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大禹治水,具体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是因为中原地区的百姓常常因黄河河水泛滥成灾而愁苦不堪,帝舜为解百姓愁苦而命禹负责治水,于是便有了大禹治水。
禹及其家人原本并不是中原人,后来在禹幼年时期其父亲鲧决定东迁,于是他们一家就此来到了中原生活。这一时期,中原正处于帝舜统治时期。那时的中原因为临近黄河而常常发生水患,黄河沿岸的中原百姓也因此遭受了诸多损失,他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愁苦不堪。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鲧开始奉命治理水患。但是历时九年,鲧始终未能治理好水患,且洪水还越淹越高。后来鲧因治水不力而被流放至羽山,最后于羽山逝世。
鲧遭遇流放之后黄河水患依旧严重影响着百姓们的生活,所以帝舜只能另找他人治理水患。而在帝舜与朝臣商议治理水患的人选时,有人举荐了禹。后经由一番商议,帝舜正式任命禹为治水负责人。这一任命下达至禹面前时他才刚刚结婚不久,但是即便如此,他还是二话不说便踏上了治水的路途。为了治好困扰百姓已久的黄河水患,禹可谓是尽心尽力。
禹协同益、后稷以及部分百姓四处奔走,视察中原各地河道。在此过程中,他开山、筑堤,逐一规划水道,从而致使黄河河水得以顺利流入大海。这一过程前后持续了十三年的时间,期间风餐露宿。不过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经由长达十数年的治理,黄河水患终是得到解决。而随着水患的解决,黄河沿岸的农田、房舍无需再遭受洪水的破坏,中原百姓的生活于是随之改善。百姓们为此十分感激禹,为了表达谢意,他们纷纷开始尊称禹为“大禹”。
除了百姓对大禹心存感激之外,帝舜对于大禹的治水功绩也是非常肯定的。便就是基于此,帝舜才会将大禹定为天子位的继承人。而待帝舜逝世之后大禹曾一度将帝位让还给商均,也就是舜的儿子,而他自己则来到夏地避居。不过当时的诸侯都更为信任大禹,为了追随大禹,他们也纷纷来到了夏地。在这些诸侯的共同请命下,大禹于夏地重登王位。即位后,大禹建立起以“夏”为国号的国家,即夏朝。夏朝建立之后,原本的禅让制度也随之被世袭制度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