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的国际空间站都是怎样建造出来的?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由苏联国家在1957年10月4号发射的东方一号。自此之后,标志着人类的太空航天梦想终于开启。如今地球的上空漂浮着1000多颗的人造卫星,这些卫星分门别类的发挥着各种不同的用途,比如用于侦查用于气象以及通讯等等。
有了卫星之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逐渐的,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更多的了解太空以及节省一定的资金,于是国际空间站横空出世了。国际空间站最早于1994年设计并建造,经过了十多年的搭建,才在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可见过程之艰难,然而科学家却表示,其实国际空间站的搭建如同小朋友玩的乐高积木一样。
世界上除了国际空间站之外,也就只有我们中国拥有独立的空间站了,随着国际空间站的使用寿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世界各国对于我国的空间站寄予了很高的厚望。那为什么参与建造国际空间站中的16个国家,不想方设法的延长国际空间站的使用时间,以及搭建新的空间站,用以替代老旧的国际空间站呢?是否证明国际空间站的搭建难度极高,如果美国不表明态度,国际空间站项目计划只能作罢?是否也从另一程度上,体现出了中国拥有了非常先进的搭建空间站的技术。国际空间站由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共同联合打造而成。其中,美国主要负责空间站中的离心机调节舱,居住舱,太阳能电池阵,气匣舱等等设计建造。俄罗斯则是负责万向对接舱,对接与储存舱,服务舱等等。至于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多个国家都只是负责空间站中的某一个关键性的要素而已。可见核心技术以及难度层次都交给了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航天科技强国。
美国的宇航局总控国际空间站,负责定期评估,俄罗斯也会就国际空间站长时间和美国宇航局交涉,加拿大也会向国家空间站提供必要的监测、资源、甚至负责训练宇航员,而日本更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火箭的发射中心。空间十多个国家为了在国际空间站中分一杯羹,也是尽自己所能参与建造和维护中来,然而国际空间站必然还是回迎来落幕的一天。
虽说这项工程历经了十多年的时间推进,但这并不代表工程难度极高,不然我国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打造出天宫号空间站。建成之后的空间站大小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虽然从卫星拍摄到的空间站,看似体积质量并不大,但实际却达到了400余吨。目前已经有超过18个国家的宇航员都曾被送到国际空间站上并执行任务。
国际空间站具有独立性,也有自主性。空间站运行十多年时间,离不开各国的共同维护。尤其是俄罗斯不仅参与建造了国际空间站,同时俄罗斯还承担着最为重要的联盟号载人飞船的重要职责。哪怕是美国得不得不和俄罗斯签订合作协议,定期的让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运载物资到空间站中。
可是2019年以来,俄罗斯的欧盟号飞船发射故障却一直没被解决,国际空间站也一度被闲置,这让本就快到达寿命终点的国际空间站更雪上加霜了,令十多个国家尤为不安。
毕竟国际空间站之建成并投入运行以来,对于人类的航空航天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宇航员再也不用着急完成任何,回到地面了,而是可以在空间站中准备完毕之后,再执行任务。若是遇到麻烦,也能第一时间退回空间站,并和地面取得联系,前苏联曾经就有一位宇航员深入空间站一年多时间。
若是各国有新的太空实验,也完全可以让宇航员在空间站中实施,例如在空间站尝试种植绿色蔬菜。即便绿色蔬菜无法用于食用,却也可以帮助宇航员们在空间站中打发多余的无聊时光。如今世界各国求助美国无果之后,我国航天局已经收到了十多个国家的请求,希望一同加入中国的天宫号空间站工程中,不知这算不算中国苦尽甘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