10-28
展开全部
信息的含义:是指加工以后的,对人们的活动生产影响的数据。
信息的特征:信息具有很多重要的特性,包括真伪性、层次性、可传输性与可变换性、共享性等等。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信息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鉴于共享性、可传达递性等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它的特性,使应用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存在的很大的风险和和很多不确定因素。
资金流:是以货币的形式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形式。具体包括收款、付款、记账、转账等资金流动的过程。
事务流:是指企业在处理内部或外部活动中产生各种经营管理行为,这些行为的过程构成了事务流。具体包括管理方法与操作流程、上下级之间的请示报告与命令等。
信息流:是指除去物流、资金流和事务流的物理内容外的信息的流动过程。如生产计划、销售计划及各种各样的文件、统计、报表构成的信息处理过程。
在企业信息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伴随着物流等其它流的产生,都有与之对应的信息流产生。(2)信息流反映其它流的状态,并且对其它流具有控制和调节作用。
管理信息:是对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收到的原始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分析解释、明确意义后所产生的对其后的企业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信息。管理信息主要特点有:1、信息量大。2、来源分散。
管理信息的分类:按信息来源分类,可以分为企业外部信息和企业内部信息。
企业外部信息又称外源信息,它是从企业外部环境传输到企业的各种信息,包括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金融部门、有关信息服务中心、国内外市场、供货单位、销售单位的信息。企业内部信息又称内源信息,它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如原始记录、定额、指标、统计报表以及分析资料,等等。
按信息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为常规性信息和偶然信息。常规信息又称固定信息,它反映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状况,在一定时期内按统一程序或格式重复出现和使用,而不发生要本性的变化。
管理信息包括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三个层次。
1、战略信息又称为决策信息。战略信息主要用于确立企业组织的目标,提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改变企业的运作方式和经营理念,制定公司长远的发展规划等。
2、战术信息又称管理控制信息。它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生产经营过程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主要用于生产管理、物资管理等。
3、作业信息是反映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的信息。
它来自企业的基层部门,主要为企业掌握生产进度、制定和调整生产计划提供依据。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停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信息化是对企业信息进行系统化、集成化、自动化的过程,也是对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实现、运行和管理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是我国推进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基础和前提。
系统是由相互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为了某些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概念的含义:首先,一个系统必须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要素或单元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系统组成元素具有相关性;其次,系统的组成部分为了某些目标而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即系统具有目的性。
系统具有如下主要特性:1、层次性;2、整体性;3、目的性;4、相关性;5、边界性;
系统方法:我们应该这样理解系统:当我们用系统的观点分析某一事物时,它就是系统,以系统的输入、加工、边界、输出、目标、反馈考察分析事物时,被分析的对象就是系统。
系统方法要求人们做到以下几点:
1、考虑系统的整体性。2、考虑系统组成部分的内部关系和协同作用。3、考虑系统与环境的联系。
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及其它信息技术为核心,为实现某此系统目标,对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的处理的系统。它由人、软件、硬件和信息资源组成,在系统中,人与机器共同行动,共同完成系统目标,例如处理业务或做出决策。其基本构造都是由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四个部分组成。
对于信息开发中的分析方法:对于系统开发,一般采用两种系统开发方式: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方式。
自底向上的主要优点有:1、自底向上分析方法符合现实应用的逻辑过程,开发出的系统易于适应组织机构的真正需要。2、有助于发现和理解每个系统的附加需要,并易于判断其费用。3、相对来说,每一阶段的规模较小,易于控制和管理。4、由于方法的汇总性质,质汇总的系统不一定符合企业的整体目标。5、由于系统进行全局规划,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优点:1、支持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规划,并对系统的各子系统的协调和通信提供保证。2、方法的实践有利于提高企业人员的总体观察问题的能力。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主要缺点:1、对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的要求较高。2、对于大系统而言,下层系统的实施往往缺乏约束力。
