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不自律,家长应该怎么帮助孩子学习?
自律的孩子,只需要家长稍微的提醒,甚至不需要家长提醒,孩子就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自己应当完成的所有的作业和事情;而不自律的孩子,如果家长不板着脸朝他怒吼,他永远不会自觉自愿的学习或者去做一些其他应该完成的事情。
相比之下,孩子自律的家庭,不仅父母轻松,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好很多,因为争吵的几率减少了,整个家庭环境都是一片和谐的样子;而孩子不自律的家庭,孩子不在家里还好,只要父母和孩子一见面,双方就像仇敌一样,父母忍不住要吼、要骂,孩子忍不住要赌气、顽皮,整个家庭环境都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的样子。
也正是因为不自律的孩子普遍存在,所以家长朋友们就会更加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自律,同时也非常羡慕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
上周六,女儿所在的幼儿园举办了一次大型的亲子拓展活动。女儿作为幼儿代表,上台宣誓,整个过程气势十足、语言流利、发音标准、衔接自然,给很多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于昨天下午带女儿去学习跳舞的时候,好几个家长都问我是如何教育孩子,再加上女儿平日里的表现,在她们心中早已烙下了自律的好印象。
说实话,面对她们的夸赞,弄得我也挺不好意思的,但听她们讲完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模式以及孩子的现状之后,我觉得差异的确是比较明显的。在这里,曦曦妈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启发——
(1)释放孩子的天性固然重要,但是绝不能从行为上对孩子进行放养
有家长非常苦恼的告诉我:“我们家女儿四岁以前都是放养,她想干嘛就干嘛,想玩就玩,不想练舞就不练,反正一切都遵从她的内心。结果现在的后果就是,每周老师安排的练舞任务,她都不会主动完成,每一次都要父母拿着棍子她才极其不情愿地敷衍一下。”
不管是练舞也好,还是平时的作业也罢,如果父母在这方面持着一种释放孩子天性的心态,那么孩子自然就会无所拘束,对自己本该完成的任务和作业,也就无所谓了。还有家长在聊天中透露:“我们家孩子,吃饭必须看电视,不然就赌气不吃;练舞必须给她把手机里的动画片放映着,否则就赌气不练……”
由此可见,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越是让步,孩子就会为家长演绎真实版的“得寸进尺”;而如果家长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从小就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不仅孩子有了方向感,家长也会变得轻松起来。在我们家,虽然女儿目前只上幼儿园,但她已经养成了每天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主动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作业保质保量完成以后,被允许的情况下她可以看看电视或者玩一玩自己的玩具,到了吃饭的时间点,只要我一喊她收拾桌子,她就知道立马关掉电视。到了练舞的时间,只要我稍微提醒一句,她就会自己铺好垫子,认认真真地练习起来……越小的孩子,在行为习惯方面,家长纠正起来越容易;如果孩子被长时间放养,等到上小学或初中之后,家长才反应过来,那纠正起来可就难上加难了。
(2)奖惩分明,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我越是认真,功课就会越早结束”的道理
上周末,学校老师没有布置写的作业,发了一本书让孩子们回家复习上面的内容,另外还有老师新教的生字和词语。回到家,女儿就主动的拿出书籍,自己读起来,她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如果一篇课文读错了一个词语或汉字,她就会重新读一次。而对于生字和词语的复习,她也会学着我平时用的方法,自己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
首先,她会从本期所教的第一个词语开始复习,顺着读一遍之后,再倒着读一遍;横着读一遍之后,再竖着读一遍;最后随机抽查自己,随便指着一个汉字和词语,然后标准发音。
看着女儿如此细心的复习着功课,说实话作为妈妈,我是特别欣慰的。我一直在潜移默化里告诉女儿:“在学习的问题上,你越是专心,越是努力,你攻克它们的时间就会越短,这样你玩耍的时间就会增多,而妈妈也更愿意花时间陪你玩乐。
但是,当你对某个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的时候,就会得到一定的惩罚,比如数学分解题目,如果有一道做错了,那你可能就要多做八道类似的题目来巩固训练。”在很多家长心中,早已烙下了这样的概念——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是孩子的本分,所以不应该得到表扬和嘉奖,相反如果有错误,那就一定要数倍惩罚。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自控能力本来就不强,玩乐也是他们的天性,但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渴望父母认可和鼓励的心。当孩子做对了,我们通过鼓励和认可,孩子在开心之余,也会严格的要求自己少犯错误;当孩子做错了,我们的适当的惩罚和激励、信任的眼神及语言,也会帮助孩子攻克难题。
(3)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在孩子身上时间花少了,还想孩子很优秀这本就是异想天开
不得不说,很多家长总是一副白日做梦的现状——既不愿意在孩子身上花时间,还渴望孩子能够无比优秀;又或者说,很多家长假装自己在孩子身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其实真正有效的高质量陪伴并不多。
我认识一位家长,他给自己的儿子报了很多门课程,除了周六的时间没有被占据,孩子周一至周五,以及周日的时间都被兴趣班占领了。跆拳道、儿童画、国画、围棋、硬笔、语言……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整个状态就像见缝插针一样,只要时间允许就一定要让孩子去学。
这样的后果就是,孩子被繁杂的学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同时回到家孩子就特别想放松的看电视,而家长接送、陪读也累,到家就是玩手机……从表面上看,他在孩子的问题上,确实很上心,不仅花时间陪孩子上兴趣班,还花了很大一笔开销在孩子的课外兴趣培养之上。但更为深入的了解,我们会发现他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花钱求心安的状态。
心想着,只要我花钱送孩子去兴趣班,这就是对孩子的负责任,至于孩子学得怎么样,或者孩子究竟喜不喜欢学,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孩子的优秀,不是花钱就能买来的,任何兴趣的培养,任何学习的灌输,都是老师领进门,孩子在修行的同时还得依靠父母的监督、引导等方方面面的重要因素。在陪伴孩子的成长路上,家长做的是表面功夫,还是实打实的高质量陪伴,其实在孩子身上是能够体现出来的。