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在坦克上多装几个炮口提升火力?
坦克的出现使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对于普通人而言,坦克威武的外形则具有无穷的魅力。
大多数的男孩子在童年的时候都拥有一种不同形式的坦克玩具,而说到坦克,履带、车身、炮塔和炮管是最为基本的配置,特别是炮塔和炮管,是一辆坦克的标志性特征。说到炮塔和炮管,很多人可能都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炮塔和炮管是坦克的攻击武器,那么为什么不多建几个炮塔,多安几个炮管呢?
在很多科幻作品和游戏之中,多炮管的坦克时常出现,它们不仅外形更加炫酷,战斗力似乎也更为强悍,那么为什么不把这些拥有多炮塔或多炮管的坦克搬到现实中来呢?因为现实世界与虚幻世界的最大区别在于,在现实世界中一切必须遵循物理定律。
多炮塔和多炮管坦克具有更强的战斗力,这一小孩子都能想到的事情,科学家和武器专家们自然早就想到了,所以在历史上的确也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和制造。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多炮塔坦克。多炮塔坦克的出现其实是非常早的,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之前,法国就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多炮塔坦克。而相比法国制造的多炮塔坦克而言,前苏联制造的多炮塔坦克就非常出名了,它就是大名鼎鼎的T28,此后,前苏联又在T28的基础上建造了更为惊人的5炮塔坦克,也就是军迷们都熟悉的T35。这些多炮塔坦克外形看起来十分壮观,如果它们诞生于长期的和平年代,那么它们很可能会引领潮流,遗憾的是,在这些坦克诞生不久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它们被投入到了实战之中。
炮塔和炮管是坦克的标志,但实际上坦克作为一种主流陆战武器,最重要的并不是炮塔和炮管,而是机动性。
一辆坦克的机动性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发动机以及坦克负重。一辆坦克被安装上多个炮塔,甚至是5个炮塔之后,重量大幅度增加了,于是坦克的机动性大打折扣,坦克也就变成了移动堡垒。说是移动堡垒,但在移动能力上远不如其它坦克,而作为堡垒,火力实在又是难以达标。
以T35为例,看起来是有5个炮塔,可实际上在一个方向上能够用于战斗的炮塔还是只有一个,最多不超过2个,基本上就是花架子,而为了花架子,坦克最为宝贵的机动性被牺牲掉了。没有机动性的坦克,无论是作为战略性武器,还是作为战术性武器,都是不合格的。所以这些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吃了大亏。
既然炮塔太重,多炮塔行不通,那就来多炮管吧。多炮管坦克主要出现在二战之后,此时科学家和武器专家吸收了二战的经验教训,将精力从多炮塔坦克转移到多炮管坦克上来。
不增加炮塔,只增加炮管,这样能够减少负重的增加,同时也能够成倍提升火力,这不是很理想吗?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多炮管坦克开始出现,但之后从作战数据的统计上来看,多炮管坦克实际上并没有任何优势,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从一开始就犯了一个逻辑性错误。人们最初认为给坦克增加一门主炮,火力就会提升一倍,增加两门,就会提升两倍,这种思路表面上没错,实际上却从根本上就错了,因为一辆坦克在整个作战过程中能够产生的最大火力和有几门主炮并没有关系。
一辆坦克能够在一次战斗中产生的最大火力取决于这辆坦克能够携带多少枚炮弹。
无论给坦克增加多少门主炮,坦克所携带的炮弹数量都没有增加,甚至因为主炮增加导致负重增加,所以携带的炮弹量反而减少了,总火力反而下降了。增加主炮只能够提升坦克的火力输出速度,这在实际战斗中的意义并不是很大,因为除非每一门主炮所发射的炮弹都打在了同一个点上,否则打不穿就是打不穿。
因此,与其给一辆坦克装上多门主炮,倒不如将一门主炮的口径增大,这才能够实实在在提升一辆坦克的火力输出。这就是为什么很少有多炮管坦克问世的原因了。虽说如此,多炮管坦克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际数据上都不理想,但迄今为止在一些国家仍然还进行着关于多炮管坦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