管理信息系统:以人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信息流联第起来,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存储、加工、更新和维护,产生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改善协同合作、效率与决策制定,协助企业管理资源并获利的信息处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一般被看作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从底层的业务处理子系统到执行控制子系统、管理控制子系统和战略计划子系统,共分为四个层次。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辅助计划、控制、预测和辅助决策等功能。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变革
管理理解为: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1、管理是一个过程;2、管理的核心是达到目标;3、管理达到目标的手段是运用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具体地讲:管理又可进一步分为五大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层次:通常情况下,我们将管理分为三个层次: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1、高层管理,属战略级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层。其主要职能是根据组织内外的全面情况,分析和制定该组织长远目标及政策。2、中层管理,属战术级管理,主要任务是根据最高管理所确定的总体目标,具体对组织内部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制定资源分配计划和进度表,并组织基层单位来实现总体目标。3、基层管理,也称职能层或作业层管理,是按照中层管理制定的计划,具体组织人力去完成计划。
构成信息系统的要素:1、组织与变革。2、管理。3、技术。4、世界范围的商业竞争环境。
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有直线制、职能式、直线一职能式、事业部制、矩阵制等。
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面对组织环境的激烈变化,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依托,出现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质的组织结构形式,虚拟组织、扁平化组织等尤为突出。这些新型组织结构形式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通过企业的组织重构,简化内部组织结构,尤其是弱化了等级制度,促进组织内部信息的交流、知识的分享和每位成员参与决策过程,使得企业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更敏感、更具灵活性和竞争实力。
虚拟组织:是由若干独立实在的企业组成的临时性、动态的“虚拟”的企业。其成员包括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顾客等。
组织扁平化:主要是指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削减中间管理层数量的工作过程。
信息系统与组织之间是互动的关系,具体地说:一方面,组织的目标决定着信息系统的目标,组织的变化及企业外界环境商业需求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化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组织对信息系统的影响作用:1、组织战略决定着信息系统开发的目标。2、组织变化促使信息技术发展。3、组织的约束条件制约着信息系统的变革。
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作用:1、信息系统对组织战略的支持。2、信息技术为企业变革提供支持。3、信息系统也会成为组织的累赘。
企业流程再造是对企业流程进行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使企业承包的速度、质量、服务和成本等关键业绩指标获得根本性的改善。
企业流程是指生产或服务过程中一连串活动的工作流程。企业流程再造的要点在于简化和优化任务之间的联系,减少冗余过程。我们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描述BPR的特性,即根本本性、彻底的和巨大的。
把企业流程再造的工作步聚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描述环境,明确目标。2、规范原流程。3、整合与再造流程。
第三章 信息系统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是指以现代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为代表的,对信息的产生、收集、处理、加工、传递和使用等环节提供支持的技术总称。信息系统是人们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的、结组织中各个方面的活动提供支持或进行控制的系统。
计算机主要由主机和外部设备两部分组成,其中主机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外部设备包括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系统软件:是用来管理计算中央处理器、存储器、通信连接以及各种外部设备等所有硬功夫硬件资源的程序,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系统维护软件等。
应用软件:是用于完成用户所要求的数据处理任务或实现特定功能的程序。
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将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利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
网络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最快的领域。它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代网络是面向远程终端的联机系统;第二代是以ARPANET和Ethernet为代表的,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多个主机系统互联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第三代是网络与网络的互联阶段;第四代可称为高速网络技术发展阶段。 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总线型、环型等。
网络分类:通常,按照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可以将其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和因特网。
网络传输设备:1、传输介质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发送装置和收装置的物理媒体。有线传输介质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电缆等;无线传输介质有卫星通信、微波、红外线和激光等。2、网络适配器(简称网卡),是计算机、通信控制设备之间通过传输介质进行通信的接口,是将各个结点上的设备连接到网络上的接口部件。3、调制解调器是利用信道传递数字信号时使用的远程连接设备。
