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吴三桂归顺李自成,能联手打败清军吗?
山海关外的一片石,剑拔弩张,吴三桂军倾巢而出,列阵时刻,李自成大军呼啸而至。此刻,御驾亲征的李自成,押着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吴全家数百口性命都在李自成的手里。
李自成本想以父子亲情、民族大义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无奈,吴三桂此刻全然不顾,孤注一掷,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击败大顺军,解救出全家老小。
双方决战的时刻,即将到来!
对阵规模:吴三桂军5万,李自成军6万。两天激战,李自成占了上风,清军突然夹击,其动员力量达到15万,而且谋求将大顺军全部剿灭。损失惨重的李自成大败而归。历史出现转折点,并以此进入“后李自成时代!”回到北京的李自成怒杀吴三桂全家数百口。
如果吴三桂此时“真心”归降大顺,历史完全可以改写。
1.建州军为鞑虏,中原正统自古有“华夷之辨”。
中原百姓对其并不认同,李自成完全可以以时间换空间,发布《讨满洲檄文》,历数其所过之处,荼毒生灵等各种罪行,抢占舆论制高点。
2.高调宣传吴三桂。吴三桂军长期镇守边关,屡败清军,八旗不可战胜的神话被彻底击破。
大顺以吴三桂为楷模,振臂一呼,建立最广泛的统一阵线。
3.宣传孙承宗、史可法等前朝众多豪杰抗击清军的英勇事迹,树立典型。
承认其为前朝忠勇可嘉之勇士,无论精神、气节等均有榜样楷模的力量,有助于巩固统一阵线,笼络人心,尤其是增强归顺人员的信心,为其找到归属感。
以孙承宗为例,高阳城保卫战,74岁高龄的老帅,不愧为两代“帝师”,率领军民500人抗击数万清军,这是何等的气魄!在保卫高阳的战斗中,孙承宗6个儿子、2个侄子,12个孙子、侄孙全部殉国,全家老小百余人遇难,可歌可泣,气壮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