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培养小孩独立精神,有哪些方式?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独自面对人生的挑战,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能力。只有这样,他们在成年后才能更好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取得人生的成功。
一.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父母应该要在学习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要解放思想,读书是必要的。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应该从小就开始。有时候,孩子在读完书后,会向妈妈询问获得的知识的场景。母亲作为孩子的老师,应该认真地教孩子。爸爸和妈妈应该给孩子营造家庭阅读氛围。作为父母,要正确地指导孩子们读书,鼓励孩子们在书中寻找快乐。
当然,父母在生活中也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家庭事务包括家务劳动和家庭日程事务的安排。一般来说,家长们都有让孩子参与家务的意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无法忍受干预。家长们认为自己会比孩子完成的更好、更快。他们认为同样的任务交给孩子,孩子们不仅做得慢,还可能会搞砸。在安排家庭日程事务的时候,应该把问题列出来分配,明确谁负责。在执行中给予充分的自主权,不进行过度干预。除饭前准备和饭后清理餐具的基础家务外,你可以让孩子自己完成指定周末计划的任务,你会发现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甚至会超出父母的期望。
二.帮助孩子学会理财
除了学习和生活上的练习独立外,父母还应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培养他对钱的态度和理财的能力。零花钱的自主支配可以锻炼孩子的决策力和创造力。家长明确零花钱的使用范围,孩子合理使用,赋予孩子充分的决策权。有些时候,想阻止长辈给孩子钱是不可能的。作为孩子的父母,如果不直接让步,老年人可能会为此生气,但是父母可以把这笔钱储存起来。
所以,要培养孩子的独立需要各种考虑因素,父母也要坚持不懈,不能只有一时的热情。
这位母亲在儿子大学开学那一天,送儿子来到新学校,帮他整理床铺,打扫寝室卫生,为了能让儿子快速的融入到宿舍生活当中,还请室友吃饭。等到一切都打点完毕之后,儿子却对母亲说:“打扫得很干净,你赶紧回家吧。”
儿子的冷漠令母亲感到心酸,于是在节目中向记者哭诉:从小到大,他的所有事情都是我给他做的,到最后,他连一句谢谢都没有。
这样的结果不禁令人感到唏嘘,但我们也要知道,这件事错其实并不全在儿子,放眼当今的教育生活,像这位妈妈一样包办孩子全部生活的父母不在少数,有很多些父母打着“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的旗号,让孩子全都听自己的,包揽孩子全部的事情,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逐渐失去了独立自主的意识。
我能理解父母这种无微不至的关心是想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但这对孩子的成长却毫无益处,长此以往,孩子只会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随波逐流,凡事都依赖别人的帮助,很难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甚至连性格都会变得冷漠自私。
所以在我们意识到了独立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就要注意在生活中去训练孩子的独立,具体该怎么做,不妨看看我的建议。
1. 给孩子自由的选择权。
有不少父母认为孩子年纪还小,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会剥夺孩子的选择权,包揽孩子的一切。
虽然父母的意图可能是在关心孩子的成长,但这背后却是要求孩子服从,依赖父母,这样的行为疏忽了孩子的自主意识,最后反而可能刺激孩子的逆反心理。
因此父母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之后,父母不要替孩子做决定,而是和孩子建立起沟通,让孩子明白最后的选择需要他自己来做,产生的结果也需要他自己来承担,爸爸妈妈只能给他参考的意见。这样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有主见,同时还能形成一种有力的责任感。
2. 让孩子替父母承担部分家务。
在一个家庭里,孩子除了功课,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事情,家里不是所有事都要由父母来承担,孩子作为家里的一员也可以尽到一定的义务。比如在日常生活当中,父母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像扫地、洗碗、收拾房间等......
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自己是这个家庭的一份子,从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后也能更好的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去。
3.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
适当的鼓励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不太确定自己做的怎么样,甚至觉得把事情搞砸了的时候。比如孩子晒衣服的时候没拿稳,把刚洗好的衣服掉到了地上,这时候父母就可以鼓励他愿意帮助妈妈晒衣服是对的,然后再指导他挂衣服的时候可以有哪些妙招。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因为孩子一次的错误就不让他再做这件事,这不仅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还意味着对孩子的不信任,这样会削弱孩子本身的成就感,以后就算你有意的让孩子去做,孩子也不一定愿意做了。
最后我想提醒各位父母,我们不仅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也是孩子的同行者,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出一个对自己言听计从,乖巧听话的宠物,而是帮助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开阔的眼界,让孩子在自主成长中找到方向,能够自己去面对这个社会,收获爱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