网络互联设备:1、中继器;2、集线器;3、网桥;4、交换机;5、路由器。
如何连接上Internet:一般使用电话线和数据专线两种方式。
传统数据组织方式的主要特点是:编写的程序和特定的文件紧密相连,文件之间相互独立,缺少整体规划。
传统的数据文件处理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数据混乱;2、数据冗余;3、程序与文件过分依赖。4、实用性差。 数据库存储方式是指数据集中并可以减少重复,有效率地提供多方面的数据组织方式。
数据库第统DOS是指数据库及其管理、维护和使用需要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使用人员的总和。
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等:可以大致划分为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等几方面。
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E—R图是1976年由P•S•Chen提出的描写现实世界数关系的实体一联系模型。优点:1、清楚地描述了实体、实体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2、存在一定的规律,可以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型,并且这种转移方法非常简单。3、有方法可以证明,通过这种转化形成的
E—R图转化为关系数据模型的方法:具体转换可以根据以下规则:(1:1)的关系转换为两个关系表,(1:n)的关系转换为两个关系表,(m:n)的关系转换为3个关系表。
Access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是Microsoft Office附带的一个组件。作为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通过各种数据库对象来管理信息。Access数据库由数据库对象和组两部分构成。其中对象又分七种,它包括: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宏和模块。它的基本功能如下:1、提供收集、组织、存储和管理各类数据的手段。2、利用查询方式,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和处理。3、通过窗体来浏览或更新新表中的数据,用报表以特定的方式来分析和打印数据。4、共享数据,提供了与其他应用程序的接口,即数据的导入、导出及链接功能。5、其他功能。
Access的主要特点如下:1、Access操作简单,与Office中的其他组件,如Word,Excel等,具有相同的操作界面,一致的设计风格。2、数据对象丰富,七种对象类型,基本满足了一般用户的需求。
第四章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与开发方法
一个组织的信息系统规划分为战略规划和执行规划两个层次。战略规划是宏观指导性的长远计划,执行规划是对战略规划的具体化。
战略规划是在系统开发之前制定的总体战略,它的活动主要包括:设计系统整体结构,制定资源配置计划,确定子系统的开发次序,战略规划是一种宏观指导性的长期计划,是制定执行规划的基础,也是保证信息系统开发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企业信息系统执行规划又称为开发规划,是对战略规划的具体落实。考虑企业在特定时间、环境下的资源约束的同时,包括开发项目的具体时间,资金筹措、人员组织、管理办法、工作步骤和控制指标等。
信息系统规划的准备工作:在制定信息系统开发规划之前,需要成立一个规划领导小组,时进行有关的人员培训,明确规划工作的进度等。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一、关键成功因素法。主要步骤如下:1、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2、识别关键因素。3、分析信息需求。二、企业系统规划法。是根据企业目标责任制制定MIS规划的结构化方法。该方法根据企业目标分析企业过程、数据通信类等。然后再从系统的主要功能。最后建立基于目标的企业规划。通过企业系统规划方法,我们可以明确子系统(或模块)及其相互关系。1、描述企业的战略目标。2、定义过程(功能)。3、定义数据类。4、定义信息结构。5、形成系统的功能模块。
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一般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五个步骤。这五个阶段是首尾相接的,当系统运行后又能会面临新的系统请求,开始新的周期循环,所以形象地称之为“生命周期”,即一个信息系统从它的提出、开发、应用到系统的更新,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循环过程。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特点有:1、严格区分工作阶段。2、工作文件规范化。3、自顶向下的系统观点。4、用户的观点。
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1、目标明确,开发过程易于控制。2、质量保障措施完备。3、系统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4、文档齐全。
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1、系统开发跟不上需求的变化,系统开发周期过长。2、逻辑设计到物理设计的过渡难度大。3、文档化工作大。
原型法的开发步骤:1、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初始原型系统。2、使用原型系统确认用户需求。3、修改和改进原型需求。
原型化方法的主要特点:1、便于满足用户要求。2、开发时间短、效率高。
原型法的主要缺点:1、频繁的需求变化使开发进程难以管理。2、原型法比较适合于用户需求不清、业务理论不确定、需求经常变化的情况。
面向对象法按系统开发的一般过程可分为:1、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2、面向对象分析(OOA),即分析问题。3、面向对象设计(OOD),即整理问题。4、面向对象编程( OOP),即程序实现。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主要优点:与人们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稳定性好;可重用性好;可维护性好。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主要不足:需要一定的软件环境支持,对系统开发的人力、财力、物力要求也比较高;可能造成系统结构不合理、各部分关系失调等问题。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是一种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方法,能够较全面地支持除系统调查外的每一个开发步骤。
CASE方法的主要特点:1、既支持自顶向下的结构化开发方法,又支持自底向上的原型化开发方法,更加实用。2、解决了由现实世界到软件系统的直接映射问题,强有力地支持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3、简化了软件管理维护,使开发者从繁杂的分析设计图和编程工程工程中解放出来。4、自动生成文档和程序代码,使系统产生统一的标准化文档。5、着重于分析与设计,具有设计可重用性,使软件开发的速度加快而且功能进一步完善。
