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推翻大明后,为何很快败亡?
提起我国的封建历史,大多数人都如数家珍——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在明朝和清朝之间,还有一个昙花一现的王朝,占据京城不到一年便遭到驱逐,并走向了灭亡。这个朝代是如何建立的,为什么这么短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顺朝的开国皇帝,是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他出生在陕西榆林的一个贫农家庭,童年时给地主家放羊谋生,起点非常低。后来,明朝的吏治越来越腐败,社会矛盾不断被激变,各地的农民起义纷纷冒头,李自成也参与其中。只不过,他并没有在一开始就独树一帜,而是加入了高迎祥的阵营,等高迎祥阵亡后才接手了这股势力。
然而,就算有了根基,对于李自成来说,亲手播翻大明王朝还是一个非常遥远的目标,毕竟他不仅需要粉碎朝廷的镇压,还要与其他起义军争地盘。在知道,在当时除了他之外,还有张献忠等更加强大的势力。那么原本只是一个草根的李自成,到底是如何逆袭成功的呢?
通过翻阅史料,小编发现,他不仅具有较强的军事天赋,能够在为高迎祥效力的时候,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并得到13家,72营起义军的认可,还有一个致胜秘诀,那就是治军严明。
《明史·李自成传》记载:“分其众,曰标营,领兵百队;曰先、后、左、右营,各领兵三十余队。标营白帜黑纛,自成独白鬃大纛银浮屠;左营帜白,右绯,前黑,后黄,纛随其色。五营以序直昼夜,次第休息,巡徼严密。逃者谓之落草,磔之。收男子十五以上、四十以下者为兵。精兵一人,主刍、掌械、执爨者十人。”
意思是说,李自成在征召士兵的时候,有着严苛的选拔标准,只收十五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精壮男子,同时他在治军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他把自己的军队分为标营、先营、后营、左营、右营五部分,分别使用不同的旗帜,负担不同的任务。每天每时每刻都有五营的士兵轮番值勤,防备非常严密,一旦发现逃兵,当贼寇处理,当场活寡。当然了,一昧的镇压总会激起反抗,针对这一点他选择了恩威并施——每一个精兵,都有十个人伺侯,喂马、执旗等杂事都不必操心。
试想,这种情况下,他的军队战斗力得有多强?而且李自成的手段不只这些,他还要求自己的军队在占领城池的时候,不能抢掠财物妇女,不能占用民房等。当时大部分起义军,所到之处如蝗虫过境,比土匪还要可怕,李自成的军队却对百姓秋毫无犯,两相对比之下,他自然更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和认可,争天下的路下少了很多阻碍。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李自成凭借严明的纪律,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并赢得了百姓的支持,为自己的成功逆袭奠定了基础。然而前脚打进北京,后脚他放弃了自己的成功秘诀,最终等待他的,只能是最悲惨的结局。他的经历令人唏嘘,却不值得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