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的新政和目标应该如何解读,降薪之后还要干什么?
2019年的岁末,中国足协颁布新政,引入中超、中甲和中乙的准入制度。结果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有5支球队退出,11支球队因为财政问题失去注册资格。这16支球队的缺失,一度导致多达400名球员待业。尽管通过转会市场消化了一大部分,但依旧有不少球员无法找到下家。
由于之前的投入过于巨大,中超各大俱乐部都是亏损经营状态。投资人自身的资金链一旦有些紧张,放弃球队似乎就成为首先的考虑。尤其是疫情来袭之后,各行各业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挤掉泡沫是各大领域的共识,足球产业也不例外。
根据最近爆出的各项数据显示,2019年度中超各俱乐部平均亏损高达4.4亿元人民币。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中超球员的收入已经是日本联赛的5.8倍,更是达到了韩国联赛的11.67倍。
中国足协的新一轮限薪、降薪令,就是在投资人打算退出的背景下诞生的。为了让投资人看到希望,减轻当前的巨大负担,中国足协强制推动从2021赛季开始,中超球队单个财年支出不得超过6亿人民币,本土球员单赛季薪酬不得超过税前500万元人民币,全队本土球员平均年薪不得超过税前300万元人民币。按照一支球队本土球员30名来计算,工资支出将会被控制到9000万元人民币以下。运营一支中超球队的总支出,有望被压缩到 2亿人民币之内(对比之前每支队伍平均亏损4.4亿,其中的差距非常巨大)。
中国足球的3年自救计划:难以掩盖基础不够稳降薪是第一步,留住投资人是第二步,中国足球将会利用接下去的2年打出更加良好的形象和更健康的财政状态,从而吸引到更多的新投资人来到足球圈。
于这个理念,中国足协发布的《中国足球协会关于进一步推进足球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宣布在2023赛季的中超联赛,将参赛队伍规模从当前的16支扩大到18支。
不仅仅是中超扩军,中甲联赛也将会从当前的18支球队增加到20支。中超中甲各自增加2支队伍,加上转会窗口允许每支球队引进8名本土球员,并且还有消息说中超一线队今后本土报名人数将会增加到35人。仅仅这些规定,就能为头两级联赛超过300名本土球员提供进入大名单和出场机会。
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中国本土球员的实力差距并没有那么大。从崔康熙、佩雷拉在上海申花和上海上港的用人可以看到,给予本土球员更多的信任,他们同样可以带给球队惊喜。增加一线队的名额,带来更多、更激烈的竞争。一方面有利于俱乐部谈判降薪续约(引进其他俱乐部的球员,打击本队抱团不肯降薪的老将),另外一方面也将增强各支中超俱乐部内部的竞争机制。逼迫中国本土球员更加努力地训练,保住自己降薪后依旧高达数百万年薪的“金碗饭”。
不过中国足协的这个3年计划,也暴露出一个问题:中国足球的基础不扎实。从计划可以看到,中超、中甲都会扩军,但是3年后的中乙联赛也只不过才30支队伍。要知道在原本的2019年计划中,2020赛季的中乙联赛就应该拥有34支参赛球队。
不过因为2020年年初大量中乙俱乐部退出,使得中国足球的第三级别联赛,也是职业化的“底盘”变得很不扎实。今年在中国国青“补位”参加中乙联赛的情况下,也不过才21支队伍。尽管说因为球队解散导致待业的球员,只要有投资人立刻就能组建球队。不过前提依旧是中国足球能够吸引到新的投资人加入,带动整个联赛重新兴旺。
3年后国足变成亚洲强队现实吗?押宝归化+00后的崛起在中国足协的3年计划中,还有一个口号相当引人注意:中国男足很有可能会在2-3年后发展成亚洲一流的足球强队
首先这个说法的自信是来自于归化球员,艾克森、李可、洛国富、费南多、布朗宁、阿兰,这6人已经具备了为中国男足出战的资格。
在这之后,中国足协还在操作特谢拉的入籍工作。即便是在强势降薪的当下,为了增强国足战斗力,足协有可能为特谢拉制定“特殊条款”。保证满足特谢拉收入要求后,让他“为国出征”。
除去这多达7人的归化助力,中国足球的未来依旧离不开本土力量。好在3年的时间,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哪怕是00后球员到2023年时也将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当打之年。
不过我们或许也无法真正对于下一代的本土报以太大的希望,因为中国国青已经8届无缘世青赛,更是出现过亚青赛预赛出局的尴尬。本赛季被安排参加中乙联赛的中国U19国青,10战4胜1平5负,其中3场胜利来自于对阵倒数后4名的队伍。进入职业联赛对他们有帮助,但未来想要助力国足,依旧前路漫漫。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就是特谢拉不是最后一名被归化的球员,中国男足的“新鲜血液”还需要更多深挖当前联赛中的外来资源。
篇尾语:无论如何中国足协的此次新政,的确是要拯救即将失去投资人的职业化联赛。不过考虑到“严重缺人”的中乙平台,以及后继乏人的现状,3年内想要变成亚洲强队,真的需要太多方面去努力。不过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终究无法轻易割舍对于中国足球的热爱。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们终会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