CASE 平台上的信息系统开发工具:1、系统分析、设计工具。2、代码生成工具。3、测试工具。4、项目管理工具。
信息系统开发的必要条件:1、合理地确定信息系统的目标。2、企业具备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3、具备一定的物质资源保证。4、领导重视、业务人员配合。5、开发方配备结构合理的开发队伍。
信息系统的开发式:1、独立开发方式。2、委托开发方式。3、合作开发方式。4、购买现成软件。
IT外包是将组织中与信息相关的活动,部分或全部交给组织外的信息服务提供者来完成。外包内容包括:信息处理服务、业务流程支持、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网络系统建设、硬件设备选型与维护、IT知识培训和企业信息化方案咨询等。
采用IT外包的主要优点:1、有益于企业将力量集中到核心能力上。2、有益于预见成本。3、简化内部的管理工作。4、促进企业资源整合。
IT外包的主要风险:1、降低了企业的控制能力。2、委托代理关系复杂容易引起法律纠纷。
规避IT外包的风险可以参考以下方法:1、依照相关法律和政策健全合同文档管理。2、供应商的选择需要参考国际评估标准。3、引入多个供应商。
企业资源计划是一个集合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以达到最大效益的集成系统。ERP代表的管理思想支持企业内部的管理业务,朝着支持决策、制定整个供应链优化方案的方向发展。ERP企业资源计划是在原有企业管理方式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要想真正理解ERP,首先需要了解库存管理订货法、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等相关内容。
1、库存管理订货法。2、物料需求计划MRP。3、制造资源计划MRPⅡ。4、企业资源计划ERP。
库存订货点法是指:制定一个数量额,当库存达到这个数量水平时便可下达订单去采购订货的方法。
MRP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需求和预测来测定未来物料供应和生产计划,它提供了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和数量。MRP是根据生产计划表上需要物料的时间来决定订货和生产的。
1977年,美国著名管理专家第一次倡议为新的MRP起个名字——制造资源计划。
从狭议上讲,电子商务是指在网上进行交易活动,包括通过Internet买卖产品和提供服务。电子商务系统是以电子数据处理、环球网络、数据交换等技术为基础,集订货、发货、运输、报关、保险、商检和银行结算为一体的综合商贸信息处理系统。从广义上讲,电子商务是指利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来解决商业交易问题,降低产、供、销成本问题,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的商机,通过采用最新网络技术手段,从而增加企业利润的所有商业活动。
电子商务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1、电子商务将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2、电子商务将改变商务活动的方式。3、电子商务将改变组织内部的结构。4、电子商务将对传统行业带来一场革命。
电子商务系统的主要角色有采购商、供应商、支付中心、认证中心、物流中心等。
电子商务通常是在三类群体之间进行的,即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和个人消费者。
第五章 系统分析
初步调查的内容如下:1、调查目的。2、调查内容。3、分析内容。4、了解系统基本状况,收集与系统相关的参考材料。5、技术要求和限定条件。
可行性研究:是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问题,对系统规模、目标及有关约束条件进行整体、全面的分析与论证,提出系统的逻辑模型框架和可能的各种参考方案。
分析信息系统的必要性有三个方面:“显现”的必要性是指随着组织的发展和对管理要求的提高,系统目前所使用的管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已无法满足管理的需要,必须更新管理方法、手段,建立新型的系统;“预见”的必要性是指根据组织和技术发展的趋势而对将来进行的预想措施;“隐见”的必要性是指系统的缺陷是长期的、分散的、不直接的或不明显的,通过改进能够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满足管理和数据处理的要求。
可行性是建立在必要性基础上的,建立信息系统的可行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经济可行性。2、技术可行性。3、管理上的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的步骤:1、确定系统的规模与目标。2、明确用户主要信息需求。3、提出拟建系统的初步方案。4、提出并评价可能的替代方案,并进行可行性研究。5、给出该项目做还是不做的选择,同时确定方案。6、制定项目开发计划,包括人、财、物等方面的安排。7、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8、向用户审查小组与指导委员会提交结果。
详细调查的目的在于完整掌握现行系统的各个方面。这是由于新系统一般都是以当前系统的基础为前提,只有通过对当前系统的详细调查,收集整理有关数据,弄清业务现状,查明执行效果,发现薄弱环节,才能为改进系统和开发高质量的新系统提供可靠的资料,为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调查中,有一点原则我们必须要强调,即用户参与原则。用户最熟悉他们工作的环境、业务情况、现行系统的优点和缺点,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系统的成功才能有保障。
一般而言,系统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一些方面:1、现有系统的基本情况。2、管理业务。3、信息需求、处理手段和信息资源。4、信息化现状。
调查的步骤和方法:1、研究资料法。2、开调查会。3、用户访谈。4、问卷调查法。5、实地观察法。6、发电子邮件。
在系统调查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事先计划。2、调查态度。3、调查顺序。4、研究分析。
使用数据流程图进行分析应遵循的原则:1、明确系统边界。2、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即按照结构化方法的思想,采用分层的数据流程图,把大问题或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分别解决。3、在局部上遵循由外向里的原则,即先确定每一层数据流程图的边界或范围,再考虑数据流程图的内部,先画处理的输入和输出,再画处理的内部。
分析和优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重新审定系统目标。2、对管理模式的分析和优化。3、需求分析(信息需求、功能确定、处理手段的落实)4、业务流程优化。5、数据分析(收集、来源、去处、存储和流量)
新系统逻辑方案的主要内容:1、确定新系统目标。2、确定新系统的管理模式。3、确定新系统的管理模式。4、确定新系统的数
信息的特征:信息具有很多重要的特性,包括真伪性、层次性、可传输性与可变换性、共享性等等。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信息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鉴于共享性、可传达递性等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它的特性,使应用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存在的很大的风险和和很多不确定因素。
资金流:是以货币的形式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形式。具体包括收款、付款、记账、转账等资金流动的过程。
事务流:是指企业在处理内部或外部活动中产生各种经营管理行为,这些行为的过程构成了事务流。具体包括管理方法与操作流程、上下级之间的请示报告与命令等。
信息流:是指除去物流、资金流和事务流的物理内容外的信息的流动过程。如生产计划、销售计划及各种各样的文件、统计、报表构成的信息处理过程。
在企业信息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伴随着物流等其它流的产生,都有与之对应的信息流产生。(2)信息流反映其它流的状态,并且对其它流具有控制和调节作用。
管理信息:是对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收到的原始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分析解释、明确意义后所产生的对其后的企业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信息。管理信息主要特点有:1、信息量大。2、来源分散。
管理信息的分类:按信息来源分类,可以分为企业外部信息和企业内部信息。
企业外部信息又称外源信息,它是从企业外部环境传输到企业的各种信息,包括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金融部门、有关信息服务中心、国内外市场、供货单位、销售单位的信息。企业内部信息又称内源信息,它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如原始记录、定额、指标、统计报表以及分析资料,等等。
按信息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为常规性信息和偶然信息。常规信息又称固定信息,它反映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状况,在一定时期内按统一程序或格式重复出现和使用,而不发生要本性的变化。
管理信息包括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三个层次。
1、战略信息又称为决策信息。战略信息主要用于确立企业组织的目标,提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改变企业的运作方式和经营理念,制定公司长远的发展规划等。
2、战术信息又称管理控制信息。它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生产经营过程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主要用于生产管理、物资管理等。
3、作业信息是反映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的信息。
它来自企业的基层部门,主要为企业掌握生产进度、制定和调整生产计划提供依据。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停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信息化是对企业信息进行系统化、集成化、自动化的过程,也是对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实现、运行和管理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是我国推进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基础和前提。
系统是由相互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为了某些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概念的含义:首先,一个系统必须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要素或单元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系统组成元素具有相关性;其次,系统的组成部分为了某些目标而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即系统具有目的性。
系统具有如下主要特性:1、层次性;2、整体性;3、目的性;4、相关性;5、边界性;
系统方法:我们应该这样理解系统:当我们用系统的观点分析某一事物时,它就是系统,以系统的输入、加工、边界、输出、目标、反馈考察分析事物时,被分析的对象就是系统。
系统方法要求人们做到以下几点:
1、考虑系统的整体性。2、考虑系统组成部分的内部关系和协同作用。3、考虑系统与环境的联系。
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及其它信息技术为核心,为实现某此系统目标,对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的处理的系统。它由人、软件、硬件和信息资源组成,在系统中,人与机器共同行动,共同完成系统目标,例如处理业务或做出决策。其基本构造都是由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四个部分组成。
对于信息开发中的分析方法:对于系统开发,一般采用两种系统开发方式: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方式。
自底向上的主要优点有:1、自底向上分析方法符合现实应用的逻辑过程,开发出的系统易于适应组织机构的真正需要。2、有助于发现和理解每个系统的附加需要,并易于判断其费用。3、相对来说,每一阶段的规模较小,易于控制和管理。4、由于方法的汇总性质,质汇总的系统不一定符合企业的整体目标。5、由于系统进行全局规划,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优点:1、支持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规划,并对系统的各子系统的协调和通信提供保证。2、方法的实践有利于提高企业人员的总体观察问题的能力。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主要缺点:1、对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的要求较高。2、对于大系统而言,下层系统的实施往往缺乏约束力。
管理信息系统:以人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信息流联第起来,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存储、加工、更新和维护,产生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改善协同合作、效率与决策制定,协助企业管理资源并获利的信息处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一般被看作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从底层的业务处理子系统到执行控制子系统、管理控制子系统和战略计划子系统,共分为四个层次。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辅助计划、控制、预测和辅助决策等功能。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变革
管理理解为: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1、管理是一个过程;2、管理的核心是达到目标;3、管理达到目标的手段是运用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具体地讲:管理又可进一步分为五大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层次:通常情况下,我们将管理分为三个层次: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1、高层管理,属战略级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层。其主要职能是根据组织内外的全面情况,分析和制定该组织长远目标及政策。2、中层管理,属战术级管理,主要任务是根据最高管理所确定的总体目标,具体对组织内部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制定资源分配计划和进度表,并组织基层单位来实现总体目标。3、基层管理,也称职能层或作业层管理,是按照中层管理制定的计划,具体组织人力去完成计划。
构成信息系统的要素:1、组织与变革。2、管理。3、技术。4、世界范围的商业竞争环境。
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有直线制、职能式、直线一职能式、事业部制、矩阵制等。
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面对组织环境的激烈变化,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依托,出现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质的组织结构形式,虚拟组织、扁平化组织等尤为突出。这些新型组织结构形式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通过企业的组织重构,简化内部组织结构,尤其是弱化了等级制度,促进组织内部信息的交流、知识的分享和每位成员参与决策过程,使得企业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更敏感、更具灵活性和竞争实力。
虚拟组织:是由若干独立实在的企业组成的临时性、动态的“虚拟”的企业。其成员包括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顾客等。
组织扁平化:主要是指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削减中间管理层数量的工作过程。
信息系统与组织之间是互动的关系,具体地说:一方面,组织的目标决定着信息系统的目标,组织的变化及企业外界环境商业需求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化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组织对信息系统的影响作用:1、组织战略决定着信息系统开发的目标。2、组织变化促使信息技术发展。3、组织的约束条件制约着信息系统的变革。
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作用:1、信息系统对组织战略的支持。2、信息技术为企业变革提供支持。3、信息系统也会成为组织的累赘。
企业流程再造是对企业流程进行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使企业承包的速度、质量、服务和成本等关键业绩指标获得根本性的改善。
企业流程是指生产或服务过程中一连串活动的工作流程。企业流程再造的要点在于简化和优化任务之间的联系,减少冗余过程。我们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描述BPR的特性,即根本本性、彻底的和巨大的。
把企业流程再造的工作步聚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描述环境,明确目标。2、规范原流程。3、整合与再造流程。
第三章 信息系统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是指以现代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为代表的,对信息的产生、收集、处理、加工、传递和使用等环节提供支持的技术总称。信息系统是人们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的、结组织中各个方面的活动提供支持或进行控制的系统。
计算机主要由主机和外部设备两部分组成,其中主机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外部设备包括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系统软件:是用来管理计算中央处理器、存储器、通信连接以及各种外部设备等所有硬功夫硬件资源的程序,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系统维护软件等。
应用软件:是用于完成用户所要求的数据处理任务或实现特定功能的程序。
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将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利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
网络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最快的领域。它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代网络是面向远程终端的联机系统;第二代是以ARPANET和Ethernet为代表的,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多个主机系统互联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第三代是网络与网络的互联阶段;第四代可称为高速网络技术发展阶段。 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总线型、环型等。
网络分类:通常,按照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可以将其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和因特网。
网络传输设备:1、传输介质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发送装置和收装置的物理媒体。有线传输介质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电缆等;无线传输介质有卫星通信、微波、红外线和激光等。2、网络适配器(简称网卡),是计算机、通信控制设备之间通过传输介质进行通信的接口,是将各个结点上的设备连接到网络上的接口部件。3、调制解调器是利用信道传递数字信号时使用的远程连接设备。
网络互联设备:1、中继器;2、集线器;3、网桥;4、交换机;5、路由器。
如何连接上Internet:一般使用电话线和数据专线两种方式。
传统数据组织方式的主要特点是:编写的程序和特定的文件紧密相连,文件之间相互独立,缺少整体规划。
传统的数据文件处理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数据混乱;2、数据冗余;3、程序与文件过分依赖。4、实用性差。 数据库存储方式是指数据集中并可以减少重复,有效率地提供多方面的数据组织方式。
数据库第统DOS是指数据库及其管理、维护和使用需要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使用人员的总和。
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等:可以大致划分为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等几方面。
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E—R图是1976年由P•S•Chen提出的描写现实世界数关系的实体一联系模型。优点:1、清楚地描述了实体、实体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2、存在一定的规律,可以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型,并且这种转移方法非常简单。3、有方法可以证明,通过这种转化形成的
E—R图转化为关系数据模型的方法:具体转换可以根据以下规则:(1:1)的关系转换为两个关系表,(1:n)的关系转换为两个关系表,(m:n)的关系转换为3个关系表。
Access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是Microsoft Office附带的一个组件。作为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通过各种数据库对象来管理信息。Access数据库由数据库对象和组两部分构成。其中对象又分七种,它包括: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宏和模块。它的基本功能如下:1、提供收集、组织、存储和管理各类数据的手段。2、利用查询方式,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和处理。3、通过窗体来浏览或更新新表中的数据,用报表以特定的方式来分析和打印数据。4、共享数据,提供了与其他应用程序的接口,即数据的导入、导出及链接功能。5、其他功能。
Access的主要特点如下:1、Access操作简单,与Office中的其他组件,如Word,Excel等,具有相同的操作界面,一致的设计风格。2、数据对象丰富,七种对象类型,基本满足了一般用户的需求。
第四章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与开发方法
一个组织的信息系统规划分为战略规划和执行规划两个层次。战略规划是宏观指导性的长远计划,执行规划是对战略规划的具体化。
战略规划是在系统开发之前制定的总体战略,它的活动主要包括:设计系统整体结构,制定资源配置计划,确定子系统的开发次序,战略规划是一种宏观指导性的长期计划,是制定执行规划的基础,也是保证信息系统开发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企业信息系统执行规划又称为开发规划,是对战略规划的具体落实。考虑企业在特定时间、环境下的资源约束的同时,包括开发项目的具体时间,资金筹措、人员组织、管理办法、工作步骤和控制指标等。
信息系统规划的准备工作:在制定信息系统开发规划之前,需要成立一个规划领导小组,时进行有关的人员培训,明确规划工作的进度等。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一、关键成功因素法。主要步骤如下:1、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2、识别关键因素。3、分析信息需求。二、企业系统规划法。是根据企业目标责任制制定MIS规划的结构化方法。该方法根据企业目标分析企业过程、数据通信类等。然后再从系统的主要功能。最后建立基于目标的企业规划。通过企业系统规划方法,我们可以明确子系统(或模块)及其相互关系。1、描述企业的战略目标。2、定义过程(功能)。3、定义数据类。4、定义信息结构。5、形成系统的功能模块。
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一般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五个步骤。这五个阶段是首尾相接的,当系统运行后又能会面临新的系统请求,开始新的周期循环,所以形象地称之为“生命周期”,即一个信息系统从它的提出、开发、应用到系统的更新,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循环过程。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特点有:1、严格区分工作阶段。2、工作文件规范化。3、自顶向下的系统观点。4、用户的观点。
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1、目标明确,开发过程易于控制。2、质量保障措施完备。3、系统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4、文档齐全。
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1、系统开发跟不上需求的变化,系统开发周期过长。2、逻辑设计到物理设计的过渡难度大。3、文档化工作大。
原型法的开发步骤:1、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初始原型系统。2、使用原型系统确认用户需求。3、修改和改进原型需求。
原型化方法的主要特点:1、便于满足用户要求。2、开发时间短、效率高。
原型法的主要缺点:1、频繁的需求变化使开发进程难以管理。2、原型法比较适合于用户需求不清、业务理论不确定、需求经常变化的情况。
面向对象法按系统开发的一般过程可分为:1、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2、面向对象分析(OOA),即分析问题。3、面向对象设计(OOD),即整理问题。4、面向对象编程( OOP),即程序实现。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主要优点:与人们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稳定性好;可重用性好;可维护性好。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主要不足:需要一定的软件环境支持,对系统开发的人力、财力、物力要求也比较高;可能造成系统结构不合理、各部分关系失调等问题。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是一种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方法,能够较全面地支持除系统调查外的每一个开发步骤。
CASE方法的主要特点:1、既支持自顶向下的结构化开发方法,又支持自底向上的原型化开发方法,更加实用。2、解决了由现实世界到软件系统的直接映射问题,强有力地支持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3、简化了软件管理维护,使开发者从繁杂的分析设计图和编程工程工程中解放出来。4、自动生成文档和程序代码,使系统产生统一的标准化文档。5、着重于分析与设计,具有设计可重用性,使软件开发的速度加快而且功能进一步完善。
CASE 平台上的信息系统开发工具:1、系统分析、设计工具。2、代码生成工具。3、测试工具。4、项目管理工具。
信息系统开发的必要条件:1、合理地确定信息系统的目标。2、企业具备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3、具备一定的物质资源保证。4、领导重视、业务人员配合。5、开发方配备结构合理的开发队伍。
信息系统的开发式:1、独立开发方式。2、委托开发方式。3、合作开发方式。4、购买现成软件。
IT外包是将组织中与信息相关的活动,部分或全部交给组织外的信息服务提供者来完成。外包内容包括:信息处理服务、业务流程支持、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网络系统建设、硬件设备选型与维护、IT知识培训和企业信息化方案咨询等。
采用IT外包的主要优点:1、有益于企业将力量集中到核心能力上。2、有益于预见成本。3、简化内部的管理工作。4、促进企业资源整合。
IT外包的主要风险:1、降低了企业的控制能力。2、委托代理关系复杂容易引起法律纠纷。
规避IT外包的风险可以参考以下方法:1、依照相关法律和政策健全合同文档管理。2、供应商的选择需要参考国际评估标准。3、引入多个供应商。
企业资源计划是一个集合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以达到最大效益的集成系统。ERP代表的管理思想支持企业内部的管理业务,朝着支持决策、制定整个供应链优化方案的方向发展。ERP企业资源计划是在原有企业管理方式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要想真正理解ERP,首先需要了解库存管理订货法、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等相关内容。
1、库存管理订货法。2、物料需求计划MRP。3、制造资源计划MRPⅡ。4、企业资源计划ERP。
库存订货点法是指:制定一个数量额,当库存达到这个数量水平时便可下达订单去采购订货的方法。
MRP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需求和预测来测定未来物料供应和生产计划,它提供了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和数量。MRP是根据生产计划表上需要物料的时间来决定订货和生产的。
1977年,美国著名管理专家第一次倡议为新的MRP起个名字——制造资源计划。
从狭议上讲,电子商务是指在网上进行交易活动,包括通过Internet买卖产品和提供服务。电子商务系统是以电子数据处理、环球网络、数据交换等技术为基础,集订货、发货、运输、报关、保险、商检和银行结算为一体的综合商贸信息处理系统。从广义上讲,电子商务是指利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来解决商业交易问题,降低产、供、销成本问题,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的商机,通过采用最新网络技术手段,从而增加企业利润的所有商业活动。
电子商务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1、电子商务将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2、电子商务将改变商务活动的方式。3、电子商务将改变组织内部的结构。4、电子商务将对传统行业带来一场革命。
电子商务系统的主要角色有采购商、供应商、支付中心、认证中心、物流中心等。
电子商务通常是在三类群体之间进行的,即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和个人消费者。
第五章 系统分析
初步调查的内容如下:1、调查目的。2、调查内容。3、分析内容。4、了解系统基本状况,收集与系统相关的参考材料。5、技术要求和限定条件。
可行性研究:是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问题,对系统规模、目标及有关约束条件进行整体、全面的分析与论证,提出系统的逻辑模型框架和可能的各种参考方案。
分析信息系统的必要性有三个方面:“显现”的必要性是指随着组织的发展和对管理要求的提高,系统目前所使用的管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已无法满足管理的需要,必须更新管理方法、手段,建立新型的系统;“预见”的必要性是指根据组织和技术发展的趋势而对将来进行的预想措施;“隐见”的必要性是指系统的缺陷是长期的、分散的、不直接的或不明显的,通过改进能够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满足管理和数据处理的要求。
可行性是建立在必要性基础上的,建立信息系统的可行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经济可行性。2、技术可行性。3、管理上的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的步骤:1、确定系统的规模与目标。2、明确用户主要信息需求。3、提出拟建系统的初步方案。4、提出并评价可能的替代方案,并进行可行性研究。5、给出该项目做还是不做的选择,同时确定方案。6、制定项目开发计划,包括人、财、物等方面的安排。7、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8、向用户审查小组与指导委员会提交结果。
详细调查的目的在于完整掌握现行系统的各个方面。这是由于新系统一般都是以当前系统的基础为前提,只有通过对当前系统的详细调查,收集整理有关数据,弄清业务现状,查明执行效果,发现薄弱环节,才能为改进系统和开发高质量的新系统提供可靠的资料,为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调查中,有一点原则我们必须要强调,即用户参与原则。用户最熟悉他们工作的环境、业务情况、现行系统的优点和缺点,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系统的成功才能有保障。
一般而言,系统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一些方面:1、现有系统的基本情况。2、管理业务。3、信息需求、处理手段和信息资源。4、信息化现状。
调查的步骤和方法:1、研究资料法。2、开调查会。3、用户访谈。4、问卷调查法。5、实地观察法。6、发电子邮件。
在系统调查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事先计划。2、调查态度。3、调查顺序。4、研究分析。
使用数据流程图进行分析应遵循的原则:1、明确系统边界。2、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即按照结构化方法的思想,采用分层的数据流程图,把大问题或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分别解决。3、在局部上遵循由外向里的原则,即先确定每一层数据流程图的边界或范围,再考虑数据流程图的内部,先画处理的输入和输出,再画处理的内部。
分析和优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重新审定系统目标。2、对管理模式的分析和优化。3、需求分析(信息需求、功能确定、处理手段的落实)4、业务流程优化。5、数据分析(收集、来源、去处、存储和流量)
新系统逻辑方案的主要内容:1、确定新系统目标。2、确定新系统的管理模式。3、确定新系统的管理模式。4、确定新系统的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有相关作业资料,需要请留Q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